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时代意义今年(2008),端午节成为法定节日这是晚近复古思潮悄然兴起的一种表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端午节的时代意义)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端午节的时代意义

今年(2008),端午节成为法定节日。这是晚近复古思潮悄然兴起的一种表现。

二十四个节气是天文节日。端午节是人文节日。

民俗学认为,端午节来源于古越人的图腾祭祀,插艾蒲、饮雄黄、挂香囊、禳灾异,都是公共卫生的原始防疫。

但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投江的受难日。龙舟是到水中去找寻屈原,粽子是给屈原的灵魂祭奠。屈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受难象征,正像耶稣是以色列人的受难象征”。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才思超逸,辅佐怀王。秦楚争霸,“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主张联齐抗秦。怀王轻信谗言,放逐屈原,与秦结盟,被秦俘虏,客死于秦。顷襄王即位,继续亲秦,再度放逐屈原。屈原被流放江南,辗转沅湘,哀吟苦忆,目睹亡国。秦将白起破郢都,灭楚国。屈原无法再活下去,自沉于汨罗江,以死殉国,时为(前278年)阴历五月初五。“端、初”同义,“五、午”相通,端午节即为初五节。

屈原之死,震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端午节从纪念屈原受难的节日,经过两千三百年的绵延,发展成为尊重知识的节日,解放知识分子的节日。

怀念古代为的是教育今日。阅读古书而不知“以古鉴今”,读书何用?纪念端午节,自然地从屈原受难,联想到秦始皇焚书坑儒,历代的文字狱。

秦始皇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下令焚烧《秦纪》以外列国史纪,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禁止私学,以吏为师;次年,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坑死于咸阳。

屈原被否定,放逐异乡,心力交瘁,投水自尽;“反右”运动中知识分子的被否定,被下放劳动改造,折磨而死或失望自尽,历史轮回,何其鲜活!田汉的自沉,老舍的自沉,储安平的失踪,一代知识精英被摧残。虽然近年来不再谈论,可是老百姓心中没有忘记历史。中华民族的特色就是有历史记忆。勿忘过去,警惕未来,历史才能正道前进。

端午节成为法定节日,是复兴传统文化的信号。全球化时代是双文化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实行国际的现代文化,同时发扬本国的传统文化以本国的传统特长增益国际的现代文化,以国际的先进制度改进本国的传统文化,这就是纪念端午节的时代意义。

2008年6月9 日时年103岁

附录:读周有光《端午节的时代意义》有感

黄钟毁弃,雷鸣瓦釜;

文人噩运,鱼肉刀俎。

每临端阳,瓣香瑶圃;

思接千载,徜徉江浒。

靳尚媚上,郑袖善舞;

台榭山丘,屈平不腐。

长吟离骚,诗魂翘楚;

美人香草,比兴媚妩。

后昆垂范,前贤踵武;

砺我精神,生气虎虎。

浩然正气,流芳千古;

佳节永志,屈子风骨。

(作者:谭汝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