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这句话在剧作家曹禺身上应验了,他19岁构思,历时4年,23岁创作出话剧《雷雨》,震惊文坛,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在国内、国外舞台上演无数次,曹禺本人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雷雨》以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为背景,围绕周公馆这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讲述周、鲁两家主仆、母子、兄妹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30年前,少爷周朴园爱上仆人的女儿侍萍,生下两个儿子,后来为了家族门面,迎娶富家小姐,赶走侍萍。18年前,周朴园又娶小他很多岁的女人蘩漪,蘩漪婚后不堪忍受丈夫的专制,和继子周萍相恋,没多久,性格懦弱的周萍害怕恋情曝光,为摆脱蘩漪,爱上了家里的丫环四凤,蘩漪不甘心周萍的背叛,找来四风的母亲挽回败局,没想到她就是当年的侍萍,随后两个家庭,8个人之间的关系被揭晓,四凤得知周萍和自己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触电身亡,周萍羞愧自杀,蘩漪疯了,侍萍傻了,一场家庭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畸恋引起的命案3(畸恋乱伦自杀)(1)

《雷雨》切实反映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新旧思想碰撞下的社会现实,描摹了挣扎在社会巨变中各色人物的命运。

著名评论家李健吾称赞《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它通过现实主义手法、个性鲜明的人物、充满悲剧色彩的戏剧冲突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目光,具有深刻的文学意蕴。

一、周朴园和鲁侍萍主仆恋被扼杀是《雷雨》悲剧的源头

有人说,如果没有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感情线,周、鲁两个家庭的悲剧就不会发生,这话有点儿绝对,但是从侧面揭示了《雷雨》悲剧的源头所在。

年轻时,周朴园意气风发,留学德国,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追求自由的爱情,和佣人的女儿侍萍倾心相恋,同居生活几年,还有了爱情的结晶周萍。

但是,周家因为门第观念,看不起身份卑微的侍萍,反对二人的结合,逼着周朴园和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在侍萍生下第二个儿子三天后赶他们母子出门。

侍萍悲愤之于投河自尽,结果被路人搭救,流落外乡,以讨饭或做下人的方式养活着自己和小儿子,几年后嫁给鲁贵,生了女儿四凤,之前的儿子也改名为鲁大海。

而缺乏强烈反抗精神的周朴园,作为逼走侍萍的帮凶,此后多年一直活在痛苦和遗憾里,尽管他接二连三迎娶富家女为妻,却再也没能拥有爱情。

畸恋引起的命案3(畸恋乱伦自杀)(2)

他三十多年里,一直保留着和侍萍一起生活的衣物、家具,记得侍萍的生日,摆放着她的照片,想给她修坟,就连她坐月子怕风,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也一直保留着。他一直将周萍放在乡下养,其中有为新妇的着想,也不乏面对儿子思念旧爱的担心。

周朴园和鲁侍萍,一个是周家的少爷,一个是周家的佣人,在不该相爱的旧社会相爱了,而且两个人都不具备彻底的反抗精神,只能接受被家庭拆散的后果。

像他们这样的悲情故事在那个年代屡见不鲜,但是像他们一样在时隔30年后又连同下一代人纠缠在一起引发悲剧的故事不多。

曹禺的厉害之处,不但让周朴园带着对侍萍的愧疚活,而且还把自己的压抑苦闷之痛殃及现任妻儿。

曹禺的不俗之处,不但让侍萍活了,又让她的儿子、女儿和丈夫在周朴园家做工,还让他和侍萍重逢了。

这样,才有了后面的故事,才有了催人泪下的话剧《雷雨》。

而这一切的发生,都离不开周朴园和侍萍年轻时的感情,他们相爱又分离,是整个悲剧发生的源头。

二、“三一律”结构下,两个家庭8个人的命运纠葛同时上演,引爆悲剧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借鉴“三一律”结构写成的多幕剧,“三一律”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最早提出,它要求剧本内容必须是单一的故事情节,且事件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

