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虢和北虢(到底怎么回事儿)(1)

孔子《论语》传(版权所有)

第七章 初会齐景公

王封臣 著(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wztelling)

五、假途灭虢的前前后后

虞国和虢国是春秋时期两个相邻的小国,都在晋国旁边。晋国早就对这两个国家垂涎三尺了。可是这两个国家关系挺好,同姓兼同盟国,可以说相依为命。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要想把两国拿下,必须首先离间两国关系,打破两国同盟的局面。

于是,晋国大夫荀息就向当时的国君晋献公献上一计,“国君,我听说虞国的国君特别爱财,而且贪得无厌。咱们可以投其所好。您不是有两件最最心爱的宝贝么?一件是屈产之乘(屈地产的良马),一件是垂棘之璧,您把它送给虞公。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他收了咱的礼物,咱们再向他出借道打虢国,他就不好不答应。”

“这……”晋献公还真舍不得,“荀息你算是说对了,那是寡人的两件最珍爱的宝贝,哪能转手给他人呢?再说了,你刚才也说了虞公是个贪得无厌之人,他万一收了重礼但不肯借道,这东西不是白给他了么?”

“哎,君上差矣。”荀息说,“宝物不是给虞公,是暂时让他代为保管。您想,虞虢两国是近邻,等咱们灭了虢国,虞国还能独存么?咱们捎带手就把虞国给灭了。到那时,整个虞国都是您的了,这两件宝贝不自然还是您的么?”

“嗯……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这条计策蒙骗虞公还行。但是,虞公手下也有能人啊。比如大夫宫之奇就十分精明,这条计策必然蒙骗不住他。他要是劝虞公拒收宝物,这可怎么办啊?”

“哈哈哈……”荀息笑了:“大王有所不知,宫之奇这个人确实了不得,聪明却不固执,又打小和虞公在一起,进谏他肯定会进谏的,但是如果虞公不听他是绝不会强谏的,因为他知道强谏也无益。再说了咱们那美璧宝马,人见人爱。玩好在耳目之前,而由此所招致的祸事却在之后才会发生。能够意识到祸事的人,能见微知著的人,那是具有上等智力的人。而虞君连中智之人都够不上,他根本就没这个见识。即使宫之奇识破了计策,虞公也不会听的。所以咱们的计策肯定能成功。”

“哦……”晋献公一听荀息这么有自信,说的也确实有理,俗话说:舍不了孩子套不了狼!你不投资,那里会有回报啊?干!

就这样,晋国向虞公进献了屈产之乘和垂棘之璧。虞公看得到良马、美玉,眼都直了,简直乐疯了。晋国趁机向虞公提出请求说:这个虢国太不像话了,我们早就想收拾他,无奈你们虞国在中间,我们过不去。您看,能不能借条道给我们。我们把虢国打一顿,回来另有重谢!”

虞公光顾看宝贝了,哪儿有心思思考其他啊,不就是借个道么?借!

借?!没把一旁的宫之奇给气死,那是随便借的么?赶紧出来劝阻:“君上,晋使词谦礼重,必然于我国不利,虞虢两国乃唇齿之邻,久已结盟,方得国泰民安。所谓‘唇亡齿寒’——嘴皮没了,牙齿必然冷。大王您怎么背盟而借道呢?万万不可!”

“哎,”虞公不以为然,“人家晋国是个大国,你看现在又送美玉又送宝马的,主动来和咱们交朋友,不过就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借个便道,怎么了?借!”

果然像荀息说的那样,虞公看不到利害、宫之奇不能坚持进谏,虞公没有听从劝谏,答应了晋使借道的要求。晋献公闻讯喜出望外,马上拜里克为大将,荀息为副将,率领兵车四百乘,精兵二万人攻打虢国,占领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省平陆县北)。然后,晋军顺着来路又返回了晋国,一路秋毫无犯。

虞公一看,怎么样?人家是大国,哪会做出偷鸡摸狗的事儿啊。

这事儿一晃,三年过去了。晋献公又派人到虞国来了,还要打虢国,还想跟虞国借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有了上次的良好合作,这一次虞公更加放心了,慷慨借道。

大夫宫之奇一看,还得进谏,赶忙过去:“君上,虞国和虢国互为表里,虢国亡了,虞国怎能独活?晋国靠不住啊,那是个贼寇,咱们怎么能与贼寇一起玩乐呢?上一次借道,已经破坏了虞虢联盟,铸成了大错。岂能一错再错?过去虞虢两国结成联盟,互相帮助,紧密团结,别国才不敢轻举妄动,欺负我们。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不正是虞国和虢国吗……”

“好了好了好了……”虞公一听又来了,你就认准了一个唇亡齿寒了,哪有那么多的顾虑?“上次借道不也好好的么?你太多虑了!”不听宫之奇的劝谏。

宫之奇还是那样,不好意思强谏。一看君主不听自己的,觉得心灰意冷,眼看着国家危在旦夕,但自己却无能为力,不能保国就保自己吧。于是,宫之奇回到家就收拾收拾东西,带着一家老小,悄悄地离开了虞国,投奔他乡去了。

就这样,虞公又答应了晋国的借道请求。于是,晋献公派大将里克统兵带队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打了四个月,终于灭掉了虢国。晋军顺原路班师回国,把劫夺的很多财宝分给了虞公。没把虞公给乐死,怎么样?怎么样!宫之奇啊,你个无福之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还以为人家晋国会对咱们不利?哪能啊,人家是大国!看给我多少东西!虞公简直乐得找不到北了。

