前段时间,北医三院的天价丧葬费事件,让外包这个专业名词又一次进入了大众视野,并带上了一定的贬义色彩。外包进入管理学的时间仅仅40年左右,目前已经渗透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但多数非专业人士对其存在着极大的误解或者片面的理解。接下来笔者会用4-5篇的篇幅来对外包业务进行一些系统性的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借鉴。

外包名头很多,按业务领域不同分为生产外包、工程外包、服务外包、销售外包等,按分包的物理位置不同分为在岸分包、离岸分包等,按分包的客体不同分为技术外包、流程外包等,加上劳务派遣、人力外包、技术合作、热线外包等各种各样的称呼,极易让人混淆。

很多企业把外包纳入人力资源领域管理,但也有很多企业会将其纳入供应链领域管理。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其采用的外包类型不同。实际上不管名称怎么变化,还原到业务本质,可以把外包归结为两类:业务外包和人力外包。

业务外包,指甲方(发包方)把某个业务包给乙方(承包方)。这个业务,可以是生产某个产品,交付某个工程项目,提供某项服务,归根结底到一个字“事”,最终乙方交付给甲方验收的是”做好的事情“,如一批制造好的手机、一条修好的马路,某个马路上的清洁服务,具体乙方由谁来干活无所谓,干活的人的工作管理也是由乙方自己负责的。业务外包,是甲方与乙方通过合同界定双方的责权利。业务外包可以把最专业的事,交给最专业的人来做,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使企业聚焦自己的核心业务,有助于企业快速获取某项能力,并实现轻资产运作,最小化固定成本和减小机会成本。总结一下,业务外包是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的合同约定,外包的对象是”事“,干活的人具体工作由承包方安排,付费的依据是”做完了某件事“。

外包到底哪里不好(外包专题之一你真的知道)(1)

人力外包,顾名思义,外包的对象是“人“,是用工方从派遣方获取劳动者来为自己实现某项工作。我们平时所说的劳务派遣就是人力外包的一种。人力外包涉及用工方、派遣方、劳动者三方,用工方向派遣方支付相应费用并负责劳动者的工作安排,派遣方收取相应费用并负责劳动者的劳务关系,劳动者负责按照用工方的要求干活,其与用工方没有法律上的劳务关系。人力外包有助于用工方灵活控制人力的供给,满足业务高峰时的人力需要,控制业务低谷时的人力成本支出,并减少员工管理的难度。人力外包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用工单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二是要注意满足同工同酬的要求。总结一下,人力外包是用工方、派遣方、劳动者的三方合作关系,外包的对象是”人“,干活的人具体工作安排由用工方安排,付费的依据是”人到岗了“。人力外包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劳动者技能不能满足岗位需要,因此很多公司在人力外包的管理方面做了延伸,向本不该由自己负责的人员招聘、薪酬确定等领域扩展,以便找到符合业务需求的人员,如华为研发领域的OD、技术服务领域的IMC都是这种情况。人力外包领域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用工方滋生内部腐败,存在”吃空饷“或者企业自身雇员不干活,把活全部给外包人员的情况,这就需要企业在管理内控方面下功夫了。

外包到底哪里不好(外包专题之一你真的知道)(2)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医三院太平间应用的是业务外包模式。

另外,从业务本质来看,归属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业务一般是人力外包,而归属供应链管理的一般是业务外包。

后续,笔者将会进一步介绍企业哪些业务可以外包、外包的策略如何制定、外包业务如何管理、外包的业务流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