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关系。建设产业性公园城市,突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演进趋势的一项系统改革。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使郫都这座城市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运行方式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郫都作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城乡治理转型等重大机遇和挑战。

生态价值和人才资源价值为何转、如何转、转成什么样?一场探索产业性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发展之路在郫都区正铺展开来。

郫都区未来乡村振兴典范(厚植生态人才优势)(1)

为何要转?为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转型升级探新路

201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复撤县设区,更名为成都市郫都区,蝶变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从郊县进入“11 2”中心城区版图,从纯农业小县发展成了现代产业体系支撑有力的城市新区。

从资源禀赋上来讲,郫都区是成都最大的饮用水源地,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区,也是川西林盘的重要保护区。以TOD为重点的片区综合开发带动城市有机更新,以绿道、河道为脉的城市慢行系统贯穿全境,城市公园、湿地公园、微绿地和大地景观公园花团锦簇。

撤县设区三年,郫都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布局不断优化提升,兼顾生产生活,统筹职住平衡。三年来,全区上下聚焦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中心城区,坚持辨证处理发展中加与减、进与退、快与慢、舍与得的关系,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打造水源生态屏障、产业融合标杆、诗意栖居家园、都市乡愁地标的产业性公园城市。

突出城市美学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中信大道、蜀源立交、蓉2号线轻轨电车和石犀里、爱琴海、海竣达城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及城市综合体建成投运,人居品牌价值不断攀升,书写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郫都答卷。

在新的起跑线上,郫都强力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城乡融合示范走廊和智慧科技城,加快构建“3 3 N”商圈体系,启动北部新城首开区建设,推进成灌高速与绕城高速“高接高”、羊西线快速路改造、地铁6号线和望丛东路改造建设。城市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多元生态价值转化场景,为郫都城市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9年,郫都制定出台《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关于加快生态价值多元转化助推郫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关于加快人才资源价值转化助推郫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提升郫都城市竞争力;全面推进校地企深度融合,加快人才资源价值转化,全力助推郫都高质量发展。

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两个转化”,郫都区目标非常明确:在生态价值转化上,到2022年,打造郫都区现代农业公园、农耕文明展示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以生态价值带动提升土地价值增值和人居环境改善,郫都成为成都市生态价值转化典范城区,到2025年,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效率进一步提升,生态价值转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郫都建成全国生态价值转化典范区。

在人才资源价值转化方面,到2022年,聚集青年(大学生)人才20000人以上,引育市级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名以上,孵化高端人力资源机构5家;搭建产学研平台10个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0件,培育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30家,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50个以上,全区实现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达10亿元以上。

3月26日下午,郫都区体育馆田径场,一场“助力中小微 就业大作为”专项招聘活动在这里举行。当日,50家用人单位集中提供2000余个岗位,700余求职者与招聘单位达成合作意向。郫都区一家调味品生产公司人事助理孙艺源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公司也面临着二期项目扩建,由此产生了人才缺口,“我们也是想通过这次机会,招聘一些年轻人进来培养”。

郫都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这一场招聘活动,不仅仅是该区加快全面复工复产积极行动的生动体现,也是该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澎湃活力的彰显。

这也正是郫都区鲜明提出实行生态价值、人才资源价值“两个转化”的意义所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转型升级探出新路。

郫都区未来乡村振兴典范(厚植生态人才优势)(2)

如何来转?走推动公园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之路

同样是在3月底,郫都区与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签订共建人力资源协同示范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由国家人社部批准挂牌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协同引进、人才协同培育、人才协同使用、人才协同服务、共建研发中心五个方面开展协作。“这为我们推动人才资源转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必将为我们郫都人才建设提供更为宽广的视野和舞台。”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力资源价值转化上,郫都区正打通校地企人才资源价值转化“三个通道”、提升校地企人才资源价值转化协同“三大平台”、营造校地企人才资源价值转化“三大环境”。同样,对于生态价值转化,郫都也给出了4条路径:资源筑底,涵养生态本底价值;产业植入,激活生态多元复合价值 ;绿脉融城,提升城市生态宜居价值;引流拓客,激发生态品牌价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郫都抓住农村各项改革试点机遇,探索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推进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推动全域景区、全域公园建设,厚植生态优势。在加快产业发展方式转型的同时,郫都区严格产业准入标准,坚守“绝不为短期经济增长而降低产业门槛、绝不为私利阻力而放弃低端产业淘汰”定力,拒绝了一大批不符合产业定位的投资项目,依法拆除关闭回收旧木料加工等“三无”企业和规模畜禽养殖场,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绿色生态工业和生态型服务业。

郫都通过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和通道,遵循“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将生态建设与人居环境、产业功能区等有机融合,创新包装生态产品,推动生态产品产业化,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人居价值、社会价值综合转化,不断巩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底色”,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无论是人才资源转化、还是生态转化,郫都区都立足自身特色,瞄准生态经济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培育和引进人才,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根据郫都区出台的《成都市郫都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10 3)发展纲要(2019—2023年)》,在未来5年聚力发展川菜及郫县豆瓣、花卉苗木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完善科技创新、智能农机、冷链物流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支撑体系,推动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产业才能兴旺,乡村才能振兴。”参与编制《纲要》的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朱永清介绍,到2023年,郫都区将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基地10万亩,实现10大特色产业产值485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保持在8.2%以上。

郫都区未来乡村振兴典范(厚植生态人才优势)(3)

转成什么? 转成城市竞争力和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碧波荡漾、飞鸟蹁跹——目前,郫都区菁蓉湖公园主体已经顺利完成,即将正式开放。

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核心承接地,由“一湖两河”为生态核心要素的1500余亩的菁蓉湖城市公园辐射范围甚广——其所在区域内聚集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各类新经济和双创企业1300余家,孵化器(众创空间)72家,电子信息产业人才1.2万余人。

人才选择了生态,生态滋养着人才、催生出新的产业。郫都按照构建产业生态链生态圈思路,促进一二三产业横向耦合,实施大地景观再造,建成串联特色镇、产业园区、川西林盘的绿道网络体系,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实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形成了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跻身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乡村旅游持续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今年2月28日,三道堰镇程家船村整体投资总额约30亿元的实力田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10月1日这一“西南夜游第一村”将实现首开区对外开放。”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同时,人才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两个转化”,也正形成提升郫都区城市竞争力和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有力支撑。

被称为“淘宝村”的郫都区安靖镇土地村,这个常驻人口只有不到2000人的村庄,聚集了700余家服装加工厂及作坊,其中近60家工厂开了淘宝店,形成了解决就业、致富增收的“淘宝村情怀”。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家人团聚中就业、自由和谐中创收”已经成为郫都人的新时尚。

在努力擦亮金字招牌的绿色农业发展上,郫都区同样也成为吸引社会资本、人才和当地群众就业的“金土地”。

以金田育苗为例,成都金田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文介绍,郫都种苗产业特色生态和技术创新优势明显,“就拿我们金田公司来说,蔬菜种苗可以实现年产三季甚至四季,土地收益最高可达到50多万元一亩,公司年均利润上千万元。”而记者了解到,年产1500万株种苗的该公司辐射带动大田蔬菜、花卉生产近10万亩,吸纳周边就业人员200余人,临时务工人员400余人。“因种苗生产具有季节性,员工实现了灵活就业,‘忙时为工,闲时为农’,人均增收近20000元。”

郫都区未来乡村振兴典范(厚植生态人才优势)(4)

(华西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