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杜牧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到了,在清明节,扫墓祭祖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习俗。在农村,现在大部分是火化后,将骨灰盒埋于土中。经过了一整年,坟墓上会长出许多野草野花,甚至小型的灌木。

人死后无后人为什么就不能立碑(人们为什么要给去世的人立碑)(1)

扫墓是维护、修整祖先坟墓的祭祖活动,人们祈求先祖保佑,也含有慎终追远的意味。

在农村的墓地上,可以看到很多墓碑,人们为什么要给去世的人立碑呢?其实背后另有玄机。

周朝以后,开始有“始筑坟墓,或种上树,以为墓的标志”。古代的人发现先人的墓碑无处可循。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孝道的国家,特别是春秋时期,儒家学说中关于“礼”“乐”等方面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人们需要寻找根基,寻找自己的出生,所以也就有了筑坟墓的过程。

最早的墓只是一个黄土堆,外型像个土馒头,既不立墓碑也没有标示,只是在墓上面种一棵树,表示福萌后人的意思。但是这样的墓也有问题,比如子孙分不清坟墓的前后,不知道在哪个方向拜祭。

人死后无后人为什么就不能立碑(人们为什么要给去世的人立碑)(2)

木碑

最早的墓碑为木头,并非为了刻写文字,而是为了引棺入穴之用:棺材要埋入土内的时候,需要在四条边的中间各立一根木柱,柱子上有圆孔,圆孔中间插入一根横木,横木上缠以绳索,就像水井一般,将棺木固定在绳索之下,牵引棺材入穴。

入葬完毕,后方的木碑随之埋入地下,而前方的墓碑就一直立在那里,这就是最早的墓碑的来历。

这种墓碑后来不断演变,最终发展成木板,还会在上面写字,这个时候的墓碑有了现代墓碑的雏形。

人死后无后人为什么就不能立碑(人们为什么要给去世的人立碑)(3)

石碑

石头做的墓碑最早出现在汉代,这个时期,人们已经熟练掌握了石雕技艺。相比木碑,石碑不易腐烂,且保存年限久远,很好地体现了人们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不腐朽,代表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思念;长年限,表现了这份情感永恒、长久的意味。

石碑无论在结构牢固等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情感融入方面,都好过于木碑,自然逐渐取代了木碑。

人死后无后人为什么就不能立碑(人们为什么要给去世的人立碑)(4)

无墓无碑

时代在变迁,墓碑发展到未来,把骨灰撒到田野,埋入树下,抛入河流等,会慢慢地推行开来。而墓碑已经电子化和虚拟化,比如二维码墓碑,电子墓碑等等,既方便大家思念,也更加环保。

现在很多大型公墓和殡仪馆的官网,也推出了网上祭祀服务。在网上公益祭祀平台,轻点鼠标,就可以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或免费设立纪念馆。通过扫描墓碑上的二维码,便可在线缅怀已故的亲属,还可以为逝者献花、上香、点烛、留言等形式寄托哀思,随时随地进行祭奠活动。

朋友们觉得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