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说:“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对于以农业为根本的中国古代中原政权而言,天降甘露无疑是祥瑞之兆。

然而,所谓的天降祥瑞,并不意味着人世安泰、地藏真金。唐文宗太和九年(835)的一次天降甘露,称得上天 喜而人祸。

唐初人物冤杀之谜(天降甘露千余人被杀)(1)

一、 被 “禁锢”的唐文宗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唐王朝就被视作是走上了下坡路。战乱后,各地节度使割据;在李唐皇宫中,帝王往往被专权宦官绑架,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样子货。尤其是在唐德宗把禁军交由宦官掌控后,李唐的宦官专政就愈发严重。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仅十七岁的敬宗便死在了一个他所宠信的宦官刘克明手中。同年年底,年仅十八岁的李昂则被另一得势宦官王守澄扶持为帝,即为唐文宗。

年纪轻轻且还是被宦官扶持上位,唐文宗的处境可想而知。他虽有励精图治、恢复大唐昔日荣光的志向,却被束缚着手脚,必须顺着王守澄等宦官的眼色行事。

唐初人物冤杀之谜(天降甘露千余人被杀)(2)

文宗继位后的前朝党争也十分激烈。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牛党和李党之争,正是发生在文宗在位时。

因而可以说,唐文宗虽是李唐晚期一位有志向复兴王朝的帝王,却也是一位没时机再创李唐盛世荣光的帝王。倒不是他个人能力太弱,而是他的拦路虎太多,处境太艰难。

二、 以“甘露”为借口的剿灭宦官之战

继位时,文宗才十八岁。在龙椅上束手束脚地当了几年皇帝之后,他的复兴热忱仍未被浇灭。他需要改变眼前的处境——铲除得势宦官,夺回宦官手中的大权。太和九年(835)前后,文宗开始谋划这件扭转困局的大事。

唐初人物冤杀之谜(天降甘露千余人被杀)(3)

因为宦官集团权势过大,无法与其硬碰硬,文宗联合前朝的李训、郑注等人,先拿个别宦官 “开刀”。在甘露降下前,曾参与杀害唐宪宗的宦官陈弘志,以及扶持文宗继位的王守澄,就已都被铲除。而在甘露降下时,文宗和李训等展开了铲除宦官集团主要力量的行动。

太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天降甘露。次日早朝时,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当报告,甘露降在了左金吾卫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在李训、舒元舆等人极力地劝说下,文宗决定亲自前去查看天降祥瑞的情况。为了避免意外发生,李训先领命前去查看。过了很久,李训复命:甘露看起来不像是真的。

唐初人物冤杀之谜(天降甘露千余人被杀)(4)

文宗“大怒”。命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也就是宦官仇士良和鱼弘志前去探明真相。先前报告出现甘露的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自然同两位宦官前去,而李训等则留在宫中,准备手下兵力,等待文宗下达彻底诛杀宦官的命令。

三、 宦官的反扑与人头落地

文宗和李训等人的计划看似周密,实则漏洞百出。在大宦官仇士良和鱼弘志到达左金吾卫衙门后,文宗先前安排诛杀此二人的韩约神色慌张,仇士良察觉情况异样,匆匆往衙外逃跑,然而韩约事先埋伏好的兵将居然还没有把他们拦住。

仇士良等直奔含元殿,向文宗汇报韩约发动兵变。文宗虽然不担心韩约“谋逆”,但他担心铲除宦官的计划由此失败。

唐初人物冤杀之谜(天降甘露千余人被杀)(5)

为了保命,仇士良等人强行带着文宗回到后宫。尽管后宫由宦官严守,而李训提前埋伏在含元殿附近的兵将已然出击,大批宦官成了亡魂。

但当时谁都清楚,只杀死含元殿的十几个宦官,并不能彻底改变李唐宦官专权的局面。假如文宗一旦被宦官们强行带回宫,这就意味着剿灭宦官集团的希望破灭。

或许历史没有给唐文宗一个扭转颓势的机遇。当宰相李训死死拖住文宗的软 轿,阻止他回宫时。李宰相还抱着一丝希望,太监们对他拳打脚踢。而文宗竟然天真的以为自己回宫不会影响剿灭宦官的行动。他斥责李训的阻拦行动。

唐初人物冤杀之谜(天降甘露千余人被杀)(6)

铲除宦官集团机会的希望渺茫。李训换上低级官吏的官服,骑上快马一边冲向城外,一边大喊:“我何罪而窜谪!”(大意:我有什么罪,以至于让你们羞辱我?!)。

李训跑了,文宗回宫了。这场以甘露为借口的剿灭宦官集团的行动自然也就宣告失败了。但宦官的反扑才刚刚开始。千名禁军在宦官仇士良的指挥下封锁宫门,对尚在宫中的中书、门下两省的官员展开无差别的屠杀。各司官衙亦被搜捕,其中的官员、仆从,甚至只是前去与官府做些正当买卖的商人,都无端遇害……仅在一天半的时间里,一千多颗人头因这场“甘露之变”而落地。

唐初人物冤杀之谜(天降甘露千余人被杀)(7)

清代传奇剧本《桃花扇》曾唱到:“请问那几种祥瑞?河出图,洛出书,景星明,庆云现,甘露降,膏雨零。”

“甘露之变”后,李唐加速衰颓。看来,“甘露”也未必祥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