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

刻度尺读数方法初二物理(初中物理五分钟)(1)

图1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刻度尺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2)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读数方法初二物理(初中物理五分钟)(2)

图2

(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且正对刻度线。

刻度尺读数方法初二物理(初中物理五分钟)(3)

图3

(4)记录测量的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也可以从其他刻度线量起)

3.刻度尺的测量读数

(1)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且正对刻度线(正视)。

(2)先读到最小分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分度值得下一位。

(3)测量结果要注明单位。

4.刻度尺的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进行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得出被测量值。

(2)替代法:测量某个与被测量相等的量,用以代替对被测量的直接测量。

(3)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如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4)滚动法:先测出某个轮子的周长,让此轮子在被测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然后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可得到曲线路径的长度。

5.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为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减少,而不能消除。

(2)常用的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均匀值。

6.活学活用

(1)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活动中,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

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可以减小误差

B 解析: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故B正确;测量活动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测量时,有且只能有一位估读值,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也并不能减小误差,故D错误。

(2)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_______(选填“A”或“B”),其分度值是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 2.20cm,刻度尺 _______(选填“A”或“B”)的精确到更高。

刻度尺读数方法初二物理(初中物理五分钟)(4)

图4

A 1mm 2.20 cm A 解析:刻度尺使用时刻度线越贴近物体误差越小,所以A的放置方法正确;A刻度尺1 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 mm,B刻度尺1 cm又分为5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0.2 cm,分度值越小精确越高,所以A的精确度高;刻度尺测刻度时,从零刻线开始测起的,物体的长度是2.20 cm。

(3)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6.14 cm、26.10 cm、26.12 cm、26.42 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该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_。

减小误差 26.42 cm 26.12 cm 解析: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四次读数中,26.42 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L=(26.14 26.10 26.12)÷3=26.12 cm。

(4)图中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cm。

刻度尺读数方法初二物理(初中物理五分钟)(5)

图5

1.15 解析: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纽扣左侧与2.00 cm对齐,右侧与3.15 cm对齐,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3.15 cm-2.00 cm=1.15 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