厝,潮人心中的情结。

在潮汕,房屋、家和家乡,都可称为厝。起厝,即建房。返厝,既可指返居住的屋子,又可指回家,也可指回家乡。

厝,生活所需,拚生拚死,省吃俭用,至少要有顶“斗笠”;荣耀所依,富贵贫贱看厝;根之所系,最美故乡土,悠悠故乡情。在乡里生活当然要起厝,外出甚至旅居海外,有“能为”的也要回乡里修老厝、建新厝。而故乡意义的厝,则是游子思乡恋乡的情结。

潮州厝,皇宫起。这是一句俗语。

一是,潮人好起大厝,规模宏大;二是,建造工艺精湛,富丽堂皇,与京城帝王府有相似之处,这可能与潮人多为中原仕民后代有关。清乾隆《潮州府志》云:“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为壮丽。”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当年中原仕民为避战乱不断迁入,在这里生生不息。随着近代灾害和战乱的频繁,不少潮人登上“红头船”,出洋“过番”谋生,有潮人国内一半国外一半之说,其中不乏卓有成就之人,而紧紧维系他们的正是“厝”这条根,他们会返厝,修厝起厝,有的还捐资兴学。民国三十三年《广东年鉴》曰:“粤有华侨,喜建造大屋大厦,以夸耀乡里。潮汕此风也甚,惟房屋之规模,较之他地尤为宏伟。”

门口右边,一组后人立的雕塑,旨在体现陈慈黉家族从“红头船”起步兴家的历史,并扩展到整个侨史,坐者,象征昔日海外潮人谋生艰难,岁月艰辛,不屈不挠;立者,象征今天旅外侨胞事业有成,意气风发,远望故乡。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1)

二层的围屋让你耳目一新。善居室就在这围寨之中。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2)

民康物阜,意为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3)

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宽大的阳埕,善居室不在正面,而在左侧,中央方正的红绿图案,定是风水的讲究。 善居室为扩大了的潮汕富贵人家“驷马拖车”格局,三进四巷。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4)

中间第一进为家祠。 正门,字体凝重,石刻精细。 这落厝,门楼、牌匾的题字,有落款的无落款的,游者看到的应都出自清末大书法家华世奎的手笔,颜体风骨、气魄雄伟,陈家如何求来不得而知,如需润金,定不是小数目。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5)

地面铺设的进口瓷砖,历经近百年,色彩依然艳丽。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6)

传叶,意在传代,传于子孙,家祠的主题。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7)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8)

中式的潮汕民居的木雕、石雕、嵌瓷,与西式的灰塑、瓷砖、玻璃,并不“唐突”,却相得益彰,美轮美奂。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9)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10)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11)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12)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13)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14)

面向家祠左边第一条巷子,门楼题“三槐”二字,应有“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之意,也有枝繁叶茂的意思。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15)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16)

庭院深深。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17)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18)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19)

第二进院子,两层的小楼,中西合璧。二楼通栏的玻璃窗显得尤为显眼。这与潮汕传统民居有很大的差异。 相传陈家大院屋多门窗多,专门雇用一个仆人专事开关门窗。每天早晨起床,把里里外外所有门窗打开,继之再关闭,一天的时间便接近黄昏了。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20)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21)

天桥、走廊有高有低、有宽有窄、有开有闭、有连有断,构成各种不同的空间和景致。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22)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23)

故居多采看朴素实极名贵的楠木,其最大特点是不腐不蛀且有幽香,北京故宫用的大多就是楠木。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24)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25)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26)

第三进的院子。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27)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28)

两层小楼已有了木、石、水泥混合的结构。这楼梯、扶手和地板用的就是水泥。水泥是泊来品,从国外传入,因而老一辈潮人称之为“红毛灰”。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29)

进口釉面砖图案花纹极具东南亚情调。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30)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31)

面对家祠右边的第一条巷子。“五柳”,与左边“三槐”相对,有安然自得之意。游者大胆猜想,按设计这是给老人家居住的,而“三槐”则是给子孙居住的,所以其寓意有很大的不同。 游者是从“三槐”进入,其实“五柳”这边为大。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32)

“翚飞”,与“五柳”相邻的巷子,从字面理解,意为高峻壮丽。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33)

最为西式的小院就座落在“翚飞”巷子里。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34)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35)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36)

除了这门,很难看到潮汕厝的影子。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37)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38)

“凤翥”,是与“翚飞”相对,与“三槐”相邻的巷子,意为凤凰高飞。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39)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40)

“新人”房,应是后人按潮汕风俗摆设的。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41)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42)

井圈,用花岗岩不为怪,如果是从一块花岗岩中凿出来的,就不简单了。 家乡的井水最甜,汲之不尽。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43)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44)

潮汕老厝的厝角头,讲五行。正面的从结构来看,是木式,而院子里呈波浪形的则是水式,可能与主人命格有关。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45)

大块的石头、大段的木头、大量的建筑材料,多是当时从泰国、西欧、上海等地海运进来的。为了修建这些大厝,慈黉家族专门从韩江入海口到村前挖了一条小运河,可见其工程之浩大,主人之豪气。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46)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47)

黉利家族集团,在二战前已成为“泰华八大财团之首”,“富甲南洋”。从大幅的照片可见其家族把“潮州厝”盖到了泰国,豪华气派。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48)

又在家乡起了中西合璧的大厝。从走廊看对面的善居室。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49)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50)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51)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52)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53)

据有关资料,陈慈黉故居,包括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三庐等宅第,占地2.54万平方米,共有厅房506 间。仅“善居室”就占地6861平方米,计有大小厅房202间,其始建于1922年,至1939年日本攻陷潮汕时尚未完工,据说其家人并没有入住过。 老厝不老。正是潮汕文化的兼容性,才有这中西合璧独具一格的建筑。同时,潮汕文化的民间性、精细性和开拓性也在这落厝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潮汕老厝风韵(潮人心中的情结)(54)

当年的陈氏家族在泰国发家,路迢水长,还返厝起厝,并热心公益,正是源于潮人血脉里的恋厝情结、家国情怀。

“万里穿云燕,归巢恋旧枝,家乡甜井水,何处不相思。”这是著名潮人作家、散文大师秦牧的诗作,抒发的是潮人心底里共同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