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力拔山兮气盖世”

………………………………………………[汉] 项羽《垓下歌》

最有气势帝王诗 帝王元首诗十首(1)

垓下歌

[秦]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①不逝②。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③兮虞兮奈若何!

注释:

①骓:zhui(一声),毛色青白相杂的马,此处是指顶级宝马。

②逝:此处是指往也、行也。《康熙字典》,《说文》:往也;《增韻》:行也,去也。

③虞:此处指虞姬。

作者简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战国时期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项羽领军灭亡秦国后,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赏析:

该诗作于项目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之前。经过的四年的楚汉战争,项羽最终败于刘邦。项羽认为其起兵八岁,身七十馀战,未尝败北,霸有天下,卒困於垓下,“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一世英雄,爱江山更爱美人。江山已去,美人奈何?项羽虽然惨败,但千百年来,颇受世人偏爱,大概就是喜欢他慨然赴死之前的些许人情味儿。

2. “大风起兮云飞扬”

……………………………………………[西汉] 刘邦《大风歌》

大风歌

[汉]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作者简介: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赏析: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刘邦亲征,很快就平定了这场战争。彼时,刘邦顺路回到家乡沛县。昔日好友、尊长、晚辈共聚一堂,尽兴欢饮。衣锦还乡本是人生最得意的事情,可已经身居高位的刘邦却心怀忧虑,大风吹得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可是怎么找到勇士帮我镇守四方。刘邦的远大抱负,对国家的忧虑,在这一首诗,尽皆体现。

附录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西汉] 刘彻《秋风辞》

秋风辞

[汉]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①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释:

①棹:zhao(四声),船桨,此处引申为船。棹歌,指船歌。

作者简介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文学家。

赏析:

刘彻不但是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他的这首清丽隽永,笔调流畅的《秋风辞》,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历来为人称道。鲁迅称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意境优美,音韵流畅,历来备受赞誉。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魏晋] 曹操《短歌行》

短歌行

[魏晋]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②?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③谈讌④,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⑤,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⑥,天下归心。

注释:

①衿:jin(一声),古代读书人穿的衣服,此处“青衿”指代有学识的人。

②掇:duo(一声),拾取。

③契阔:久别的情怀。

④讌:同“宴”。

⑤匝:za(一声),周,圈(量词)。

⑥哺:bu(三声),咀嚼着的食物。

作者简介:

曹操(公元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赏析:

曹操所处的时代, 正值东汉末年,东汉政权岌岌可危,董卓进京,天下大乱。在这个乱世中,曹操披肝沥胆,建立曹魏政权。

这首《短歌行》据说是曹操南征孙权时途中所作。这首诗将曹操内心对时光易逝,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心理描写的淋漓尽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不可谓不霸气。

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魏晋] 曹丕《燕歌行》

燕歌行

[魏晋]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①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②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③寄他方?

贱妾茕茕④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⑤限河梁。

注释:

①鹄:hu(二声),天鹅。

②慊:qian(四声),憾,恨。

③淹留:长期逗留。

④茕:qiong(二声),孤单,孤独。茕茕: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⑤辜:gu(一声),罪。

作者简介: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公元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赏析

《燕歌行》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有很大影响。明代胡应麟说:“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思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全诗语言清丽,情致委婉,音节和谐,把人物情感表现得缠绵绯恻,凄婉动人。

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李世民 《赐萧瑀》

赐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①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注释:

①板荡:原指政治黑暗,此处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不安。“板荡”一词典出《诗经.大雅》,其中有《板》《荡》两篇写当时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贫苦。

作者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赏析

很少有人知道,李世民也是一位诗人,他留下近百首诗作,其中“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已经成为谚语了,即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出谁是坚劲的草,在激烈动荡中才能辨别谁是忠臣。

唐太宗的这首诗算不上很好,也不是很有名,不过作为千古一帝,仍然将其收录,就是想让读者知晓,像李煜、 赵佶这样的亡国之君诗词固然写得好,可是像唐太宗这样雄才大略的盛世明君诗依然可以写得不错。

6.“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 黄巢《不第后赋菊》

不第后赋菊

[唐]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简介:

黄巢(公元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880年,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西南)。

赏析:

这首诗是黄巢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所作。对于这次落第,他非常愤慨,他将自己自比为菊花, 等到秋天时,百花凋零,我独开放,到那时,满长安都是我的香味,浸透长安。不可谓不霸气!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家庭条件应该比较优渥,绝不是李自成那样的佃户可比。他少有诗才,五岁时候便可对诗。虽然书读得不错,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从此积下满腹怨气吗,后来终于暴发。“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黄巢作为一介书生,终成大事,难道是天生气质使然吗?

