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在很多人的心中的评价都不高,毕竟在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已经被很多说过,最为有名的莫过于张飞所说的“三姓家奴”。但是在实际的历史里,我们所熟知的吕布一切实际上都只发生在他的后半生,关于他的前半生,只有史书上的几句话:“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仅此而已。我们知道的历史记载都是吕布后半生直到他的死亡,这段时间大约只有10年,从吕布跟随丁原进入洛阳,最后到他他在白门楼死亡。但是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吕布的一生,就可以明确的看到为什么他要反复无常,以及他的真实人生。

吕布是败将吗(吕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

吕布的早年身份

吕布在当时人的眼中形象并不太好,比如谋士陈宫就评价吕布说:“吕布壮士”,王允则是以“剑客”对待吕布,包括董卓对待吕布则是让他护卫在自己左右,但是比较奇怪的点就在于这里,吕布在当时是以丁原的主簿的身份进入洛阳的,吕布杀死丁原之后,丁原手下的并州军队基本上都由吕布接手之后投入董卓的怀抱。主簿是文臣,而吕布骁武,当时号称:“飞将”。可见勇武过人,可是为什么得不到王允的重视呢?这就和“剑客”与“壮士”这两个词有关系了。

壮士和剑客在当时可不是什么好的称谓。尤其是剑客,这本来就是指代一些游侠人士,而且是游侠里面层次比较低的一些人,主要是抢夺财务的亡命之徒,比如东汉时期的洛阳令王涣就曾经联系过这类型的人。三国时期也有一个和吕布相同的“壮士”——甘宁。

甘宁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伙强盗,《三国志》记载:甘宁年少时不务正业,他常聚合一伙轻薄少年,自任首领。他们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四处游来荡去。当时,百姓一听铃响,便知是甘宁这帮人到了。所在城邑的地方官员或那些跟他相与交往之人,如果隆重地接待,甘宁便倾心相交,可以为他赴汤蹈火;如果礼节不隆,甘宁便放纵手下抢掠对方资财,甚至贼害官长吏员。后来年长便去当官。

从后期人们对于吕布的评价来看,吕布早期在并州的生活很有可能就是这样子,是一个游侠,或者说是强盗,武艺勇猛,但是游侠的缺点也一样,很容易被别人利用,这样的人通常称呼为“有勇无谋”。

吕布是败将吗(吕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

吕布的反复无常,为何要杀死丁原和董卓

吕布很有可能在早期就和董卓有来往,董卓曾经驻守河东,而且担任过并州牧之职,而当时的丁原虽然是并州刺史,董卓和丁原两个人职位重叠,吕布和董卓肯定中间发生了交际,只是当时没有表现的太明显。当董卓和丁原一起进入洛阳时,不免得就会发生摩擦,这个时候吕布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但是要注意丁原和吕布不是义父子的关系。吕布杀死丁原的过程,董卓肯定许下了重利,吕布在后面封为中郎将,封都亭侯。董卓收他为义子,常让吕布守卫左右,可想而知。此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皇帝还掌握在董卓的手中,恐怕这也是吕布杀死丁原的一部分原因,但杀死丁原也是吕布一生抹不掉的污点。

吕布虽然投靠了董卓,但是他的手下并州军系统自成一派,而且和董卓手下的凉州军队不对付,最明显的例子,就在于孙坚讨伐董卓的时候,当时董卓手下的胡轸和吕布一起攻打孙权,但是吕布和胡轸不和,吕布故意扰乱军心,致使这次军事行动不战而败。此后董卓因为曾因小许失意而向吕布掷出手戟,差点杀了吕布。最重要的是吕布还和董卓的婢女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发觉,最终导致吕布被王允拉拢成为杀死董卓的主力。此后凉州军队反攻洛阳,吕布被迫和部下几百人逃走,而留下的并州在军队的数百名男女,都被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所杀。由此可见吕布旗下的并州军和董卓的旗下的凉州军实际上矛盾也是相当的大。

吕布是败将吗(吕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

吕布的后半生

吕布前半生有两件事做错了,第一是他的出生,他做了游侠。第二是他为了利益杀死了丁原。游侠的出生注定了吕布不为大族所喜欢,这一点在陈宫和陈登,陈珪父子身上体现的很明显。

吕布杀死董卓以后,被凉州大败,被迫逃出关中,他最想去投奔袁术,但是被袁术拒绝,他只好投奔袁绍,在袁绍旗下曾经大破张燕的黑山军,但是吕布请求更多的兵马,于是引起袁绍的猜忌,被迫投奔张扬。当时的曹操手下的陈宫和张邈与曹操决裂,在曹操东征徐州的陶谦时,于是邀请吕布前来兖州,吕布突袭兖州,濮阳一战大败曹操,但是耐不住曹操有大哥袁绍,袁绍扶持曹操,吕布打不过,只好去依附徐州的刘备。趁着刘备攻打袁术之际,偷袭后方,刘备前后受敌,困在海西,最后向吕布投降。刘备屯兵小沛,引起了吕布的警觉,最终吕布帅兵攻打刘备,刘备不得已投奔曹操。

吕布领导徐州时陈登便表示反对,他先是破坏了吕布和袁术的联合,最后又引曹操的军队前来攻打吕布,陈登一方面做曹操的内应,另一方面还派遣广陵郡的部队前去攻打吕布,最终吕布大败,在白门楼被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