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出生湖北的我来说,很多年来,浓郁的腊味占据了春节的餐桌的主位,也留在我的味蕾深处,挥之不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舌尖上的年味怎么回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舌尖上的年味怎么回忆(舌尖上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怎么回忆

对于出生湖北的我来说,很多年来,浓郁的腊味占据了春节的餐桌的主位,也留在我的味蕾深处,挥之不去。

八九十年代,每到腊月,杀猪大赛拉开帷幕,主人们大开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吃饭,名曰:喝汤。那时候的猪肉,只放姜,蒜,可是香的纯粹。用香气扑鼻来形容,只是因为词穷,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了。

不久,老家门口的稻场上,鸡鸭鱼肉,香肠们陆续悬挂于竹竿或木杆,竞相一展容颜。

腊月,腊货登场了。

记得每到腊月二十九,我家的厨房就开始忙碌了。晚上,妈妈用大锅煮各式腊货,肉香飘得厨房一片氤氲,刚出锅的腊肉,是精瘦肉,另外还有腊鸡子,随便撕一块下来,就香的掉牙,因为要留着待客,不能贪吃太多,欲罢不能的结果就是偷偷地吃了又吃。

正月,过年。家里来客。妈妈把这些熟菜切好,码在扣碗里,放在不做饭的大锅里,那时候烧柴火灶,标配两口锅。大锅烧水,锅中放木质蒸格,熟菜就放在蒸格上。

腊肉,腊鸡,腊猪肝,蒸排骨,香肠(老家叫灌肠),蒸肉,蒸鱼,蒸排骨,外加老家特产,鱼糕,肉卷,这些熟菜用老家的话来说,不用落锅。家里客人来了,主妇们不用那么手忙脚乱,一上桌就是七盘八碗。

而那个时代,农村的家庭没有冰箱,冰柜,腊货,无疑也让这些荤菜能够更好的保存。

几十年过去了,春节的餐桌上发生了一些革命,腊货,在老家的餐桌上,虽然仍然有一席之地,但是,随着物资的丰富,交通的便利,超市经营的跟进。在一部分的餐桌上,越来越多炒菜,菜品越来越丰富,而腊菜的地位开始微妙的发生变化,春节期间,密集的美味佳肴,让人们肠胃负担加重,人们似乎更倾向于新鲜的各式菜品,有些人甚至调侃,腊货变成“看菜”。

但无论是过去的几十年还是如今的网络时代,每到腊月,很多人家的窗台上,乡村也好,城市也罢,仍有腊货的身影。

至于以后,腊货们会有怎样的命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腊货,是普通老百姓的一种情结,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慰藉,是一种平凡生活中的充实,它们,触摸可见。

所以,腊货,年年见。

腊味,舌尖上的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