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可以说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中国历史。商、周、秦,三个朝代都统一了中国,然而又都被推翻,陷入内战。伟大的汉朝统治了四个世纪,但是依然没有坚持下去。今天,我们来看看汉末的故事,以及长江上发生的决定中国命运的一站。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分三国)(1)

赤壁之战

公元2世纪末,汉朝的统治开始出现危机。由于腐败、昏君和宦官专权,汉朝政府变得越来越弱。饥荒、洪水,及其导致的移民、贫困、盗匪使得危机更加严重。公元184年,中国陷入混乱。一帮自称黄巾军的道教信徒发动了起义,这场叛乱最终导致被镇压但其带来的死亡和 破坏席卷全国,动摇了汉室根基。汉朝此时似乎已被天命所弃。很多镇压黄巾起义的武将利用权力真空,各自割据一方。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分三国)(2)

由道教发起的黄巾起义

189年,汉灵帝驾崩后,各个派系开始争夺对朝廷的控制。到196年 ,一个野心勃勃的朝廷官员曹操成功控制年幼的皇帝,但是重新统一全国也是个问题,因为中国此时已经是诸侯混战的状态。然而,曹操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到了208年,他成功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并自封丞相,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统治者,彼时,他将注意力转向南方。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分三国)(3)

曹操挥师南下

曹操主要的对手当时是孙权(自称是孙子后代,并且割据了长江以南的大片领土)以及刘表(华中地区荆州的统治者)。也许是天助曹操,刘表的突然去世让曹操有机会一举夺下了荆州。这使得刘表的盟友、自称是汉室后裔的刘备逃往南方 。虽然曹军穷追不舍,但是刘备还是逃脱了,率军前往今天的湖北地区。刘备意识到,如果再不阻止曹操跨越长江,就无异于坐以待毙了。于是,刘备选择和孙权进行了结盟,但即使这样,形势对他们依然不利。因为当时曹军数量超过了20万,但是孙刘仅有5万人马。曹操迫不及待的开始准备对南方的全面进攻,他们决定使用船队运载大量部队渡江,并建立桥头阵地。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分三国)(4)

曹操的水军船队

接下来将会是决定中国是继续保持分裂状态,还是曹操天命所归,一统天下的关键时刻。

曹操派遣先锋队,发起了小规模内的渡河突袭,然而他的军队因为长途劳顿而疲惫不堪。于是他撤退到了北岸的乌林,而南方盟军扎营在对岸的赤壁。两军对峙了数日,曹军依然很疲惫,而且北岸的沼泽地使得疾病开始流行起来 ,而南方军队也无力主动进攻。这时候,曹操收到孙权方一位将领请降的消息。果然,十艘战船驶离盟军船队,顺着强烈的东南风,渡河而来。在北岸的人看来,好像是南方有人叛逃,曹军又能添加几艘战船了。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分三国)(5)

盟军火烧赤壁

然而,当这批战船行驶到河中央时,所有战船突然同时着火——一切都是盟军的计谋。船内填满了浸过脂肪油的干草,使其变成了移动的燃烧弹。船被点着了,火船顺着风直奔北军船队。而北军船队紧靠在一起,来不及作出反应。曹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战船一个个起火燃烧。更糟的是,火势蔓延上岸,军营一片混乱。曹军还没反应过来,周瑜(孙权 部大都督)就开始了全面的进攻。眼看大势已去,曹操无奈只能下令撤退。史书记载,撤退期间死伤无数,伤病者被其同胞无情践踏。还有很多曹操从荆州招来的士兵叛逃到了南方。曹操下令烧毁剩下的战船,以防落入敌手——他征服南方进而统一全国的计划泡汤了。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分三国)(6)

战后三国鼎立

在此之后,赤壁一战的决定性意义很快的展现了出来: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的年代很快的转变成为一个史称“三国”的时代。不过虽然三位军阀各自巩固了统治,但最后任何一过国都没有成功。天命最终归于司马炎手中。司马炎是曹操孙子曹奂的大臣,他逼迫曹奂退位而自封为晋武帝。至此,中国再度统一于晋朝之下。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分三国)(7)

三国人生赢家司马炎

当代史学家研究这个时期时,一个重大的挑战是如何区分事实和文学演绎。历史被后人的想象甚至自然情节所润色,例如,据说诸葛亮不仅用计谋从北军那里“借”了一万只箭,还唤起了东风 驱使火船驶入曹军船队。而且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作为传奇英雄的形象太伟岸,以至于被当成神来供奉,至今都能在全球华人社区中看到关公庙。相反,曹操被当成了一个奸佞小人,但是并没有历史证据表明他比他的对手们奸诈到哪里去。对这个时代最有名 的描述是14世纪的史诗文学《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该书写成时,三国时代早就被传成了神话。不过话说回来,对中国这段历史的浪漫化演绎,至今仍在继续,包括电影、电视剧等。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拿到国外去,只能用特洛伊战争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来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