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后的日本人,跟着气候走的日本人(1)

家里的伞几把伞都是下雨时买的。早上,就算天气预报说下午要下雨,出门时,只要不下雨,就懒得带伞。“说不定不会下雨,说不定天气预报不准……”就抱着这么一种侥幸的心态出门了。包里总放着书,但不放伞,觉得伞是负担。其实,就算突然下雨也没有什么好为难的。一下雨,便利店和百货店都把大量的伞摆在显眼处,绝不抬价地卖伞,买一把就是了。如果是小雨,或者离车站很近,那不用伞也罢,跑几步就到了。

日本的“雨天服务”是很充实的,寿司店有特别实惠的“雨天菜单”,百货店推出雨天限定贩卖商品等,只有雨天才能买到的便宜商品也不少。“雨天服务”,这恐怕是日本人独特的生意经。就算突然下雨也不烦,雨反而能够让你体会到日本生活的便利之处。

这些年因为地球温暖化,日本的气候有些反常了。2013年8月12日下午1点42分,高知县四万十市气温升至41度。超过了2007年8月在埼玉县熊谷市及岐阜县多治见市测得的40.9度,成为日本国内史上第一高温。当地人没有因为高温而抱怨,而是把高温化成了商机。打出“全国第一高温”的招牌,反而吸引游客前来,41日元的冷饮热销。

在日本的会社里,跑业务的营业人员若把天气炎热或者下雨当做业绩下降的托词,那是无法得到上司的理解和原谅的。因为酷暑就该有对应酷暑的招数,雨天就该有雨天的营业手法,在商业活动中,把劣势化为优势,是理所当然的事。

跟着气候走的日本人,包里总放着一把伞的日本人,明显有着未雨绸缪、敏感细腻的心态特征。联想到中日关系,这也就能理解为何中国一有什么动作,日本就显得一惊一乍的。以前总是日本刺激中国,现在倒是变成中国动不动让日本受刺激了。刺激也许该适可而止,对于中日关系的阴晴雨雾和温差,我们也有必要细细把握。(黄文炜)

下雨后的日本人,跟着气候走的日本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