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中时一次到大陆交流参访的经历,让台湾青年陈深册认定,“这将是我可以长期发展的地方,不仅因为这里民风友善,也因为这里更能找到家的感觉。”

从大学本科、研究生到就业工作,他选择在上海不断深耕,现在他是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一名临床心理医生。

“抱歉回复迟了,过年回来因为新冠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入院病人人数大增,刚上班就很忙。”2023年新春后的一天深夜,记者手机微信收到他的留言。这位台湾青年医师的“登陆”心路,也由此向记者打开。

收到锦旗有什么好处 半年收到9面锦旗(1)

我一直觉得大陆是我向往和归属的地方,也希望用自己的能力来为自己同胞的身心安康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小留学生的“乡愁”:这段时光让我感受到何为“同胞手足情”

初中阶段,陈深册按照父母的规划安排,从岛内赴新加坡学习。回忆那段学习经历,他认为给予自己最大的收获,是重拾属于自己文化与血缘中的“根”,以及学着多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由于新加坡地域文化背景和学制安排与台湾地区不同,在新加坡学习的7年,陈深册在中华传统佳节春节期间,都无法回到岛内和父母团聚,“那些年的春节我都是和来自大陆的同学一起吃新春团圆饭度过的。”他告诉记者。

问及为何选择和大陆同学一起吃团圆饭?他说,也是到了新加坡,自己才对何为同胞手足情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有了真切的体会。

“对于新加坡人来说,我终归还是一个外国人,他们更倾向于把资源和机会留给本地人,但和大陆同学在一起,我会感觉到如兄弟姐妹般的贴心,有需要的时候大家总会彼此相伴,而且也很团结。”正是这段“异乡人”的体验和对“同胞感”的渴望,为陈深册后来的“登陆”的选择留下至深的影响。同时,在新加坡课堂上学习到的理性辨析力,也对他后来选择到大陆发展,产生了一定正向推力。

“新加坡在中学阶段会安排社会学这门课,这对刚开始有意识观察社会的青少年特别有帮助。这门课上的许多题目没有标准答案,而是需要我们综合许多方面的知识全面客观地加以辨析,比如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在陈深册看来,对于和自己同辈的台湾青年,学会冷静观察和看待两岸关系尤为重要。来到大陆学习生活,收到岛内亲友对大陆情况的一些疑惑,他总是习惯于去分析每一条信源背后所可能包含的含义和动机,最后再去判断哪些是可信和可靠的,“我一直觉得大陆是我向往和归属的地方,也希望用自己的能力来为自己同胞的身心安康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他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

□学在大陆:骨子里我更喜欢中式文化和艺术

2012年,正在新加坡读初中三年级的陈深册获得参加由学校主办的学习参访交流机会,到上海、苏州和南京进行为期14天的学习参访,期间上海这座城市留给他的印象最深。

“记得那次去了上海豫园、城隍庙和中华艺术宫,让我体会到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极富魅力的城市,同时上海的包容性和创新环境让我觉得这里是可以长期留下来发展的地方。”这次入心入脑的旅行,也冥冥中决定了这位台湾青年的人生航向,让他决定三年后,高中毕业到大陆读大学。

“如果说去新加坡读中学,是父母的选择,那么来上海读大学,是我为自己的人生做主。”陈深册现在看成年礼时自己的这一决定,源于内心深处强烈想找到归属感的渴望,也源于天然流淌在血脉里的“中国人”基因,“我骨子里更喜欢中式的文化和艺术。”他说。

从2016到2021年,陈深册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了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后,目前是精神卫生学的专硕规培住院医生,后续他选择继续留在上海,希望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做了一名临床精神科医生。

医在上海:能把所学给予患者,是为医者的幸

每天早上7点多赶到医院,8点交完班,穿上隔离衣和面屏为患者查房,综合考量患者的用药和每日心情变化更改医嘱,然后写好病程记录,下午则用于给患者做心理治疗……这是陈深册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日常。

医护职业也是更讲求以心换心的职业,陈深册从心底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帮助和治疗,让患者早点好起来的医者仁心,也让他获得了患者的认可。来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做规培医生短短半年时间里,他就收到了患者送来的9面锦旗。

“虽然每天4点半我就可以下班,但为了这名小患者,前段时间很多个晚上我都在医院工作到9、10点钟才离开。”陈深册说的这名小患者,就是送锦旗的9位患者家属之一。患者是一位11岁的小女孩,患有严重的强迫症,已经影响到了生活和学习。在陈深册精心治疗仅限一个月后,这位小患者后症状就有了明显缓解,他也收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面锦旗。

“我希望把自己的所学,最大程度回馈给我们的同胞。”问及这位25岁的台湾青年医师,身上的使命感是如何被点燃的?陈深册说,这份使命感一是源于他步入医学院作为医学生宣誓中的一句话“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同时,他心里对上海这座城市也心存感激。

“我在上海学习生活了7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为我提供了开阔的学习和发展平台,我也应当把在这里的所学去为祖国亲人贡献一份力,让需要帮助的同胞们有更好的精神生活质量。”在他看来,医学是个神圣的职业,奉献也不该只是口号,“当我跟患者相处的时候,我会觉得我真正融入上海这座城市,让我对上海更产生一份眷恋。当我认识到还有很多同胞需要帮助时,救助他人的使命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是陈深册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校训,现在这句话也成为深得母校教诲、在大陆行医的台湾青年医师的精神引领。

“我觉得我们这一辈的年轻人啊,不要只想着自己,更多地其实应该想着如何去回馈这个社会。这是对于自己负责任,对于自己的人生负责任,对于上海这座城市里的人负责任。你选择了上海也是上海选择了你,你只有自己准备好了,在这边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两岸“医”家亲的故事,正由像陈深册一般的有为台湾青年学子在书写。


原文刊登于2023年2月25日《 人民政协报 》 第 7 版两岸经合

记者:修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