就在这时,晋军大将里克打报告过来了,说:我在回师途中突然得疾病,忽冷忽热的,不敢见风啊。您看能不能让我暂时先把部队驻扎在你们京城附近。等我养好了病,再班师回去。

虞公一听,“嗨!这客气嘛?生病了养着呗,没事儿!”他毫不怀疑,就让里克在这里住下了。

结果没过几天,晋献公亲率大军来了,说要接里克回去,住在这里太添麻烦了。虞公一听,晋公也太客气了,还替我着想,那不能让人家说自己待客不周啊,告诉诸臣:“走!随我出城相迎!”他还迎出来了。

晋献公、虞公两人在虞国都城外相见,携手揽腕,非常亲热啊。虞公要晋献公进城坐坐,晋献公说:“别呀,咱们之间谁跟谁啊?用不着这样的俗套。哎,我看你这都城外林深叶密,必有很多飞禽野兽,你我何不去狩猎一番,既有趣又能增加你我的感情,这多好?”

虞公一听,“好哇!晋公既然有这样的雅兴,我哪有不奉陪的道理啊?走!”说走还就走。就这样,虞公和晋献公一起去打猎去了。

打着打着,突然有人来报:“报……启禀君上得知,都城之中起了大火了。”

“啊!”虞公大吃一惊,转回身朝着都城方向一看,可不是么?只见浓烟滚滚、烈焰奔腾,不知为何,失了火了。虞公哪还有心思打猎啊,赶紧告别晋献公驾车就往城里返。晋献公面带冷笑,也不阻拦。

等虞公赶到城外时,发现都城早已经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虞公这时才知道上了当,后悔莫及,想跑,来不及了,也被晋军抓了俘虏,虞国也灭亡了。晋献公原来送给虞公的玉璧宝马又回到了晋献公的手中,晋献公还说呢:“马还是那匹马,只不过牙口老了一点罢了。”这就是有名的“假道灭虢”,后来被收入三十六计当中。

虞国灭亡,虞公被俘,虞国的那些大臣们也没跑了,都被晋国抓了俘虏,其中就有大夫百里奚。所以后来百里奚向秦穆公推荐蹇叔的时候说过:“我想事奉齐国国君无知,蹇叔阻止了我,我躲过了齐国政变的灾难。我想侍奉周王子穨,蹇叔又劝阻我,我才没有跟穨一起被杀;我想事奉虞公的时候。蹇叔也劝阻过我。当时,我虽然知道虞公这个人不能重用我,但实在是心里面喜欢利禄和爵位,就暂时留下了。结果,我两次听了蹇叔的话,都得以逃脱险境;一次没听,就遇上了这次因虞君亡国而遭擒的灾难。可见蹇叔这个人有很大才能,比我的远见高多了。”

虞公也好,当时的百里奚也好,都属于没有远见之人。正如荀息分析的那样——“玩好在耳目之前,而由此所招致的祸事却在之后才会发生。能够意识到祸事的人,能见微知著的人,那是具有上等智力的人。”像早就认为虞公不可保的蹇叔,像早就跑了而躲过了灾祸的宫之奇都属于有远虑的人。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15·12)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

孔子《论语》传

根据王封臣先生的国学课程讲座整理而成。是将《论语》各条恰当的放入孔子生活的时代中,通过《论语》展示孔子的一生,通过孔子的一生诠释《论语》的意义。

阅读之前的篇章:

前言:《论语》是一本什么书?

第一章 夫子家世

1-1 礼崩乐坏的搞“孝”(上)

1-1 礼崩乐坏的搞“孝”(下)

1-2祖先孔父嘉(上)

1-2祖先孔父嘉(下)

1-3孔子他爹是猛男!!

1-4 推理孔子的生日是何年

1-5孔子也有个“虎妈”

第二章 草根孔小二

2-1少年孔子是“贱·鄙”

2-2文言文所带来的麻烦和乐趣

2-3孔子发明的那些年龄代号

2-4 学无常师的孔子

2-5教育要培养“博士”还是“专家”

2-6抬棺找父陵

第三章 三桓的前世今生

3-1三桓之始

3-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怎么回事儿?

3-3鲁国第一贵族

第四章 “奋”青孔子

4-1孔子戴孝赴宴被拒

4-2孔子“仁”思想中的两个方面是什么?

4-3孔子寻祖路上讨老婆

4-4孔子成了“打工仔”

4-5孔子为何给孩子取个鱼名?

4-6郯子给你说“鸟官”

4-6谁是孔子的忘年交?

第五章三十而立

5-1三十而立,立于礼

5-2三十而立,立己家

5-3历史谜案——三十岁的孔子做到了国家正部级?

5-4“学而时习之”到底是什么意思?

5-5“官学”如何变“私学”

5-6孔子下海办培训班

5-7孔子的培训班学费贵么?

5-8孔子遭遇踢馆人

第六章 齐国内乱

6-1国士无双话晏子

6-2齐之殇-灵公的后宫

6-3齐国的狗血桃色绯闻

6-4桃色事件引起的齐宫血案

6-5晏子吊孝

6-6晏婴不予奸佞同党

6-7太史秉笔书罪状

6-8枭雄背后有奸雄

6-9两只鸡引起的政变

6-10齐之殇-庆封灭族

6-11齐之殇-四家争齐

第七章 初会齐景公

7-1用人唯德或唯才的难题

7-2齐景公访鲁的背景资料

7-3五百年出一个的圣人

7-4给应聘者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