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566年,享国45年的嘉靖皇帝驾崩了,在驾崩前一年才被立为储君的朱载垕即位,就是著名的隆庆帝,这位在位仅6年的皇帝,却成为明朝中晚期最有作为的皇帝,隆庆改革和俺答封贡,就是他在位时期完成的。

隆庆是从哪年到哪年(论隆庆帝和隆庆改革)(1)

隆庆帝

或许有人说张居正改革比隆庆改革要强的多,但张居正改革是站在隆庆改革的基础上完善的,而且隆庆改革造成的影响,绝不仅仅是成全了张居正的改革,隆庆改革中开放海禁的隆庆开关,绝对是郑和下西洋后明清闭关锁国的500年间的大事,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隆庆帝

隆庆帝朱载垕一生坎坷,由于父亲嘉靖皇帝,迷信方士,服用丹药,所以子嗣不仅艰难,而且生下子嗣都身体不好,8个儿子中5个很小就夭折了,长子夭折了,按照古代宗法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1539年,次子朱载壡4岁就被立为皇储,同年3岁的三子朱载垕被封为裕王,四子朱载圳为景王。

一般情况下,朱载垕大概率是要成年去就藩,一辈子不得出封地。但巧就巧在1549年,当了10年的太子朱载壡死了,按照规定,朱载垕就要被立为太子,但这次丧子之痛对嘉靖帝打击很大,他固执的认为,是因为立太子太早了,朱载垕承受不住气运死的,此前他崇信的道士对嘉靖帝说过“二龙不相见”,然而嘉靖帝不相信,结果太子早早就死了。

这下嘉靖帝彻底相信了“二龙不相见”的鬼话,不仅没有立朱载垕为太子,而且和仅剩的两个儿子不见面,生怕再克死了。从这方面说,嘉靖帝不仅自私而且愚蠢,在封建社会,长期不立皇储是很危险的事情,是对江山的不负责,为此许多大臣劝谏嘉靖帝早早的立皇储,但嘉靖帝不为所动。

隆庆是从哪年到哪年(论隆庆帝和隆庆改革)(2)

嘉靖皇帝

这种情况下,裕王朱载垕和景王朱载圳都想当太子,而各路大臣围绕两位王爷,展开了夺嫡之战,二王之间,景王朱载圳聪明伶俐,也很会待人接物,而裕王朱载垕性格木讷,老实愚钝,嘉靖帝自然对景王更喜爱,而且裕王朱载垕生母也不受嘉靖帝喜欢,生前不待见,死后也对其比较刻薄,不允许裕王朱载垕以亲子之礼为生母服丧3年,而且也不追封她。

而景王生母则非常被嘉靖帝宠爱,所以裕王朱载垕在二王夺嫡中,不占优势,唯一的就是年长。景王受嘉靖帝宠爱,多有赏赐,世人所知,大臣大商人靠拢他,希望可以做从龙之臣,于是对景王多有孝敬,景王日子过得非常滋润,景王府常年是车水马龙。与此相比,裕王朱载垕就苦逼多了,父亲不喜欢他,他没有像景王一样受到很多赏赐,只能靠亲王俸禄生活。

所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同时也造成了他谨小慎微低调的性格,虽然嘉靖帝不待见裕王朱载垕,但对他的教育还是很重视的,高拱、陈以勤、殷士儋、张居正等先后进入裕王府,担任侍讲,也就是老师,从这套阵容就可以看出嘉靖帝内心的选择了。

隆庆是从哪年到哪年(论隆庆帝和隆庆改革)(3)

朱载垕影视形象

而且朝中重臣许多都是支持裕王朱载垕的,徐阶先后3次上书嘉靖帝,请求立裕王朱载垕为太子,但直到1565年,嘉靖驾崩前一年,景王病死,裕王朱载垕才被立为太子。一年后,嘉靖帝驾崩,裕王朱载垕即位,改年号为隆庆。

