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在青楼写的诗(诗鬼写鬼诗)(1)

南齐苏小小,钱塘著名歌妓,以才华著称,二十三岁夭亡。

关于苏小小的事最早有所记录的是《玉台新咏》,“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苏小小乘着油壁车,与骑着青骢马的少年相遇。两个人在西陵松柏之下情投意合结为同心。

苏小小的故事后来流传千年,广为传唱,而且故事也描写得越来越浓墨重彩。清代的《西湖拾遗》就把苏小小的故事写得非常丰富而缠绵。

苏小小家祖上曾是东晋官吏,后来流落到钱塘,也算是当地的殷实商人。苏小小出生在西冷桥畔,是父母唯一的女儿。但是她还未成年时家中就生了变故,父亲去世了。

还有种传说苏小小的母亲就是钱塘艺妓。但母亲也在苏小小十五岁的时候去世了。于是苏小小和姨母贾氏一起住在西冷松柏林中的幽居中,以祖产积蓄渡日。而苏小小也成了钱塘歌妓,常和文人雅士们以诗歌唱和,并以才华而闻名。

苏小小喜欢流连于西湖山水之间,她出行时所乘的交通工具叫作“油壁车”。油壁车,本来是一种普通的、被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因为以油涂车壁而称为“油壁车”。但苏小小所乘的油壁车是特制的,是一乘小小的香车,四围有幔幕垂落。

当苏小小乘着油壁车在西湖山水间出入时有一天遇到了“郎骑青骢马”的郎君。郎,即指绮年玉貌的青年。这个人就是苏小小故事的男主人公阮郁。

诗人在青楼写的诗(诗鬼写鬼诗)(2)

阮郁是当朝的高官之子,行经钱塘巧遇了乘油壁车出行的苏小小。南宋康与之有首词写到这段故事,“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苏小小和阮郁一见倾心,很快情投意合,以至于形影不离。但这种缠绵相守的日子非常短暂就过去了。因为阮郁毕竟不能久留在钱塘,最终只能回到建康。苏小小却不能跟着阮郁一起走,于是仍然留在钱塘的苏小小思念成疾。虽然以后还像从前一样出行、吟游、宴饮,但又和从前不同了。

直到有一天,苏小小再出行时又遇到一位书生,这书生引起了她的注意,因为这书生长得很像阮郁。苏小小有意询问,两个人就攀谈起来。

书生名字叫鲍仁,家境清贫,想到建康去求官职,但因盘缠不足而无法成行。于是苏小小决定资助鲍仁。感觉这个有点不符合史实。南北朝时期没有施行科举制,还是门阀制度的鼎盛时期。如果鲍仁出身贫寒,估计是没有什么机会正经入仕的。当然,故事只能当故事听。

结局就是鲍仁确实做了官,回来想回报资助他的苏小小时却正好赶上苏小小的葬仪。而鲍仁则成了为苏小小安葬立碑的人。阮郁再也没有出现过。

历代写苏小小的诗很多。最相配的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苏小小墓》。李贺和苏小小同样才华横溢,也同样年少夭折。李贺素有“诗鬼”或“鬼才”之名,皆因其诗中往往有森森然的幽幽神鬼之气。

诗人在青楼写的诗(诗鬼写鬼诗)(3)

《苏小小墓》就是一首凄清艳丽的“鬼诗”。这诗一读其中并无写一人,也并未写苏阮故事,也不发作者哀叹,但是又无一句不哀叹,无一字不哀叹。完全就是一幅苏小小魅影于西冷山水边的缠绵鬼气之景。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侍。冷翠烛,劳光影。西陵下,风吹雨。

个人感觉苏、阮故事一般,但是这诗读起来太动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