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阅读后遗症的“读诗经”专栏,今天我们聊《汝坟》《击鼓》《雀巢》三篇。

苦涩的少女心

首先,我们要聊一个不好好工作、满腹心事的妹子。

也是《诗经》里《周南》部分的倒数第二篇,《汝坟》。

乍一看,这个名字好像和清明节有点关系,其实还真没有。

这里的“汝”,并不是古代文言所说的你,而是地理名称,“汝水”的“汝”,一条河的名字。

至于“坟”,也与坟墓无关,只是指河岸。

所以,这首诗名字的意思,其实就是《汝河的河岸》。

你要以为这是一组风景摄影展了吗?

也不是的,重点不是讲河岸,而是河岸上的妹子。

读诗经读懂六条修身处世大智慧(品读诗经专栏二)(1)

一天,有个妹子“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意思就是说在河岸上走,砍着小树枝。

然后“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没有见到小哥哥很不开心。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不开心还不是一点半点,说完一遍以后,几乎又用一样的方式,重复了一遍。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重点换成了“既见君子,不我遐弃”;既然见到了,那就一把抱住,别跑!

你看,千百年来,诗歌里、故事里、影视剧里,唱的演的都很像吧。

《汝坟》里外出砍柴的妹子,没见到小哥哥,愁眉苦脸的。

《牡丹亭》里杜丽娘,梦见柳梦梅一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就死了...

《诺丁山》里茱莉娅和休分分合合,也很影响情绪。

读诗经读懂六条修身处世大智慧(品读诗经专栏二)(2)

既然都是表达类似的情绪,那么表达方式的“高级”与否,主要就取决于表达的格调,以及意境的质地。

《诗经》里当年口语和随常的用词,很多今天已经变得生僻冷门。

经典的地位,又更进一步加重了神秘感。

可是拨开“拗口”的外衣来看,这有所思又有所盼的少女企盼,哪里会陌生呢?

雀巢:新婚还是旧爱?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雀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也不知道为什么,多年流传的解读里,始终有一派人认为,这是婚礼上的赞歌。

毛诗传里,甚至说这是君王婚礼上的赞歌...

这,谁家婚礼上会唱“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呢,这不是大写的,在现任婚礼上唱前任、还指桑骂槐吗?

要真这么唱,恐怕给多少份子钱,这朋友也没得做了,不合理。

读诗经读懂六条修身处世大智慧(品读诗经专栏二)(3)

第二种说法,就认为这是弃妇唱的歌。

“那是我的房子车子和男人啊”,现在都变成这个货的了...

这样看起来,似乎更好理解一点。

但是后半句,回旋反复的“之子于归”,又充满了形式感和诚意都很饱满的祝福之意。

还是不合理。

读诗经读懂六条修身处世大智慧(品读诗经专栏二)(4)

接下来就是第三种说法了,说和结婚、和前任都没什么关系。

这样,前后半段,就都不合理了。

所以归根结底,这首骨骼惊奇的《雀巢》,确实包含“换人”“新婚”这两个主题。

你看,确实是在唱新婚的事情,大写的“之子于归”。

也确实是在唱鸠占鹊巢、李代桃僵的事情,搞不好是上错花轿嫁对郎、也搞不好是塑料花姐妹撕了一场的倒霉结果。

只是,这首诗里的每一句话,前半段看起来,都太过揭露和讽喻,后半段呢,又太过安详和格式化。

这样“画风不搭”地严丝合缝在一起,倒也是神奇的文学景观。

这句“大误”,真是误会吗?

众所周知,《诗经》里有一句网红大V般的句子,再不爱读书的人,也在电视剧里听说过这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直以来,这句话也被当做典型“啦!你们误会啦”来解释;解释的理论是说,《邶风》中的这篇《击鼓》,是在讲战场上的袍泽之情,而不是情感许诺。

果真如此吗?

读诗经读懂六条修身处世大智慧(品读诗经专栏二)(5)

从《击鼓》上文的内容来看,确实是讲打仗的故事;但未必就止于袍泽。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一开篇就很明确讲了,战鼓、打仗。

然而很快画风一转“土国城漕,我独南行”;这不是一个正常行军将士的模样,也不是要去做孤胆英雄的FBI或者007特供。

读诗经读懂六条修身处世大智慧(品读诗经专栏二)(6)

他只是...心情不好。

接下来他开始回忆,打了哪些仗: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然而对此的观感又是什么吗: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回不去,不开心。

读诗经读懂六条修身处世大智慧(品读诗经专栏二)(7)

接着,就开始了魂不守舍的找人找马...找到了幽深的小树林里。

一句“于林之下”以后,忽然没来由立下重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孤独愁苦的处境,幽深山林中立誓...

《诗经》原本就是民间诗歌集,先秦民风奔放。

读诗经读懂六条修身处世大智慧(品读诗经专栏二)(8)

再者,所谓断袖,也不是现代西方人的发明,古希腊的情诗,多是诗人写给同性男孩的;而历代君主权贵,男风并不在少数。

只是,卫道士不能忍,连直接表达爱慕的篇章,都被他们阅读理解成“后妃之德”,更何况《击鼓》。

问题在于,怎么理解并不重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依旧感动了很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