附录2:“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黄巢 《题菊花》

题菊花

[唐]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①,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释:

①青帝: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作者简介:

见前。

7.“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 …[南唐]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南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①,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②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

①霄汉:天河。

②沈腰潘鬓:沈约、潘安都是古代的美男子,其中“沈腰”代指体弱多病、腰围瘦减;“潘鬓”代指中年即鬓发斑白。

作者简介:

李煜(公元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初名多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南唐为宋所灭后,李煜沦为囚徒,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所作,上阙写南唐曾经的繁华富饶,不曾经历战乱的侵扰。下阙写家国覆亡的惨状。全词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却饱含了对故国的留恋与亡国的悔恨之意。读这首词时,就可以感受到李煜此时凄怆无法排解的心情。

8.“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宋] 赵佶《在北题壁》

在北题壁

[宋] 赵佶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作者简介:

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禅让给太子赵桓。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与钦宗赵桓一起被金人掳去。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时年54岁。

赏析:

赵佶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这位有才无道的昏君不仅留下书法绘画,还有一些诗词。常言道,“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可巧,这位文艺范儿十足的皇帝佬儿就是一件可怜的“乱世古董”。

附录3:“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宋] 赵佶《眼儿媚·玉京曾忆旧繁华》

眼儿媚·玉京曾忆旧繁华

[宋] 赵佶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作者简介:

见前。

附录4:“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金] 完颜亮《题临安山水》

题临安山水

完颜亮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作者简介:

金废帝完颜亮(公元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字元功,女真名迪古乃,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金朝第四位皇帝、文学家。

赏析:

完颜亮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大文学家,时人称他“一吟一咏,冠绝当时”,连江南之士看到他诗词都不得不叹服,说:“北地之坚强,绝胜江南之柔弱。” 诗词雄浑遒劲,气象恢弘高古,有不欲为人下的英武豪迈之势。完颜亮荒淫好色,曾对大臣高怀贞说他的志向:“吾有三志,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二也; 无论亲疏,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

9.“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明] 朱元璋《愤题和尚诘问》

愤题和尚诘问

[明]朱元璋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哓①问姓名。

注释:

①哓:xiao(一声),“哓哓”形容鸟类因恐惧而发出的鸣叫声。

作者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字国瑞,初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赏析:

看过诗题,我们就知道这首诗是为了反驳和尚的追问。当时,朱元璋刚刚打败陈友谅,来到一个寺院,主持看其面非善类,煞气很重,便想化解他,打问其姓名。朱元璋在寺院墙壁上赋诗一首,大笑而去。诗中写道,自己刚杀尽江南的百万兵,腰间的剑还透着血腥味。你这个老僧连英雄也不认得,只在这里不停地追问姓名。看来,朱元墇对自己的英雄气慨很是自得呀!

10.“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现代]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现代]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①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②飞舟!

注释:

①舸:ge(三声),大船。

②遏:e(四声),阻止;禁止。

作者简介:

毛泽东(公元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赏析:

毛泽东自然不是封建帝王,但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他是完全可以和历史上任何帝王比肩并列的,所以我在本辑最后收录他这首词。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恢宏气概,不要说后来的《沁园春·雪》,就在这首早年的《沁园春·长沙》,即已一览无遗。“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有多少人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曾经有过这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在今天也激励着职场新人们“粪土当今CEO”,执着地在公司爬梯子或者干脆辞职创业。富豪榜上的那些名字,宁有种乎?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实现王健林先生说的那个小目标呢?

我认为这首《沁园春·长沙》是最好的青春宣言,也是最好的怀旧吟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