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奇闻怪事(山海经有个大长虫)(1)

文/公子唯晨

说到山海经中的蛇,相信大家和公子一样印象中它们要么长着翅膀能够腾云飞行,要么头上有角很是霸气,再或者干脆一口气长九个脑袋,毕竟脑袋是指挥中心,脑袋多自然聪明。

听说过九头一身,也听说过三头六臂,更有双头怪物,这些角色无疑都是杀伤力很强的家伙,可偏偏在这本脑袋丛生的“天书”里还长着惜头的家伙,两条身体共用同一颗脑袋。

在《山海经·北山经》中如此记载:“又東三百里,曰彭毗之山,其上無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牀水,其中多肥遺之蛇。”

山海经中的奇闻怪事(山海经有个大长虫)(2)

说在北方东部有一座山,名叫彭毗山,这个山竟是一秃山,上面寸草不生,但山上多的是黄金跟玉石(这也难怪,毕竟草木生长需要的是粪土,金石之上难长植物)。

这座“富贵山”同时也是蚤林水的发源地,蚤林水一路往东南流去注入江河。同时它也是肥水的发源地(当然这个肥水不是可以做植物肥料的水,人家是正经水),肥水往南流最终注入牀水,肥水里有很多名叫肥遗的蛇。

很明显,这里只说了肥遗是蛇,并没提它的长相,但后面在《山海经·北山经》的另外一处却又说:“又北百八十里,曰渾夕之山,無草木,多銅玉。嚻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兩身,名曰肥遺,見則其國大旱。”

这一段明显说在另一座名叫渾夕山的地方也有名叫肥遗的蛇,这次写清楚了肥遗的样貌,一个脑袋两条身体,只要它出现天下就会大旱。

山海经中的奇闻怪事(山海经有个大长虫)(3)

当然这个渾夕山和彭毗山简直是孪生兄弟,都是寸草不生的山,但一个多金矿和玉石,另一个就明显掉了档次,多铜矿和玉石(黄金和黄铜虽然都是金属,颜色也属于同一色系,但身价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总归《山海经·北山经》的两处记载共同说明了这个肥遗是条水蛇,并且人家这老家河流的发源地都是光秃秃的“富贵山”(不管山中是金矿还是铜矿,只要值钱就是富贵)。

说到“見則其國大旱”这有毒的技能,公子不得不联想到另一个狠角色,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僵尸鼻祖”旱魃,说起来旱魃人家可不是简单人物,不仅战斗力强,来头也大。

旱魃原本是天上的神女,是黄帝的女儿名为魃,后来因为一系列的爱恨情仇,滞留人间再也不曾回去(当然,关于女魃的神话故事,公子也曾写过一两篇,这次她不是主角,为了避免喧宾夺主,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山海经》中她是少有的美女,却被后世丑化到“没眼看”

山海经中的奇闻怪事(山海经有个大长虫)(4)

在《山海经》中对它的描写有四个十分精确的字“所居不雨”正因为此她的名字才从女魃逐渐被喊成旱魃。

旱魃顾名思义,只要她出现就天下大旱,没想到这肥遗竟也有此技能,这个时候公子就不得不怀疑,肥遗和旱魃的关系,从此书以往的记载来看那时候的蛇的身份 多半是宠物,由此推断,肥遗如果真的和旱魃有关系那极大可能是宠物和主人的关系。

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还有记载说肥遗不是一头双身蛇,而是长着两对翅膀三双脚的鸟。

在《山海经·西山经》中则记载:“太华之山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现则天下大旱。”

山海经中的奇闻怪事(山海经有个大长虫)(5)

这又是一个陌生的山名,太华山。说肥遗生活在太华山,长着六个脚丫子和四只翅膀,每当它出现,天下就会大旱(看来,大旱这个梗,在肥遗身上是过不去了。)

古人的记载也是够粗犷,管它是飞禽还是走兽,总之名叫肥遗的家伙只要出现就得大旱。

你有没有听说过关于肥遗的故事,它是蛇还是鸟。


了解更多神话历史,请关注公子唯晨。这里没有妖魔鬼怪,幽默里藏着人性。感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