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之前在很多篇文章里提到过这个集团。这个集团的影响非常大,已经超越了一个王朝,可以说它掌控我国四个王朝几百年的时间。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不过不管这个集团有多么厉害,都有消失的一天。最后这个组织还是从历史上消失了,退出了历史舞台。

关陇贵族经历了几个朝代(掌控我国几百年的关陇集团)(1)

很多人以为关陇集团之所以退出历史舞台,不再掌控大权,和科举制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科举制,关陇集团可以继续掌控国家大权,可能会继续存在很久。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科举制对关陇集团的影响非常小,对这个组织冲击比较大的另有其他原因。

关陇集团起源于北魏末期的关陇一代。北魏末期,北方六镇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尔朱荣掌控了军权。之后尔朱荣率军进入洛阳发动了河阴之变,从此掌控大权。不过掌控大权没多久的尔朱荣就被杀死了,尔朱荣去世后,尔朱氏的势力没多久就被高欢消灭,原有的部下开始分裂。这时候贺拔岳掌控关陇一带的军队,而高欢掌控北魏东部一带的军队。后来高欢设计处死贺拔岳,宇文泰成了关陇一带军队的领袖。而宇文泰所掌控的势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关陇集团。

关陇贵族经历了几个朝代(掌控我国几百年的关陇集团)(2)

关陇集团不仅有军队支持这么简单。这些人还和当地世家大族通婚联姻,有了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关陇集团在当地的统治更加稳固,实力也更强大。而世家大族通过和这些人的联姻也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他们算是合作共赢。当然,掌控这个集团的也就是那些军人和世家大族。这些人可以说是真正的出将入相,在外是带兵的将军,在朝内是掌控大权的大臣。而且他们之间还相互联姻,可以说关系错综复杂。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之后,以宇文泰为首的关陇集团掌控了西魏,这是关陇集团掌控的第一个王朝。北周取代西魏之后,这些人继续掌权,和之前没有变化。北周灭北齐之后,关陇集团的实力也随着北周面积扩大而不断上升。之后杨坚虽然篡权建立了隋朝,但杨坚本身也是关陇集团的一员,如果没有关陇集团的支持,杨坚也未必能篡权成功。对于关陇集团来讲,无论是宇文家族当皇帝,还是杨家人当皇帝,都无所谓,只要能维护他们的利益就行。隋朝灭南陈之后,关陇集团的实力进一步壮大。

关陇贵族经历了几个朝代(掌控我国几百年的关陇集团)(3)

唐朝灭隋之后,虽然是王朝更替,但建立唐朝的李渊也是关陇集团出身的,关陇集团此时也不过是再换了一个代言人,没有任何变化。不过唐朝建立之后,关陇集团的势力却不断衰退,这个组织也是在唐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很多人以为关陇集团之所以在唐朝退出历史舞台,就是因为科举制的原因。其实,仔细想想,关陇集团的失势和科举制关系并不大。

关陇贵族经历了几个朝代(掌控我国几百年的关陇集团)(4)

科举制出现于隋朝,隋文帝时期创办的科举制。隋朝选官的标准不再按照出身,而是根据才学授予相应的官职,这就是科举取士的大致状况。唐朝建立之后,继承了隋朝很多体制,其中就有科举制。由于选官不再看出身,只看才学,很多人就认为关陇集团无法继续垄断官员选拔了。很多有才学的人就能入朝为官,他们就会对关陇集团造成冲击,时间久了之后就能取代关陇集团。这个逻辑看起来没有问题,实际上里面有很大的漏洞。

关陇贵族经历了几个朝代(掌控我国几百年的关陇集团)(5)

根据上面的叙述我们能发现,科举制出现之前也有选官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建立的,本来是按照才学、品德、出身等方面给人划定品级,一共有九品。根据品级授予相应官职。看起来还算公平,不过后来却被世家大族垄断,他们只看出身,不再看才学、品德等方面了。

