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 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位,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3子、齐襄公弟。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 ,公子小白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了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即第一次“合诸侯”。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春秋五霸齐桓公的发家史(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1)

齐桓公

齐桓公晚年昏庸,意志衰退,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特别是管仲去世后,无人在告诫桓公,于是朝中大权便落入奸佞之手。当齐桓公一病不起时,易牙、竖刁,发动宫廷政变,把桓公囚于宫中,假传君令不准桓公的儿子们和大臣入宫探病,又断了桓公的饮食,只派一名宫女从洞中爬入宫中前来侍奉,饥渴交加桓公从宫女口中知道易牙、竖刁在外作乱,但为时已晚,在悲恨交加中活活饿死。

管仲

老马识途

元前663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山谷,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出口。此时管仲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于是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人马走出了山谷。

春秋五霸齐桓公的发家史(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2)

老马识途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文章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扁鹊“四见”的局势,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阐明一个道理:

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同时给人们以启迪: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对的 意见。

春秋五霸齐桓公的发家史(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