周、鲁两家30年的故事以大少爷周萍和继母蘩漪、妹妹四凤的不伦恋情为主要矛盾展开,同时穿插了和这三个人有关的其他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生活矛盾以及劳资冲突,时间发生在一天一夜之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地点虽然有周公馆和鲁家两个,但是矛盾在周公馆的客厅集中爆发。

曹禺化用“三一律”结构, 将普通的社会生活现象,汇聚到有时空限制的舞台画面中,用个性独特的人物和激烈的冲突揭露旧式家庭的罪恶,控诉了“不公平”的社会,也让观众领略了话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1.母子畸恋

周朴园把周萍送回乡下,长大后又接回来,至此他的悲剧开启。

周萍从小在没有亲情温暖的环境下长大,成年后来到陌生的周公馆,面对专制又冷冷酷的父亲,他是怯懦的,压抑的。

蘩漪在十七八岁的美妙年华嫁给大她20多岁的周朴园,她所有对爱情的憧憬被身披封建外衣的丈夫击得粉碎,丈夫不但不爱她还专注于工作不回家,她在“阴沟里讨着生活”, 被“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天天被逼着看病和吃药。

这样的周萍和这样的蘩漪同病相怜,擦出了叛逆之爱的火花。

畸恋引起的命案3(畸恋乱伦自杀)(3)

一个是内心寂寞,需要爱情滋养的悲情女主人,一个是内心惶恐,缺乏母爱的私生子,他们彼此在对方眼里看到了需要和渴望。

蘩漪需要爱的救赎,让她枯萎的心复活,重获青春活力,周萍的年轻和多情满足了她。

周萍渴望亲情之爱,给他母亲般的眷恋,感受家庭温暖,蘩漪的母性和热烈满足了他。

但是,这样的不伦之恋是畸形的,他们对对方的爱有情欲成份,也有报复之因,周萍反抗父权,蘩漪反抗夫权,情欲和仇恨的火焰灼烧了两个人的双眼,让他们看不见世俗伦理。

尽管心灵被损,性格扭曲的蘩漪不在意什么伦理纲常,社会风气,只想牢牢抓住自己的爱,但是周萍不一样,他清醒之后对自己和继母的偷情行为深感恐惧和悔恨,他逐渐受不了蘩漪的疯狂,决定逃离她。

于是,一个想逃离,一个想阻止,两人不伦之恋的悲剧也就此注定。

2.兄妹乱伦恋

几千年来, 人类一直坚守着伦理的防线。“乱伦”之所以是人类最基本的禁忌,就在于它不但让当事人蒙羞, 还使得与当事人相关的所有亲人都面临精神上的打击,当然也包括对下一代的伤害。

乱伦会遭受“雷”劈的惩罚正是《雷雨》的题意,曹禺用周萍与蘩漪知错犯错的私通禁忌震撼读者,又用他与四凤不知情下的乱伦之爱加剧悲剧效应。

周萍在《雷雨》中是一个性格懦弱的富家少爷,当他开始后怕和蘩漪的不伦恋情时,首先想到的是逃离,逃离中遇上了四凤,被她健康、美丽、单纯的性格吸引,两个人相爱了。

畸恋引起的命案3(畸恋乱伦自杀)(4)

对于四凤来说,周萍英俊、多金,就是天上的月亮,天真如她,对母亲的劝解不予听从,还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周冲的求婚,不管不顾地爱着周萍,怀了她的孩子。

对于周萍来说,四凤青春活泼,和蘩漪截然不同,是他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这样他才能忘却、摆脱和继母的过往,回到正常的生活和情感轨道上来。

但是,因为上一代的恩怨,这份爱更具悲剧性,周萍在逃脱蘩漪魔抓的路上各种受阻,最后,他自己不但成了牺牲品,还连累四凤,和他一起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下不可逆转的人性罪恶,陷入血缘乱伦的泥沼。

3.父子、兄弟间冲突不断

在《雷雨》中,鲁大海,也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只不过因为他的出场次数少和最后存活的结局,很少被人注意到。

