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和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欧亨利文风比文学内容更出名。欧·亨利的小说爱留白,有人把欧·亨利的开放式结局称作欧·亨利式结局,很多后来的作者学习欧·亨利的结尾风格。

欧亨利与莫泊桑谁对生活更乐观 亨利和莫泊桑写友情(1)

但是一个作者仅凭结尾写的精彩,很明显是不能让读者记住自己的。在读欧·亨利的小说时,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结局安排的精彩,还有故事中的情真意切和欧亨利式独特的幽默

《刎颈之交》就是这么一篇小说,酒馆老板有一只耳朵受了伤,老板是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所以酒友对老板耳朵上的伤口很好奇。但是老板却说,这个伤口是一个友谊的见证。

让老板讲了一个自己在友谊与爱情之间走钢丝的故事。

老板说了,自己耳朵上的伤口是因为自己友谊而受伤的。但是在故事的一开头。老板却说,“我所知道的仅有的一对亲密无间,真心实意的朋友,要算是一个康涅狄格州人和一只猴子了。”这句话就把老板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定性了,两人的友谊不是亲密无间,真心实意的。

欧亨利与莫泊桑谁对生活更乐观 亨利和莫泊桑写友情(2)

把结局放在开头明示之后,老板才说起自己的故事,原本两人是一对亲密无比的挚友,但是自从遇到了一个貌美的寡妇以后,两人的友谊就受到了威胁。

美貌的杰塞普太太让两人头一回发生争执,两人互不相让,但是为了双方之间的友谊,他们决定,在追求杰塞普太太的时候两人公平竞争。

欧亨利与莫泊桑谁对生活更乐观 亨利和莫泊桑写友情(3)

于是两人约定,公平竞争杰塞普太太,在一方追求杰塞普太太的时候,另一方必须在场。这场追求爱情的比试在一开始就已经分出胜负了,老板用自己感性的话语让杰塞普太太倾心,在一段对话以后,这位美丽的太太就已经靠在老板身上热吻,而朋友的却只能在一边干瞪眼要求老板声音小一点。

欧亨利与莫泊桑谁对生活更乐观 亨利和莫泊桑写友情(4)

四次暂停和淳朴的友谊

在杰塞普太太和老板表明心迹的时候,老板喊了停,两人关系确定的时候要求自己好朋友必须在场;

第二次是两人亲吻的时候,老板认为自己的朋友还有机会,自己应该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于是和杰塞普太太之间的热吻停止了;

第三次在两人结婚的时候,朋友在婚礼上迟到了,老板也喊了停,一定要等自己的朋友到场,才肯和妻子完婚;

第四次喊停就是在洞房花烛夜之时,老板是一个有原则的人,这种维持友谊的思维惯性让他下意识喊了暂停,还想等一等自己的朋友。

欧亨利与莫泊桑谁对生活更乐观 亨利和莫泊桑写友情(5)

这时候,读者才知道,原来老板耳朵受伤的原因,在洞房里的妻子忍不住拿起扫帚给了老板的耳朵一下,全文结束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板耳朵是被自己老婆打的。

欧亨利独有的语言风格让很多读者看了这一篇以后忍俊不禁,这个故事除了给我们带来欢乐,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老板本人和朋友之间的友谊。虽然嘴上说着两人的友谊已经破裂,但是老板还在用自己的伤口维持着友谊,真是好笑又感动。

欧亨利与莫泊桑谁对生活更乐观 亨利和莫泊桑写友情(6)

这种幽默,其实是一种西部情怀。

欧亨利曾经在美国西部,德克萨斯州生活过。曾有人说过,美国西部的牛仔精神是美国精神文化的象征。早在1784年,约翰·菲尔森发表了《肯塔基的发现、定居和现状》书中描述了丹尼尔·布恩前往西部的故事,他的勇敢和智慧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典范,也成了"西部精神"的代名词。

欧亨利与莫泊桑谁对生活更乐观 亨利和莫泊桑写友情(7)

从此以后,这批从欧洲移民过来的美国人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各种西部小说也开始风靡美国,套索和牛仔帽进入了美国文化圈,牛仔精神也影响了很多人。

于是我们在欧亨利的这篇文中,看到了这种精神的一角,借着友谊和爱情之口,我们看到了当时的西部精神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光明正大竞争同一个女人,女人也会主动回应这些可爱的冒险家。

欧亨利与莫泊桑谁对生活更乐观 亨利和莫泊桑写友情(8)

20岁的欧亨利来到了德克萨斯州这地方,靠近了西部精神发源地的德克萨斯州是很多名人的出生地,美国著名的流行天后碧昂丝就出生在这里。也许是人杰地灵,欧亨利原本只是探望亲朋,单手因为这里的生活是在是太好了,欧亨利决定在这里生活。

18世纪中期的美国,正处于欣欣向荣的时期

18中期,美国正处于重建时期,南北战争结束,联邦宣告胜利,十八世纪的美国当时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新移民让当地充满了活力这个时候得克萨斯州也加入了联邦,一切都向着欣欣向荣的一面发展。

欧亨利一住就是两年,他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做过很多工作,厨师,牧羊人,婴儿看护。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的文字里充满了西部那种热烈的情感,纯粹又热情。

欧亨利与莫泊桑谁对生活更乐观 亨利和莫泊桑写友情(9)

所以在《刎颈之交》中,享受着新时代的美好长大的欧亨利才能用这样幽默的方式给我们讲述这么纯粹的情感,对于当时的美国人来说,这是一件可以共情的美事。但是对于同时期的法国民众来说,这这种体会是十分奢侈的。

在大洋对岸的法国,同样有着短篇小说巨匠之称的莫泊桑写出来的友情就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风格了。

在这个短篇,虽然名为《两个朋友》,但是重点却不是友情。在这个短片里,两个只是相约钓鱼的朋友为了守护自己城堡的秘密,选择了死亡,一起死在了钓鱼的湖里。书中没有明说两人的感情有多好,两人最后共同的选择让这个短篇的主旨升华了,志同道合的人就是朋友。

欧亨利与莫泊桑谁对生活更乐观 亨利和莫泊桑写友情(10)

莫泊桑的这个短篇写于1883年,普法战争结束以后,法国打算对德国复仇,甚至和沙俄签订盟约,这种国家之间的战争气氛让平民也处于一种战时焦虑中。事实上,莫泊桑的创作有很明显的政治色彩,大文豪在一个短篇里简单地塑造了敌对国残忍的形象,和自己本国国民英勇不屈的形成强烈的对比,阅读的民众内心都会有很强的代入感。

欧亨利与莫泊桑谁对生活更乐观 亨利和莫泊桑写友情(11)

正是因为自己国家动荡不安,和本身当过兵的一种内心的军人情感,才创造出了这样一篇小说。销售的背后离不开作者本人的心灵旅途和对战争的批判。

结语:

历史是不会说话的,但是会通过文学家们的创作,在其他方面告诉后来人当时的情况。莫泊桑说过:“大艺术家就是那些将个人的想象力强加给全人类的人们。”他已经通过小说做到了这一点。

所以我们能够体会到欧亨利的小说中美好热烈,纯粹的感情,也能够在莫泊桑的小说中体验战争来临时的战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