隆庆朝内阁争斗

嘉靖帝在位45年,大明积弊已深,社会经济问题多多,其实早在嘉靖即位之初就发现了,在初期就进行了一些变革,国家为之一振,大有中兴之像,但因为持续20年之久的大礼仪之争,使得嘉靖和朝臣互不信任,加之嘉靖帝迷信方术和长生,很多时候都把朝政委托给权臣严嵩,自己躲在深宫修道。

这使得嘉靖中后期,国家积弊更加严重,尤其是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倭患边患严重,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这都使得隆庆帝即位就面临严峻的形势,作为被父亲冷落十几年,天天朝不保夕,谨小慎微,受尽大臣和宦官宫女屈辱的天子,即位后没多久,隆庆帝就露出了真面目。

隆庆是从哪年到哪年(论隆庆帝和隆庆改革)(4)

嘉靖影视形象

不理朝政,躲在深宫沉迷女色,宠信宦官,为此大臣多次劝谏,但隆庆帝不理会,将朝政委托给内阁,高拱在内阁是独揽大权,而且高拱为人专横强势,和他有间隙的内阁大学士全部被驱逐出内阁,所以高拱虽然不是内阁首辅,但内阁听他的。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明朝的内阁首辅是仅次于皇帝之下,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权臣,权力非常大,所以内阁大学士都想当首辅,为了当首辅,大家争权夺利太正常不过,从嘉靖晚年到万历初期,内阁争斗非常严重,徐阶和高拱有矛盾,高拱和张居正有矛盾,为了这个位置,内斗严重,都是前者被后者斗败,独揽朝政。

隆庆是从哪年到哪年(论隆庆帝和隆庆改革)(5)

张居正

隆庆改革

高拱独揽大权后,就开始了各项改革,励精图治,隆庆改革其实就是高拱的改革,和后来张居正改革,并称为明朝两大改革。隆庆改革对明朝政治社会的改革是多方面的。

第一步就是人事改革,改革成败第一步就是人,所以隆庆帝登基没多久,就改革人事制度,要求上至中央下到地方,各级官员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律法办案,而且不得拖沓,定期结案,并以卷宗形式上报,重视官员政绩,对于政绩不合格的官员予以不升官,或者降职罢黜处理,选贤任能,严格人事考勤制度。

第二就是整顿吏治,这也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大力裁汰冗员,厉行反腐,对于懒政怠政官员,第一次或调任闲职,或降职,第二次则罢官,对于各级官员吃拿卡要,则严厉打击,对官员贪腐,更是严惩不贷,规定了老年官员退休体系,精简政府官员。

第三,就是清丈土地,试行一条鞭法,许多人认为一条鞭法是张居正发明的,其实不是,嘉靖初期改革就有一条鞭法的雏形,隆庆改革试行巩固了一条鞭法,张居正改革则是全面推行一条鞭法,张居正改革能成功,也是因为一条鞭法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完善。

隆庆是从哪年到哪年(论隆庆帝和隆庆改革)(6)

高拱画像

各地官员,对于地方土地兼并严重,徭役赋税进行深入调查,尤其是江南苏松一带,这种现象尤其严重,官府通过统一清丈土地,进行相对公平的徭役赋税分配,各地官员将繁杂的徭役赋税,统一折为现银,统一纳税。这其实就是后来摊丁入亩和赋税货币化的雏形。此举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也一定程度了减少了官吏腐败。

第四,兴修水利,隆庆时大规模兴修水利,尤其是运河和东南一带,除了缓解漕运,南粮北运的危机,还减轻了地方洪涝灾害,尤其是海瑞担任应天巡抚时,疏通河道,引河入海,使得江南地区,大大减轻了受洪涝灾害的影响。

第五,军事变革,隆庆即位后,虽然东南倭患没有了,但北方边患严重,长期受蒙古入侵,再加上常年的军备废弛,内地卫所制度名存实亡,边军也战斗力拉胯,于是在高拱和张居正同时建议下,隆庆开始了军事变革,选用知兵之人为边关统帅,重用谭纶、戚继光、王崇古为北方边帅,抵御蒙古侵袭,加强军官考核和训练,修建边关要塞,履行“八事”(积钱粮、修险隘、练兵马、整器械、开屯田、理盐法、收塞马、散叛党)。

