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新年》是一部由《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任艺术总监,沈宏非、蔡澜、陈立任美食顾问,《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精心打造的一部美食纪录电影。

重回时间 丨 找寻逝去的年味

一部关于“重回时间”、“寻找年味儿”的电影,透过中国广袤大地上奇绝的年货食物,串连一个个新年故事,展示东方的文化习俗,用鲜活的镜头语言保存一部民族生活史和文化档案,带观众重寻旧日的习俗和年味儿。

舌尖上的春节北京话(一年又一年舌尖上的新年)(1)

从海风肆虐的温岭石塘,到微风娴静的苏州园林,从崇山峻岭中的重庆酉阳,到祭神传统深厚的闽南,从黄土高原上的古老城墙,到香港最后的村庄元朗……

陈晓卿为找到最诱人的新年美食,《舌尖上的新年》剧组寻访了国内35个地区60多种美食,拍摄了1万多分钟素材,最终85分钟的成片呈现出24个地点的43种美食。

舌尖上的春节北京话(一年又一年舌尖上的新年)(2)

片中,食物成为真正的主角。《舌尖上的新年》比《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和第二季加起来的美食还要美,是真正适合在大银幕上观看的美食。

影片的全部镜头都采用最新的电影器材拍摄,4K电影级的画质,超高清分辨率,观众可以身临其境看清食材的每一个细节。

高速摄影和显微镜摄影,刻画出肉眼看不到的美食瞬间的形态变化;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美食电影,将满足所有吃货对食物的最终视觉想象。

舌尖上的春节北京话(一年又一年舌尖上的新年)(3)

看这部纪录电影前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先吃饱了再去看。豆瓣有网友评价说,电影院里有人忍不住大喊:幸亏不是3D的啊。

电影散场后,大家纷纷表示想家了。

专注当下 丨 品味最美的年味

延续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精良制作风格,《舌尖上的新年》翻涌着质朴之下更浓烈的人文气息。

广袤的中国大地,从南到北,食物的种类、吃法和做法都截然不同。这部纪录片花足了功夫,为我们尽量搜罗各地的新年美味。

舌尖上的春节北京话(一年又一年舌尖上的新年)(4)

从冰雪中的呼伦贝尔,到依山傍水的广西乡村,从山城重庆到浙江渔村,到内陆的陕甘到香港和台南,各色齐聚。

美食的种类更是繁多,广西的松皮扣,台南的红蟳米糕,香港的九大簋盆菜,苏州的七件子……都是年夜饭上的压轴好菜。

舌尖上的春节北京话(一年又一年舌尖上的新年)(5)

片中的食物,皆因当地地理因素,做法各不相同,形成了独特的风味,但无论是熏制、晾晒,还是做成馅料,都是为了尽可能提前贮存好食物,到新年这一天便可以完好地端上餐桌。

新年美食,和日常美食不同,不仅要更好吃,还会被赋予各种吉祥的寓意,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期待。

这种美好的祝愿,体现在食物的外形上,便是膨大、丰盈。

舌尖上的春节北京话(一年又一年舌尖上的新年)(6)

农耕社会,新年的餐桌,是一年收成的陈列,也是对家人一年辛劳的奖赏。

如今,美食更像是一种新年的仪式,让我们可以郑重地告别过往,开启新的篇章。

珍存时光 丨 传承永恒的年味

陈晓卿在同名著作《舌尖上的新年》一书中说,“现代人活得太累、太畸形了,你需要相信,总有一种味道,像子宫一样,会无条件地接纳你。”说的就是现代人和年味之间的关系。

舌尖上的春节北京话(一年又一年舌尖上的新年)(7)

无论是一碗红烧肉、一张大饼、还是一块炸糕,也总有一种味道,会召唤着你,在岁末年初踏上返乡的列车。

《舌尖上的新年》带给观众的启发不仅仅是吃,更是对于传统的纪念与传承,每一地都有不同的过年传统,这些传统文化有的还在保留,有的正在消逝。

舌尖上的春节北京话(一年又一年舌尖上的新年)(8)

新年的年味如今已经越来越淡化,这部电影带观众回顾那已经走远的年味,还有那些曾经在新年中才能吃到的美味。

珍惜与家人共享的过年时光,春节佳期,带着碧瑞天然矿泉水回家,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做上一顿记忆里珍藏的年味。给孩子们一个未来岁月里,一旦想起便能温暖满溢的【舌尖上的新年】。

舌尖上的春节北京话(一年又一年舌尖上的新年)(9)

碧瑞天然矿泉水在此祝您与家人新春愉快,吉祥安康。

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舌尖上的春节北京话(一年又一年舌尖上的新年)(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