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不间亲(随笔杂谈)
(七星桥上作品)
有一句老话,叫疏不间亲。
是说关系疏远的人,不掺合,不介入关系亲近人之间的事情,更不去行挑拨离间之事。
这一点,诸葛亮掌握较好。
刘备驱刘璋而得蜀地后,称汉中王,欲立世子(即太子),是立精干之义子刘封?还是立糊涂之亲子刘禅?刘备纠结于心,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闻之一笑,摆手婉拒道“此乃家事,可问关张。”
关张,而刘备结义兄弟关羽、张飞。
诸葛亮虽与刘备为“鱼水”关系,但是,并非刘备最亲近之人。刘备最亲近之人,乃是父母子女包括义子以及兄弟姊妹及义弟等。
诸葛亮,深知疏不间亲之硬道理,于是,不掺言,不介入,超然于事务之外。实乃大智慧也。
疏不间亲外,还有一连句,叫卑不谋尊。
这又是什么意思?
是说 地位 低下的官员不参与髙级官员谋划的大事, 亦而地位较低的人,不去参予介入地位较高的人所谋划的大事之间。可听从,可执行,但不参予,不介入。人微言经,位卑人低嘛。
春秋战国之魏国魏文侯,准备从大臣翟子或魏成子之间,选择一人为相,共襄国事。于是,问计于比较信任但在地方为官且地位较低的李克。李克一听,避席马上辞拒道:‘臣闻之,卑不谋尊,疏 不间亲。臣外居者也,不敢当命。”
不能不说,李克,及后世的诸葛亮,皆大智慧者。深知“疏不间亲,卑不谋尊”之人生道理。从而,远离是非,因而,明哲保身。
明哲,可保身;糊涂,则伤身。大是大非之事之原则事上,一定“明哲”而不要“糊涂。”
难得糊涂,是指一些小事情上,当“糊涂”时就“糊涂”些。此处糊涂,乃是精明式的糊涂,而非不知所以的瞎糊涂。
间,乃掺合、介入之意;谋,乃参予、介入之意。意思大同小异,基本相同。
而由“疏不间亲,卑不谋尊”之,还有“疏不怨亲”之哲理。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疏不怨亲,乃是说不因为关系较远的人而结怨关系较近的人,亦是说不去因为关系较疏远的人或事,而去结怨或愤恨与自己关系较亲近的人。
这完整之句为“疏不怨亲,远不愤近。”
如果,因为别人或别人之事,去怨恨自己人,那是非常不应该的。如何因为别人或别人之事,而怨恨自己人呢?这是非常不近情理,不合情理之事,严重点说,有此心理、行为者,乃脑筋出了大问题,为民间所言之“不够数”。
比如在古代,有很多外戚干政而篡夺江山之事。此处外戚,乃多指在位皇帝之“姥爷舅舅家”之人,亦即皇后或皇太后之“娘家人”。
如,西汉末年,外戚王莽,乃皇太后王政君之“娘家人”,很受做为姑母的王政君喜欢,多次提携。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王莽篡汉,改立“新”朝。王政君之子孙汉平帝叫王莽废掉,西汉江山,戛然而止于此。
王政君,乃精明之人,其“娘家人”王氏众人,依靠王政君之庇护荫蔽,成为名门望族,“满朝”王氏。但是,正是因此,因为王政君分不清远近,在大事上糊涂,致使自己子孙居坐的大汉江山,叫“娘家人”篡夺,演出历史上著名的“王莽篡汉”之史剧。
王政君,因偏护“娘家人”而失“婆家人”之根本之根本利益。这真的是大大的得不偿失!
请问,是自己“娘家人”中的兄弟哥哥侄子包括七大姑八大姨近呢?还是自己“婆家”中的丈夫、子女、孙子孙女亲呢?
这似乎是幼儿园小学生也能回答百分之问!
但母仪天下之大汉皇后又皇太后之精明能干王政君却“糊涂”而不知。
又据说,王政君之子孙及朝中忠心耿耿之大臣对王政君之偏护外戚“娘家人”之举,颇有微词,但王政君却分不清远近,心里的“娘家人”占了极重之位,堪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所以,王政君又史称“西汉维护者亦是掘墓人。”
何必,因“娘家人”而积怨“婆家人”?
试想,王政君之子孙,后来,从内心,能不怨恨王政君吗?
因为“三步”乃至“五步”关系远的人,而去积怨“一步”或“两步”关系近的人一一不管本人先怨恨自己亲近的人,还是后来自己叫亲近的人生出怨恨,皆是自己本身“糊涂”乃至“愚蠢至极”之表现。
莫因远者怨近者,莫因疏者而亲者怨。此乃人生大智慧。
古代,地位崇高如王政君叫人叹息如此。但何止一人?又何止地位崇高者?
在现实生活中,为关系疏远者而怨恨关系亲近的人,实乃愚蠢愚昧之人,亦是民间所言“不够数”之人。
真正的聪明者,智慧者,贤惠者,不会如此!
说一句老百姓间流行的“土话”是“何必因为别人而使自己家狗跳鸡飞”呢?
话虽糟些,然而,理一点都不糟!
分清远近,理清亲疏,明白高低,知晓进退。看似简单,实则不凡!
珍惜爱人,珍惜家庭,珍惜家庭亲人,就是珍惜家庭幸福生活!
(七星桥上2022.1月写成十洲小雅室,选自《小雅杂谈》之文。原创不易,请勿照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