他出身三天,就被父亲抛弃,跟着母亲侍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最后成了鲁贵的继子,却因为没有血缘关系不被他待见。

同样因为上一代人的恩怨,让他和父兄周朴园、周萍成了见面就分为眼红的仇家。

鲁大海在周朴园的矿上工作,因为表现优秀,成了罢工工人代表,和周朴园交涉,两个人在不知道是父子关系的情况下,发生争执:

鲁大海:“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鲁大海:“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畸恋引起的命案3(畸恋乱伦自杀)(5)

他对周朴园的指控,引起了周萍的不满,于是他和周萍两个人大打出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上演了兄弟相残的戏码。

在鲁大海眼里,周朴园是黑心资本家,周萍是花天酒地、赌博成性的公子哥,他鄙视他们。

而在周朴园和周萍眼里,鲁大海是不值得一提的蝼蚁。

果然,周朴园在得知鲁大海是自己亲身儿子的情况下,出于利益考虑,开除了他。

无疑,鲁大海是悲情的,但是周朴园和周萍何尝不是?

周朴园要面对大儿子和妻子的私情,要面对二儿子和自己的利益纠葛,任凭他再铁血无情,内心也难以平静吧。

周萍因为恋上继母,愧对父亲,又为了父亲,对弟弟动手,最后知道真相的他悲哀到:“爸,你不该生我。”

在上一代的情感纠葛中,伤害避无可避,他们谁都逃不脱。

4.情感纠葛下的惨烈悲剧

纵观整部《雷雨》四幕剧,无论是源头上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主仆之恋,还是后来的母子畸恋、兄妹乱伦,以及父子、手足冲突,都在一步步将周、鲁两家推向悲剧的边缘。

其中,蘩漪作为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对于悲剧的爆发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蘩漪为了拆散周萍和四凤,不但把侍萍从济南叫回来,还跟踪周萍来到鲁家,把周萍关在四凤房内,让侍萍亲眼目睹二人的兄妹恋。

周萍为了彻底摆脱蘩漪,决定带着四凤出走,蘩漪想要留住他,逼着周朴园说出了他和侍萍的关系。

畸恋引起的命案3(畸恋乱伦自杀)(6)

侍萍的的身份暴露后,像一声滚动天边的惊雷,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四凤知晓自己和同父异母的哥哥相恋,不堪忍受打击,冲入雨中后触电身亡,蘩漪良心未泯,派儿子周冲出门看四凤,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死了,周萍开枪自杀,蘩漪彻底疯了,侍萍傻了,在混乱中大海跑了,只剩下憔悴不堪的周朴园。

他们每一个人都为了更好的生存,挣扎着找出路,结果都在挣扎中走向毁灭,这是话剧悲剧性艺术魅力的集中呈现,也是曹禺对旧中国家庭、社会、人性的悲剧性认识。

三、《雷雨》悲剧背后是人物性格指向的命运使然,亦是社会阶层之殇

《雷雨》是一部划时代巨著,也是一部中国式悲剧典范, 通过情感关系、家庭关系及阶级冲突演绎和变幻出两代人之间的复杂纠葛,体现出人物命运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也揭示出深刻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1.一系列巧合奏响了《雷雨》这一曲命运哀歌

《雷雨》中有一段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对话:

周朴园:你———侍萍?

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你来干什么?

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侍萍:命!不公平的命运指使我来的。

侍萍在剧中前后5 次提到“命”,这里的“命”源于她坎坷离奇的人生经历,30年前, 身为使女的她和少爷周朴园相恋生下两个儿子,被赶出门,30年后女儿走了她的老路,同样以丫头的身份和周家的少爷周萍相恋怀孕,万万没想到命运巧合之下,更悲剧的是,和她女儿恋爱的是周朴园的儿子,她的亲哥哥。

周朴园按照家族要求赶走深爱的侍萍,娶了不爱的蘩漪,在愧疚和专制下,或巧合或间接造成妻子蘩漪和儿子周萍的畸形恋情,又一错再错,和失散的二儿子鲁大海相认不久就发生冲突,开除了他,还导致周萍、大海兄弟间大打出手,在第四幕剧中他也感觉到了命运的无常:

