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芝麻鸭不仅能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更能满足吃货们的食欲。邕宁区百济镇的芝麻鸭外观靓丽,肉质鲜美,脂肪含量低,药用价值高,深受百济群众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百济镇售出的百济芝麻鸭达130万羽,年产值达1亿元,成为百济镇名副其实的优势产业。如今,百济芝麻鸭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发展向好。

芝麻鸭厂家 百济芝麻鸭带活产业链(1)

养殖芝麻鸭在百济镇已形成规模产业

滕泽发 摄

整合资源多发展 养鸭带活产业链

邕宁区百济镇屯王村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但山多地少,种植业发展受到限制。屯王村委主任余殿想2014年到南宁市走亲戚时带上了自家养的6只百济芝麻鸭,亲戚朋友们赞不绝口,纷纷向他求购。余殿想觉得养鸭是一条出路,便多次召集村干部开会研究讨论,并到良庆区大塘镇、百济镇八联村、钦州市新塘镇等芝麻鸭养殖地参观学习。屯王村全村有400多亩的水域面积,为百济芝麻鸭的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坚定了村委干部们养殖芝麻鸭致富的信心。

说干就干,干部示范。村委干部们纷纷拿出自家的山地、水塘,你养500羽,我养1000羽,开始尝试养殖百济芝麻鸭。百济芝麻鸭只能放养,养殖时间长达百日以上,质量极好,供不应求。经过半年的养殖,效果凸显,村委干部又以此为契机,成立了屯王村百济芝麻鸭养殖合作社,以“互联网 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入社农户自行养殖,合作社提供技术,帮助销售。如今,屯王村规模养殖百济芝麻鸭农户有20多户,其中3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养自食百济芝麻鸭的几乎家家都有。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看到了商机,纷纷返乡加入养殖大军。2017年,从屯王村销售出去的百济芝麻鸭达10万羽。大家还纷纷将放养芝麻鸭的山林里的桉树砍掉,种上了荔枝、柑橘等果树。芝麻鸭还带动了该村其他养殖产业的发展,一个年出栏量1万头的生猪养殖场已经在这里建成,2018年下半年开始投入使用。小小的百济芝麻鸭盘活了整个村的经济发展。

自力更生克难题 脱贫致富谋发展

在百济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里,有的人依靠养殖百济芝麻鸭脱贫致富了。百济镇百济社区的马开闪就是其中的一员,马开闪的6口之家,上有75岁的老母亲体弱多病,下有年幼的3个子女,9岁的大孩子身患残疾,妻子要在家照顾老小,生产劳动的重担就由马开闪一人扛起。国家的好政策让他申请到了小额贷款,有了启动资金。在村委干部和帮扶干部的鼓励下,结合自身的种养经验,他承包了村集体的20亩水塘开始养殖百济芝麻鸭。依靠养鸭,2016年底他顺利脱贫,2018年共养鸭1万羽,年纯收入达8万多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马开闪一家的日子因养殖百济芝麻鸭越来越好了。

百济镇屯林村贫困户潘刚远身患残疾,独自拉扯两个年幼的孩子。他利用稻谷收割之后的自家水田养殖芝麻鸭,通过努力,2017年底他家也顺利脱贫了。

在百济镇,南弼村的贫困户赖启暂因养殖百济芝麻鸭建起了新房;屯林村的贫困户黄山旬因养殖百济芝麻鸭解决了两个孩子上大学的问题;屯林村贫困户黄光程因养殖百济芝麻鸭买了新的手扶拖拉机……在百济,因养殖芝麻鸭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打造品牌强产业 农旅结合成亮点

百济芝麻鸭不仅带动了百济镇的经济发展,更为百济镇的旅游增光添彩。百济镇以邕宁区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区)”为契机,打造农旅结合的特色旅游项目。在百济镇红星村的“百味坛里”旅游景区,独具风味的百济芝麻鸭就是“坛”中一味。今后,百济镇还计划在当地建设“百济芝麻鸭文化园”,通过农旅结合让更多的游客认识、了解和喜欢上百济芝麻鸭。

目前,百济镇共有3个芝麻鸭养殖专业合作社,每个行政村都有养殖产业互助会。百济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黎开堂说:“想要做大做强百济芝麻鸭产业,除了抱团发展,还要引入肉制品加工公司进驻,做好冷链运输,保证质量。统一注册商标与标识,统一加工技术,在各地开设专卖店,统一进行销售,建立农产品质量回馈制度等。多措并举,实实在在打造芝麻鸭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游客陆女士在品尝百济芝麻鸭之后称赞:“风味独特,肉质鲜美,百济芝麻鸭完全可以与《舌尖上的中国》里的任意一种食物相媲美,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品尝到这样的美味。”目前,百济芝麻鸭地理标志申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百济芝麻鸭已经声名远扬,成为百济镇的靓丽名片。

可能你还想了解

☟ ☟ ☟

规模养鸭树品牌 回馈乡里共致富

“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合作养殖肉鸭 贫困户变身养殖大户

坛里有百味!邕宁坛里沃柑产业示范区建成后预计年均吸引游客五万人次!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转载内容及配图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内容真实性由原作者保留,本号不做承诺,如涉及内容、图片的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来源:图文/南宁日报

编辑:南宁市农业信息中心

法律顾问单位:广西法严律师事务所

如需转载分享,请注明来源“南宁农业”微信公众号,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