关陇贵族经历了几个朝代(掌控我国几百年的关陇集团)(6)

由于出身是天生的,根本无法改变,也正是这样,世家大族才能通过九品中正制垄断官职。曹魏之后,一直到隋朝时,九品中正制是最主要的选官制度,朝廷通过这个制度选拔官员。隋朝建立之后,觉得九品中正制问题很大,所以才用科举制作为选官标准。此时选官不再看出身,只看才学。这样那些出身不好却有才学的人,也能通过科举考试做官。

这里面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科举制在隋朝发明之后真的完全取代九品中正制了吗?事实上,任何一个制度在刚出现的时候都有漏洞,要经过不断修改才会完善。就是说科举制最初的时候并不像明清时那样只看才学,最初也要看出身的,而且想要参加考试还要官员推荐等。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政权面对新规章制度时,都不可能全面取代旧制度。他们要进行长时间的试验,试验后发现没问题才能慢慢推广。正是这些原因,让科举制出现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和九品中正制是并存的。

关陇贵族经历了几个朝代(掌控我国几百年的关陇集团)(7)

隋唐两朝的科举制和明清完全不同。科举制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应用得并不广泛。唐朝时科举制虽然越来越规范,但录取的人数非常少,每次只有二三十人,甚至更少,唐玄宗时甚至出现一个都没录取的状况。试想一下,三年举行一次,一次只录取几十人,要知道当时的官僚体系非常庞大,每年空缺的人数都不止几十人。即使这几十人都入朝为官,还远远不够。剩下的空缺还都是通过其他方式选拔的。而其他的选拔方式对掌握大权的关陇集团绝对有利,这样看的话,绝大多数的职位还都是被关陇集团掌控了。

除了录取人数少,还有就是科举制选拔上来的人才并不会被授予重要职位。根据当时的记载,科举制选拔上来的人才,授予的职位都相当于八九品之类的,说白了也就是现在的基层干部。这样看的话,那些重要的职位依旧会被关陇集团掌控。虽然唐朝后来有很多宰相是科举出身,但他们不仅仅是科举出身这么简单,他们的家族本来就很强。可以说他们是科举出身的世家大族。

关陇贵族经历了几个朝代(掌控我国几百年的关陇集团)(8)

这样看的话,隋唐两代,科举制对关陇集团影响并不大。而且相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关陇集团在科举制上还是有优势的,毕竟人家实力强大,教育水平也很高。即使真的靠才学做官,他们考上的比例也还是很高的。

既然科举制对关陇集团的冲击并不大,那么到底是什么摧垮关陇集团的统治呢?确切地说,摧毁关陇集团统治的是和平,是唐朝几百年的和平状态摧毁了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出现以后,虽然最初他们对西魏、北周、隋朝、建立的建立有很大作用,但对这些王朝的威胁也大。他们的实力太过强大,这威胁到了皇权统治。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想手中的权利被其他人或者组织分享,他们都想做到大权在握,自己说的算。无论是西魏、北周还是隋朝的皇帝,他们都这样想。不过想归想,但他们并不能这样做。因为从西魏到隋朝刚建立为止,这几十年的时间一直在打仗,皇帝需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来进行战争。而且关陇集团又掌控着军队,没有这些人的支持,皇帝拿什么打仗,连军队都没有。这就是皇帝一直没动用关陇集团的原因。

关陇贵族经历了几个朝代(掌控我国几百年的关陇集团)(9)

当然,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有想过从关岭集团手中夺权,也做了很多夺权的事。比如娶萧皇后为妻,萧皇后是南方的,这一举动是想拉拢南方士族;修建大运河,这样能做到疏通南北,从而减少对关陇一带经济的依赖;修建洛阳,这个很明显,就是想从关陇集团掌控的长安跑出来,来到他们势力弱小的洛阳进行统治。不过隋炀帝还没有成功摆脱关陇集团的统治,隋朝就灭亡了。