“ 有些事情简直是想不到的。天意很——有点古怪, 今天一天叫我忽然悟到为人太——太冒险, 太——太荒唐。”

繁漪遇到周朴园,悲剧命运就注定了,偏偏她为了拯救枯萎的自己,不顾人伦恋上继子, 他们的苟且即便不被揭穿,也会因为性格等因素走向悲剧。

周萍是被命运摆布最惨的那一个,他在寻求亲情中错爱了继母蘩漪,想通过与四凤的正常恋爱救赎自己,却又被命运推入另一个乱伦的陷阱,各种巧合最终把他推向自杀的境地。

畸恋引起的命案3(畸恋乱伦自杀)(7)

《雷雨》中,周朴园和侍萍的主仆恋是自然发生的,周萍和蘩漪的的不伦之恋有被逼无奈的因素,四凤和周萍的乱伦之恋是毫不知情的,鲁大海和周朴园的相认是意外的,这几段情感都表现出来极强的宿命意识,充满了意外、巧合和错误,冥冥之中好像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引导着他们走向灭亡。

曹禺在《雷雨》中充分利用冲突、对比以及巧合等叙事技巧,呈现出一曲极具悲剧情调与意蕴的命运哀歌。

2.分属于不同阶层阵营的社会矛盾,是搅动《雷雨》风云的第九个“好汉”式人物

曹禺曾经提到:“《雷雨》还有第九个人物,一名称为‘雷雨’的好汉,他虽没出场,但却几乎总是在场,他手下操纵其余八个傀儡”。

这名好汉究竟是谁?评论家们众说纷纭,笔者以为这条好汉就是隐藏的社会阶层矛盾。

从悲剧的源头看,周朴园和侍萍恋爱的发生,是在19世纪末,当时中国封建社会门第观念、阶级对立等思想依然存在,周朴园尽管受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影响,但反抗不彻底,他和侍萍的恋爱不被允许,就被迫选择家庭,并享受因此带来的社会地位,身为底层丫环的侍萍也选择妥协,自杀不成,以乞讨和做工为生。

上层阶级的少爷和下层阶级的丫环之间产生了爱情,即便开花结果,也注定走向悲剧,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反映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不满。

曹禺通过命运的书写,制造各种巧合,让这种阶层矛盾的后遗症蔓延到下一代,也就是说,直到下一代这种矛盾依然存在。

我们看到周朴园虽然也是阶层矛盾的牺牲品,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改过,而是把这种矛盾转嫁给现有家庭,他利用自己封建家长的专制,不准妻儿有出格的思想和行为,把妻子安排在楼上,天天逼她喝药,间接将她推向儿子的怀抱,最终推向疯狂,这反映了资产阶级阶层内部民主、自由和专制、禁锢之间的斗争。

畸恋引起的命案3(畸恋乱伦自杀)(8)

而周朴园和鲁大海的矛盾,从出生时鲁大海间接被抛弃,他就是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矛盾的产物,到18年后两人见面,周朴园在知道两人的血缘关系后,为了打击工人阶级的反抗,维护本阶层的利益,依然选择把大海从矿上开除,这时阶层关系撕破了血缘关系,当年横亘在他们之间的矛盾没有解决,新的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层矛盾又产生了。

透过两代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情感纠葛,我们清楚地看到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的迫害,也看到了先进分子对旧势力的反抗,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从蘩漪违背伦常的执拗恋情,鲁大海坚决不妥协的反抗,到周冲偶尔流露出对父亲的反对,都是很好的证明。

《雷雨》不单纯对命运悲剧发出呐喊,也表现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求和认识,它是一部有口皆碑的现实主义杰作。

结语: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这话用来形容曹禺的话剧《雷雨》正合适。

它巧妙地把悲剧的价值和世俗的生活融合在一种不可能存在的圆满之中,激发人们一面反抗旧社会,一面向往新生活,同时从更深层面体会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