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北京140万中小学生将开启新学期“双减”大背景下,孩子们的新学期有了不少变化据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学校按规定安排教学时间,小学上课时间不早于8时20分,中学不早于8时学校不得利用晨午检和自习课进行学科教学,不得利用寒暑假、周末、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任何形式集体补课,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中小学生上课时间最新规定?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小学生上课时间最新规定(中小学生上课时间调整)

中小学生上课时间最新规定

9月1日,北京140万中小学生将开启新学期。“双减”大背景下,孩子们的新学期有了不少变化。据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学校按规定安排教学时间,小学上课时间不早于8时20分,中学不早于8时。学校不得利用晨午检和自习课进行学科教学,不得利用寒暑假、周末、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任何形式集体补课。

给每天的上课铃设定不能越过的最早时间点,显然是想把孩子们的起床闹铃统一拨晚一点。中小学家长都有体会,平日7点左右,学校周边的道路就已堵得水泄不通,为了这个点到校,一些住得比较远的孩子早晨5点多就要起床,睡眠明显不足,在校学习保证不了精力充沛。中小学推迟上课政策发布后,大部分家长表示支持,毕竟孩子每天早晨可以多睡一会儿,上学前的准备时间也更充裕些。孩子睡眠普遍不足,不仅家长心疼,其实也影响教学质量。正因为如此,今年4月教育部颁发“睡眠令”,明确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不能因为课业负担打乱青少年的科学作息,这是全社会的共识。北京市调整中小学上课时间,正是落实“双减”的有力措施,保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配合上课时间的调整,不止学生要尽快适应新的节奏,家长和老师也要“倒时差”。不可否认,家长大多是上班族,推迟孩子上课时间,必然打乱原有的接送节奏,自己上班可能就要迟到了。这其实是个既有问题,只不过推迟孩子的到校时间后,矛盾更加突出。应对这个揪心挠头的早间时差,除了家长重新规划接送时间,也需要学校在安排学生到校时间上更灵活些。比如,上课前留出一定的伸缩空间,让家长根据各自情况决定孩子到校时间。全国不少城市都有“弹性上学”的生动样本,既给孩子的睡眠和早饭多一份时间上的保障,也给家长的上班路途添一份从容和自如。

试行弹性到校的模式,又对学校的统筹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自2018年起就在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启动课后服务,帮助家长解决放学后接管学生的困难,广受好评。弹性到校,不妨和弹性离校政策结合,让负责课前和课后服务的老师,能够同步享受到弹性上下班的福利。也就是说,安排一部分老师早点到校,早点上课,早点下班;而让放学后在班上多留一会儿的老师,晚些上班。如此便能在保证学生充足休息、缓解家长接送忧虑的同时,保证老师在时间上的权益,不加重老师的工作负担。

只有平衡多方权益,相互理解支持,才能形成配套的保障机制,实现最优的教学效益。让孩子多睡一会儿,不单单是孩子床头的闹铃要调整,家长和老师都要克服阻碍,学校更要科学设计,对学生、家长、老师都多一些贴心的关怀。

来源 北京晚报 | 记者 辛音

编辑 辛音

流程编辑 刘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