隋炀帝努力的方向是对的,不过他做得太过激了,关陇集团掌权这么久,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立刻收回所有大权,不再依赖关陇集团。在隋炀帝抛弃关陇集团的时候,关陇集团也放弃了隋炀帝。他们选了李渊,让李渊维护他们的利益。正是如此,唐朝才能顺利建立,并统一全国。

关陇贵族经历了几个朝代(掌控我国几百年的关陇集团)(10)

唐朝建立之后,除了初期消灭其他割据势力,以及对抗东、西突厥,之后整体处于和平状态的。和平状态可以说是关陇集团最大的敌人。长时间的和平状态,让唐朝有足够的时间来减少对关陇集团的依赖,也有足够的时间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

首先在军事方面。唐朝由于总体保持和平状态,对军队的依赖比较低,军人的地位也开始下降。因此关陇集团很难通过军队控制国家。只要没有战争,军人的作用就很难体现出来,他们对国家的影响也会慢慢下降。不仅如此,由于唐朝统一了全国,还可以从全国选拔士兵和将领,这也可以减少对关陇集团军人的依赖。这样的话,军队在唐朝的影响力会越来越低。而关陇集团对军队的掌控也越来越低。唐太宗时期,关陇集团在军事上的控制力就已经有所降低。唐太宗的家底大多数都不是关陇集团的人。

关陇贵族经历了几个朝代(掌控我国几百年的关陇集团)(11)

其次在政治方面。简单地说,就是降低关陇集团在政治上的影响。唐朝做的最明显的就是营建东都洛阳。这一点隋朝也做过,只不过隋朝还没有迁都就灭亡了。唐朝实行的是两京制,长安和洛阳都是唐朝的首都。长安是关陇集团的势力范围,但洛阳并不是。皇帝如果长时间在洛阳的话,时间久了之后,关陇集团对政权的影响肯定会降低。

关陇贵族经历了几个朝代(掌控我国几百年的关陇集团)(12)

不仅如此,唐朝也可以拉拢其他地方的士族,尤其是南方的士族,他们的势力也非常大。这些人入朝为官的话,也可以和关陇集团对抗,减少关陇集团对大权的掌控。这一点是关陇集团无法阻止的,毕竟天下处于太平时期,南方士族可以入朝为官。

第三在经济上,这一点可以说是最根本的。关陇集团在西魏、北周时期之所以能长期掌控朝政,最重要的一点不仅是掌控军事大权,而是掌控经济大权。西魏和北周统一北方之前,最主要的统治范围就是在关中,关陇集团只要掌控关中地区的经济就能操控整个国家。不过唐朝不一样,唐朝统一了全国,可以调动全国的经济。尤其是后来唐朝的南方不断发展,甚至出现了“扬一益二”的状况,就说明南方也出现了很多经济发达的城市。这样国家也就不再依赖关陇地区的经济。尤其是京杭大运河的修建,贯通南北,更加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国家也可以通过运河把南方的物资运往北方,这也减少中央对关陇的依赖。

关陇贵族经历了几个朝代(掌控我国几百年的关陇集团)(13)

唐朝两百多年的和平,关陇集团在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的影响越来越小,最后彻底消失在历史舞台。其实在唐高宗时期,在立武则天为后这件事上,就标志着关陇集团已经失败了。唐高宗是在庶族地主的支持下才成功立武则天为后的,这就说明新兴的地主阶级已经可以对抗关陇集团了。否则,唐高宗也不敢轻易得罪关陇集团。武则天称帝后,更是大肆任用庶族地主,关陇集团的势力下降的就更快了。到唐朝中后期,关陇集团对中央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了。

关陇贵族经历了几个朝代(掌控我国几百年的关陇集团)(14)

现在是不是发现,打败关陇集团的并不是科举制。科举制确实对关陇集团造成一定的冲击,不过并不大。如果不是长时间的和平,按照当时的科举制的发展状况,根本无法摧毁关陇集团。

参考资料:

《旧唐书》、《资治通鉴》、《周书》、《论关陇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