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SODA_BISCUIT(酷友)

我一直想有一台 Mac,感觉 Mac 系统优秀,发布会上对比的性能也很不错,而这次推出的 Studio,更是令世人再次感叹其性能。我有幸也获得了一台 Mac Studio,虽然是 M1 Max 款,但由于 Studio 有着庞大的散热器,应该对温度控制得更好,因此对他的性能还是非常期待的。

本图文将会分为 7 部分,如下图: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1)

目录

外观

先从外观说起。简单朴素,这是我看到 Studio 的第一感觉。整机外观延续了 Mac Mini 的一贯设计,方正中带些许圆润,细节处理到位,不愧是苹果。低调的设计,低调到往任何桌子上一搁,都能完美融合。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2)

19.7cmx19.7cmx9.5cm 的尺寸,长宽和 Mac mini 一致,但高度对比 Mini 的 3.6cm 高了将近三倍。

接口方面,这一次 Mac Studio 比之前的 Mini 丰富了不少。背面四个雷电 4 USB C 接口,两个 USB A,一个万兆网线接口,一个极其先进支持高阻抗耳机的耳机孔,还有一个 HDMI 2.0。对,并不是 2.1,所以通过 HDMI 接口就没办法跑满 4K 120Hz 或者是 8K 60Hz 了。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3)

背面接口图

当然,这次也终于在正面加上了接口。我这台是 M1 Max 版本,因此是两个普通的 USB C(10Gb/s);如果是 M1 Ultra 版,前面这两个就是雷电 4 了。另外一个则是 SD 卡口,这个两个版本都没区别。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4)

正面接口,右边白点是指示灯

可升级性

「和苹果谈可升级性?你疯了吧?」

确实,与以前的 Intel Mac Mini 不一样,Studio 没想着用户会打开它。所以理论上应该是完全没有升级性,对吧?没想到的是,SSD 不是焊死的,而是和普通 SSD 一样可以拧螺丝卸下来的。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5)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6)

更惊奇的是,它还有一个空出来的 SSD 接口。但!是!直到图文发布时所掌握的信息,你如果尝试在空槽插入新的 SSD / 把机带 SSD 拔出来插到空槽 / 甚至两台 Studio 互换 SSD 都会让 Studio 无法开机。现在初步判断是这应该不是一般 SSD,只是一个储存模块,因此不能像平常一样进行替换。

另外令我这个 Windows 长期用户疑惑的是,那这样以后清灰或者需要更换硅脂... 是不是只能返厂了呢?

说到硅脂,也说了这么多外观的东西,那就来看看实际性能表现吧。

性能表现

这台 Studio 是 M1 Max 版本,10 核 CPU,24 核 GPU,32GB 统一内存,512GB 硬盘。或许你在想,这不就是 MacBook Pro 上面的 M1 Max 嘛,有什么好比的?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散热等),都会对性能造成影响,这次 Studio 的散热器无比庞大。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7)

散热器占用空间图,上面那一大坨就是散热器

那么,就来看一下占据整机 1/2 空间的散热器,到底对性能有什么影响。

按照惯例,先看看 Cinebech 的分数: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8)

多核分数 12382,在 i9-9880H 之上,线程撕裂者 1950X 之下,而单核分数则是 1533。

○ Blender 渲染

3D 渲染作为生产力之一,肯定要测试。这次采用了对比的方式,Windows 阵营使用的两台机器分别是 RTX2060 AMD Ryzen 3600 和 RTX3060 Intel i5 11400,两者均为 16G 内存;Mac 阵营是此台这台 Mac Studio:M1 Max(10 核 CPU 24 核 GPU 32GB 统一内存)和 MacBook 16 寸 M1 Max(10 核 CPU 24 核 GPU 64GB 统一内存)。

其中 MacBook 的数据是由 Linus Media Group 测试而得(来源见文末),其他数据均由本人测试得来,数据仅代表本人手测结果,不代表所有同类型机器必然性能表现。

首先是熟悉的 BMW 宝马渲染,意外的是 Studio 竟然是四者里面最慢的。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9)

BMW GPU 渲染

我这时候就在想,会不会时间太短了,散热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那跑一个大的项目吧,就选 Gooseberry 了。这是一个 Blender 宣称需要 12G 显存才能跑的项目,那么同时也能测试出 Mac 系列统一内存的优势吧。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10)

Gooseberry 就是那只黑色的羊那个 demo

果然,由于时间长 内存大,即使对比同样是 M1 Max 的 MacBook,Studio 的渲染时间都明显短了很多,更不用说对比两张 RTX 的卡了。这证明 Studio 的 M1 Max 碾压 RTX 了.... 吧?我也是这样想的,直到我把 Windows 端的渲染方式从 CUDA 换到 Optix,结果惊了。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11)

2 分钟的时间... 或许是我低估了 Optix 的效率,也或许是我的的姿势不对,但是这就是我测出来的结果。

○ 视频剪辑

总之,3D 建模看完了,还是回到 Mac 真正擅长的东西,视频剪辑上面吧。

祖传压力测试,把视频排排放,看看最多能放多少个视频才掉帧。如果是 1080P 60 帧视频,最多能堆 24 个,第 25 个播放三秒左右就会掉帧。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12)

