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受邀至朋友家中吃饭,被一道「红玉茶香熏鸡」深深吸引了。

如何做地窑鸡(一道红玉茶香熏鸡)(1)

金灿灿的脆皮散发着美好甜蜜的焦糖香,第一口咬下,鲜嫩柔滑鸡腿肉里传来古朴的米香,细细咀嚼,香醇浓厚茶香瞬间充满口腔,红茶花果香悄然在舌尖绽放,美味至极

如何做地窑鸡(一道红玉茶香熏鸡)(2)

不禁思考:若「一盘肉」与「一泡茶」摆在眼前,人们会如何将其结合?

食茶文化:以食为天

第一种选择:吃肉,腌茶。

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靠狩猎采集野果为生,茶则被当作植物性食物而被人类所发现和利用。

如何做地窑鸡(一道红玉茶香熏鸡)(3)

《晏子春秋》就曾记载:“晏之相齐,衣十升之布,脱粟而食,五卵,茗菜而已。”其中茗菜即为茶叶制成的菜羹

在我国茶树的起源地——西南地区,至今仍有少数民族保留着「食茶文化」。

如何做地窑鸡(一道红玉茶香熏鸡)(4)

傣族、哈尼族把鲜叶加工成竹筒茶食用,部分少数民族将茶树青叶制成「腌菜」食用。

如何做地窑鸡(一道红玉茶香熏鸡)(5)

生存为大以食为天的原始社会,茶在食物中的地位是果腹的主食之一。

这时若是将一只鸡和一泡茶摆在眼前,想必是将鸡肉煮了吃,将茶做成「腌菜」,绝不会想到将其结合,更不会出现如今的“红玉茶香熏鸡”。

生活美学:饮茶之道

第二种选择:吃肉就茶。

直到汉代饮茶才真正兴起,并在之后一段漫长的历史中多元发展,直至今日,饮茶仍是主流

如何做地窑鸡(一道红玉茶香熏鸡)(6)

西汉文学家王褒便曾记载道:「烹荼尽具」和「武阳买茶」是奴仆的日常工作。武阳即四川的彭山、仁寿、眉山等县,是我国传统的产茶区。

另外,从汉代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茶作为普遍性饮料不仅在四川,在其他地区也很广泛。

如何做地窑鸡(一道红玉茶香熏鸡)(7)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气奢靡,当政者提出「以茶养廉」,从此茶便超越了提神药用属性范畴,被赋予文化内涵茶文化开始萌芽。

品茗会、茶果宴、分茶宴等以茶待客明志清神修德养性的「茶宴」由此兴起。

如何做地窑鸡(一道红玉茶香熏鸡)(8)

僧人饮茶最早在晋朝,他们将相结合,喝茶悟道,茶道融合,茶道亦由此而起。

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寺院的发展带动了茶的传播饮茶风习的普及,中国茶道开始兴盛并传入日本本土化之后形成了如今知名的日本茶道

如何做地窑鸡(一道红玉茶香熏鸡)(9)

这时若是将一只鸡和一泡茶摆在眼前,百姓们必将就着茶吃着肉,解渴又解腻。

直至今日,中国茶文化奠基人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许多茶具、茶艺、茶学等依然保留在我们日常的饮茶习惯中。

如何做地窑鸡(一道红玉茶香熏鸡)(10)

茶道的修身养性、托物寄怀、待客之道等基本内涵亦不断发展沿袭,与现代生活结合之后,衍生出「茶道生活美学」。

烹饪艺术:茶食料理

第三种选择:茶香熏鸡。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显著,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

如何做地窑鸡(一道红玉茶香熏鸡)(11)

王尔德的「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被普遍认可。

食物不再是生存下去的工具,而是生活品质的良好体现,是衡量幸福感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于茶的追求,也不仅仅满足于饮茶论道,而是上升到了烹饪艺术、环保艺术等。

如何做地窑鸡(一道红玉茶香熏鸡)(12)

茶食料理是「精致生活」和「精神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回归自我,拥抱温暖」的体现。

一只鸡和一泡茶摆在眼前,第一首选便是将其结合,做出「茶香熏鸡」、「龙井虾仁」、「铁观音鸡肉药膳锅」、「茶香红豆乳酪」等料理,让两种不同的食材和味道互相融合,碰撞出美味的花火。

如何做地窑鸡(一道红玉茶香熏鸡)(13)

这是生活智慧经验的体现,也是包容和谐的象征,「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亦是如此。

如何做地窑鸡(一道红玉茶香熏鸡)(14)

漫步历史长河,对于茶的发展,我们既是旁观者,亦是参与者,茶由「食用、药用、饮用到烹饪艺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类对茶的认识和深化

如何做地窑鸡(一道红玉茶香熏鸡)(15)

吃罢这一道「红玉茶香熏鸡」,朋友将凤凰单丛取出,同几位好友在柚花香中畅饮闲聊,乐哉暖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