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教 育儿育己
秋天,金风细细,天朗气清,正是读书的好时节。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拿一本喜欢的书,开始你的读书好时光吧。记得保持对阅读的热爱,享受读书的愉悦。对孩子们是,对我们也是。
——莫愁大观园
关于阅读,我们所听到的问题可能会有很多:孩子不爱阅读,不喜欢做阅读题,怎么办?我的孩子很爱看书,但为什么阅读分数不佳?孩子很爱阅读,作文为什么写得不好?
家长们的烦恼在于做题与分数,往往聚焦在阅读的功效性上。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阅读是孩子们联结这个五花八门、信息爆炸的世界的通道,阅读是我们大脑学习的方式,阅读是人类终身的思维练习。那么,我们是不是可能停止关注做题与分数,而是去讨论,我们可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阅读资源?可以让大脑接受什么样的阅读训练?贯穿我们的一生,我们怎样用阅读来提升自己和孩子的思维质量?
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聚焦,更专注地参与终身阅读这样思维的马拉松。没错,我们和孩子们在并肩奔跑……
1.不断被重塑的大脑
童年,并不是一个懵懂无知天真蒙昧的时期,这是孩子们学习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人类在不停学习、改造着物质环境,而从中获得的各种经验也不断地重塑着人类的大脑。大脑在飞速学习,通过阅读数以万计的单词,大脑神经连接不断加强,阅读过程变得似乎可以信手拈来,打开书本似乎就可以完成阅读。
其实并不。学习从学徒训练和实际操作(经验式的手把手式教学,类似视频再现)的方式,转向依赖于教科书和讲座、笔记与论文的学习方式,在人类历史上并没有多长时间。各种表现的阅读障碍、注意力缺失障碍等学习障碍都表明,我们的大脑需要经过大量的学习来掌握阅读。
对大脑神经连接的不断重塑,渐渐形成了心理词典、阅读提取、经验累积、思维判断这样的过程,孩子们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慢慢掌握阅读的技巧,建构思维的判断,同时也受到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文化变革的影响。童年,特别是青春期,正是大脑不断学习、吸收、重塑、发展并闪耀光芒的时期。
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其著作《园丁与木匠》里写道:“特别是在早期幼儿阶段,每个孩子都在父母营造的新环境下成长。每一代人的大脑都因有着不同的早期经验而有着独特的运作方式,然后再对环境进行特有的改造。在数代时间内,人类的大脑就能发生巨大的变化。”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阅读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发展。同时,阅读环境的创设、阅读资源的提供、阅读方式的改变,都在孩子们身上留下了深刻印记,印入到他们的思维方式。这些是我们需要着力加强的地方。
2.成为终身阅读者
让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而不是让家长们成为终身陪读者;让孩子成为对阅读有兴趣、有选择、有品位的自发的终身阅读者,而不是了解阅读出题套路,熟悉阅读理解答案,找准出题者偏好趣味的高分“做题家”。让孩子们享受阅读的快乐与思维的乐趣,而不是被始终规范于“阅读推荐书目”中裹足不前。
根据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EA)的数据,2017年美国约有53%的成年人(约有1.25亿人)阅读至少一本工作和学业需要之外的书。那么,你呢?是不是一个从阅读中享受快乐,而有规律地参与阅读的终身阅读者呢?
为什么有些人长大后会从阅读中获得极大的乐趣,而另一些人却没有。这些无关乎阅读技巧与阅读训练,往往更与童年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与阅读环境有关联。
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使阅读更有趣。
例如,定期去一趟图书馆和书店,让孩子享受自由挑选自行购买的乐趣;让孩子谈论并评价书籍,认真倾听并给予自己的意见;送书作为生日礼物;为孩子设置阅读角,在固定区域固定时间进行阅读;让孩子和同龄小朋友交换图书;鼓励并回应孩子关于阅读的问题与要求。
仅仅为孩子们购买书籍,几乎可以肯定,孩子的阅读并不会因此而发生太大的改变。影响孩子们对阅读的看法并激励他们成为终身阅读者的,往往是周围的人们是怎样看待阅读、进行阅读,阅读习惯是什么,周围是否有终身阅读的成人榜样和例子。
更为美妙的是,当你和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的时候,思维的花朵绽放、理性的思考萌发,你们将会在阅读的世界里,进行更为深入的思维交流与对话。这段奇妙的阅读旅行中,永远不会感到乏味,你们会邂逅很多跨越时空的有趣灵魂,边走边谈。
3.成为一座桥梁,沟通起过去和未来
阅读本身是人类学习和思维的一种方式,那么,未来主人翁们,他们面临的将是崭新的数字时代,有什么样的学习与思维方式与之相匹配?
各种最新的前沿科技产品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对阅读,尤其是我们熟练掌握的纸质阅读,会产生什么影响,甚至震动?
作为家长,在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之间,又可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禁止吗?限制吗?放任吗?
在这个数字时代里,面对孩子,我们更像是移民面对着原住民。在未来,他们将创造什么样的时代,我们难以预测。对于以上问题,更简单也更真实的答案是:我们真的不知道,在未来真正到来之前,我们可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可能是成为一座桥梁,沟通起过去和未来,接续文化的历史感,伸展时代的延续性。阅读,可能是保持文化延续性的最佳途径,可以防止下一代丢失掉太多我们这一代人珍视的很多东西,包括基于阅读的线性思维模式。
知识和科技飞速发展,更替也更加迅速。终身阅读与终身学习,即“一辈子的阅读”与“一辈子的学习”,这是我们可以向孩子们传递的接力棒。并不单单是为了谋生或者不被时代抛下,而是提供一个锚点。没有文化的传承,就没有文化的延续。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没有把自己的传统、技能、价值观和新发现传承给孩子,那下一代的出发点又在哪里呢?
阅读,当然不是只有纸质书,可以转向其他更广阔的数字资源,听的,看的,更为重要的是阅读的思维练习。例如鼓励孩子们阅读之后“说来听听”“不妨写写”。有思维过程的阅读更有价值,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沟通和表述能力,更为主要的是思维的练习。
放下对与错,告别标准答案,自由地谈论所阅读的内容,在互相交流中形成自己的理解,让阅读的思维练习可以持续一生。
记得保持对阅读的热爱,享受阅读过程的愉悦。对孩子们是,对我们也是。
(作者系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全民阅读研究中心主任,15岁男孩的妈妈)
纸上 掠影
- END -
莫愁大观园
1 编辑:东 篱
校对:闫 清
审核:王淑娟
图片来源:123RF图库
莫愁大观园
有温度 有态度 有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