由于 Pr(好像)没有掉帧就暂停的设置,所以就没测了,不过以我的 2060 肯定堆不到 24 个,4/5 个视频堆在一起原分辨率拖动时间轴就已经开始卡了。

而如果是 4K 60 帧的话,最多能堆 13 个,比 Linus 测的 MacBook M1 Max 多一条。

除了这样压榨性能之外,正常剪辑基本上不会达到性能瓶颈,无论是回放还是导出,都没有卡顿,也没有风扇的狂转噪音,宛如安静又全能的美人一般(笑)。

○ 游戏体验

当然,谈到性能,怎么能不谈游戏(即使游戏一直都不是 macOS 的强项)。这里就不探讨什么游戏跑模拟层性能下降的问题了,作为单纯凑打游戏的普通玩家,我只是想玩我喜欢的游戏并有良好的游戏体验;这次就只以 CSGO 和 Minecraft 作为测试游戏,因为这确实也是很多 Mac 用户经常玩的游戏。

Minecraft 在如图所示的设置下: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13)

画质设定一览

正常帧数是 90-100 帧,遇到地图加载时则会掉到 60 帧左右。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14)

帧数左上角

看来... 如果是原版生存,还是可以爽玩的嘛!

但是 CSGO 就没有这么愉快了。MC 只是在地图加载的时候才会掉到 60 帧,CSGO 帧数浮动很大。以 Inferno 为例,匪家出生点门口是 100 帧,天桥则是 70 帧,在某些特定地点还会掉到 50 帧。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15)

所以想要顺利进攻到点内,你要经历不少的帧数波动。

而帧数波动幅度太大是非常影响类似 CSGO 这种靠反应的游戏的。

功耗和温度

虽然性能在各方面表现参差不齐,但是得益于 ARM 架构和各种奇妙优化,功耗和温度控制得非常优秀。在完全空载的情况下,整机最低 6W。没错,和苹果祖传充电器差不多。

其他详细数据可以看下图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16)

功耗温度 仅供参考

对比我的 3600,日用单 CPU 都有 20 瓦左右,看来如果整个工作室都换成 Studio 的话,确实能省下不少能源,而且还更安静更凉快。

值得一提的是,不知道是因为实在是太安静了,还是苹果对风扇的调度十分「懒惰」,无论我怎么跑测试,出风口的风量好像都没变过,也是一直处于很安静的状态。

其他 MacOS 功能

MacOS,或者说苹果,一直都以自家生态的连续性为卖点之一。而更新没多久的 Monterey 12.3 也新增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功能:通用控制,即跨设备使用同一套键鼠。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17)

iPad 到 Mac

尤其是在网课阶段,通用控制会带来极大的便利。我经常会在 Mac 上截图老师的课件,然后放到正在做笔记的 iPad 的笔记本上。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18)

Mac 到 iPad

总结

一轮对比下来,其实不难发现,Studio 其实就是为「工作室」,尤其是视频剪辑工作室打造的。只要你干的东西是「苹果想你干的」:办公剪辑生产力,Studio 带来的快感是你在 Windows 机上无法体验到的。很多人买 MacBook Pro 然后接上显示器当主机用,苹果正是对准了这个市场。相同配置下 Studio 比 MacBook Pro 便宜,而且工作室一般都已有优秀都显示器,因此如果使用位置相对固定的话,Studio 是不错的选择,即使同样是 M1 Max,也因为散热更加优秀而有更加好的性能表现。

当然,你要带着这个东西到处跑也不是不行,这玩意的尺寸和重量比一台稍好点性能的台式机轻便太多(还记得当时深圳一堆人抱着主机和显示器回家么,这样对比 Studio 是不是很轻便 )。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19)

图源网络

用 Mac Studio 的时候,无论是噪音表现和实际性能体验,都给我一直很清爽的感觉,没有渲染时风扇的轰鸣,有的是流畅的动画和无缝的生态。可是爽是爽了,却感觉不够全面,好像稍微远离了苹果想我们走的路线就会表现的不如人意。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很清楚自己是「办公剪辑生产力,绝对不会打游戏」的人,并且对 macOS 有所需求或者向往,Studio 或许是不错的选择,更加丰富的接口和更好的芯片与散热,会带来比 Mac Mini 更好的体验。但是在现在这个世代,普通消费者很多都希望自己买回来的东西能更全面点,macOS 这种只在独特角度突出的产品,恐怕很多人还是会摇头吧。

macmini上手教程(吃撑了的MacMini)(20)

Q&A 和个人谈

Q:与 Mac Mini 什么区别?A:Studio 其实可以说是 Mini Pro。所以大概就是性能和接口上的区别。如果追求真苹果性请等等新的 Mac Pro。Q:能用 WIndows 吗?A:没有什么不能的。但这个价格能搞到台能力更均衡全面的 WIndows 电脑,没必要,真的没必要。Q:Windows 换到 macOS 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吗?A:熟悉了窗口管理和文件系统之后,感觉没差,可能是我最近用它都是码字听歌剪辑吧,逻辑都没差太多。Q:一轮体验之后,有想从 Windows 换到 Mac 的感觉吗?A;换是不太可能,作为一个 WIndows 长期用户,对 Studio 的很多地方都感到很惊喜,可是感觉还是不够全能,所以如果我选的话,我可能还是选 Windows 吧,最多配上 Mac Mini 作为生产力专用工具。参考资料●Mac Studio 拆解 YouTube 原视频: 油管「Mac Studio FULL Teardown - M1 Ultra chip REVEALED!」●Linus Tech Tips MacBook Pro 测评: 【官方双语】两寸长 两寸强 - 16英寸MacBook Pro评测#linus谈科技_哔哩哔哩_bilibili数据测量 @encoresama特别鸣谢 @alexkillers @肉馅馄饨(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