隆庆是从哪年到哪年(论隆庆帝和隆庆改革)(7)

戚继光

在这样的改革下,北方边军战斗力明显提高,改变了以往对阵蒙古输多胜少的局面,尤其是戚继光到任后,大力整顿边军,多次击败蒙古入侵,为北方留下一支精锐边军。明军多次击败蒙古,最后俺达归顺,被封“归顺王”,双方进行互市贸易,保证了宣大一带数十年的和平,俺答封贡是隆庆朝非常重要的功绩。

隆庆改革涉及多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隆庆开关,放开海禁,开展海外贸易。为了改变朝廷经济困窘,入不敷出的局面,隆庆登基不到一个月,就解除了海禁,允许私人出海交易,调整海外贸易政策,这就是隆庆开关。

隆庆是从哪年到哪年(论隆庆帝和隆庆改革)(8)

俺答封贡

隆庆开关

明朝自朱元璋开始就厉行海禁政策,朱棣在位时,为了筹集军费,派郑和6下西洋,算是中国航海史上最重要的一幕,但朱棣驾崩后,就再次厉行海禁,到嘉靖时,已经100多年,明朝的丝绸、瓷器不允许私人贩卖,实行朝廷封贡,但也因此引发了东南沿海频繁走私,和倭寇相互勾结,引发了倭乱。

隆庆开关后,在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私人可以出海贸易,但必须合法纳税,而且不允许前往日本,虽然只开放了月港一处,但效果斐然,“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由此可见当时海贸的兴盛。

这次扭扭捏捏的开关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是明清两朝第一次官方允许私人参与海外贸易,是中国海外贸易历史上的重要一幕,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得高拱,隆庆留名青史。

隆庆是从哪年到哪年(论隆庆帝和隆庆改革)(9)

隆庆开关

传统封贡贸易日渐式微,民间大规模参与,大大减轻了倭患,而且使得许多东南沿海百姓移民东南亚,成就了明朝末年中国海盗的黄金时期。完善了海关税收制度,有了近代海关的雏形。

对外贸易的繁盛,使得江南经济空前繁荣,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西学东渐就发生在这个时候,西方的科技宗教传入东南,使得中国再次睁眼看世界,同时也引起了中国火器的变革,火绳枪、红衣大炮等近代西方武器的传入,影响了军事思想变革,大规模武装军队,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隆庆是从哪年到哪年(论隆庆帝和隆庆改革)(10)

海外贸易的繁盛

最重要的是海外贸易规模扩大,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政府税收增加,繁荣民间经济,尤其是东南海商,赚的盆满钵满,客观上推动了隆万盛世,据统计从1567年隆庆开关起,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77年间,有3.3亿两白银流入中国,这个白银产量占全球产量的2/3,也就是说全球贸易的2/3和中国有关。

这些廉价白银的流入使得白银成为流通货币,但大量白银流入也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由于1630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荷兰在东南亚与葡萄牙、西班牙大打出手,使得海上贸易受到很大影响,流入中国的白银大大减少,从而引发严重的通货紧缩,这使得白银折算赋税的百姓负担骤增,官府收入骤降,农民起义,国家对内对外军事捉襟见肘,最终引发严重的财政危机,明朝灭亡。

隆庆是从哪年到哪年(论隆庆帝和隆庆改革)(11)

明朝地图

隆庆改革是张居正改革的前驱,对明朝影响重大,正是有了这次改革,张居正才能全方位的开展改革,虽然张居正改革的影响更大,但隆庆改革也不可小觑,尤其是隆庆开关,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一件大事。

隆庆是从哪年到哪年(论隆庆帝和隆庆改革)(12)

隆庆帝

如果不是隆庆帝沉迷女色,登基6年,35岁就早亡,估计中国历史就会走向另一条更宽阔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