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研究生谢鹏(化名)将在12月中旬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但是,11月23日,他倒在了学校自习室里再也没有起来。死亡证明书上写着“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死因(34岁研究生突发心源性猝死)(1)

他躺在地上,抽搐着,舌头往外吐,他的一个同学发现后赶紧帮他不要咬到舌头。

类似突发疾病发生,患者就会倒地,抽搐或者昏迷等症状,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这样被夺去了生命,难道这个病是非常要命的疾病吗?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台湾著名演员高以翔也是在拍戏时发生猝死而被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这样突发疾病后遇难者就不能进行自救吗?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叫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在临床上包括两个概念:

一,心源性 是一个概念,是指遇难者因为心脏的原因,包括心脏疾病,比如我们熟知的急性心肌梗塞、过度劳累、情绪压抑等,或者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脏事件的发生。

心源性猝死死因(34岁研究生突发心源性猝死)(2)

二,猝死 是另外一个概念,是突然死亡的意思。是指几棵或者24小时内发生死亡的意外死亡都称为猝死。如果是因为心脏病或者超过24小时后发生的死亡就能称为猝死了。另外,心源性猝死是患者死亡后的医学诊断,与需要实施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是两个概念。

发病后的过程

其实不然,身体从发病开始,直至死亡,会经过以下4个时期。

1,前驱期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心慌、气促、胸痛等。

心源性猝死死因(34岁研究生突发心源性猝死)(3)

2,疾病发作期 主要表现为眩晕、眼睛突然出现黑蒙,突然心慌,迅速加重呼吸困难,剧烈胸痛等。

3,心脏骤停 患者突然丧失意识,大动脉波动消失,伴有局部或者全身抽搐,呼吸出现断断续续,直到停止,患者的面色苍白或者紫绀。

4,体征生物学死亡 如果患者在突发疾病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经过以上疾病发病期后就会发生体征生物学死亡症状,也就是脑、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永久性丧失生命活动征象,这样的患者是非常难以抢救或者说再也无法抢救的。

一旦进入生物学死亡时期,即可死亡或者在24小时内死亡。但是,即使患者的呼吸心跳停止,也能判断为已经死亡,而是应该立即急救,在经过急救后仍然无生命体征,才能宣布死亡。

疾病发生后对身体产生危害吗?

当然会,甚至猝死!疾病一旦突发后大脑及心脏供血系统出现障碍而致使脏器短暂性缺血缺氧而是器官不能正常进行维持机体的供需,也就说身体由于没有正常血液循环,最终会在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的情况下机体缺血缺氧时间过长而身体死亡。

心源性猝死死因(34岁研究生突发心源性猝死)(4)

猝死前的信号

.对于成年人来说,发现以下警告信号时,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了。比如患有心脏病病史,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乏力、或者在数天前或数周内有乏力感、软弱或者突然发生意识丧失;或者是体检时发现无大动脉(主要是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无自主呼吸,血压测不出,心音消失等。

心源性猝死死因(34岁研究生突发心源性猝死)(5)

导致猝死的原因

临床上发现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如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等。

研究生死亡诊断为心源性猝死是心脏型猝死的另一型恶心疾病,为心律失常所致,它的发生是冠状动脉血管疾病、心肌损伤、心肌代谢异常或自主神经站立改变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异常的结果。

另一种疾病见于高血压合并心室肥厚,这是由于常年高血压,心肌代偿性肥厚并继发心肌组织损伤,导致形成恶性心律失常而发生猝死。

再有一种就是劳累型引发疾病的发生,比如,台湾演员高以翔在工作地到底猝死,是因为长期的劳累而引发疾病的发生。

心源性猝死死因(34岁研究生突发心源性猝死)(6)

遇到突发病后怎么办?

疾病突发事件有时候总是难免的,有时候也是防不胜防的。如果遇到了怎么办?

1,如果自己发生心慌、胸闷时,如果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及时呼叫求救。

2,如果是遇到发生昏迷、昏倒的患者,首先判断患者的意识,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并呼喊患者,判断其是否存在意识,如果有意识存在但无呼吸、心跳骤停。如果确实无意识存在,则需要进行大动脉搏动触诊,可以触诊患者的颈部动脉,在颈部侧部可以触诊到颈部动脉是否有搏动感。如果触摸不到其搏动,可判断患者出现心脏停跳,这个时候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

心源性猝死死因(34岁研究生突发心源性猝死)(7)

3,如果是在公共场所并有自动除颤仪的情况下,立即启动使用自动除颤仪,放置在患者的心尖部和心底部,启动除颤开关即可自动除颤抢救。

4,如果是没有自动除颤仪的情况下,应该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急救。急救办法:实施按压者用左手的大、小鱼际及手掌处按压在患者胸骨的中下段,即正中间。按压部位要正确,如果稍微按偏了可能会导致肋骨骨折。而是需要左手手掌,同时右手叠放在左手上方,将指头扳起进行按压。在按压过程中施行按压者的手臂需要伸直,用身体力量进行按压,而不是用手臂力量,手臂不能弯曲,按压深度不能超过5厘米,同时频率需要大到120次/分。每按压30次需要进行2次人工呼吸。

5,在患者恢复呼吸前需要及时清理呼吸道,方法是轻抬患者下颌清理患者口中异物或者分泌物,保证起到通畅。

6,人工呼吸: 经常按压心肺复苏及气道清理后,接着进行人工呼吸,即就是施行者用自己的嘴巴包住患者的嘴巴,同时捏住患者的鼻子不要放松,施行者吸气后将气吹入患者口中,然后救护人员的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反复进行。

心源性猝死死因(34岁研究生突发心源性猝死)(8)

如果患者的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以对着患者的鼻孔吹气(必要时可以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一般气吹进后患者的胸廓会稍微隆起。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时,如果有纱布,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者放一块一层的手帕进行操作,但是要注意不要影响空气的进入。

7,及时呼叫120急救。

可以预防吗?

1,这个问题很难有准确的回答。因为疾病是防不胜防的。在这里只能说积极治疗高血压预防冠心病,并且尽量不要熬夜、过度劳累,适当放松情绪。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最根本的预防冠心病猝死的措施。

2,提高猝死现场急救知识,并建立完善的急救系统是最好降低猝死率发生。近年来数据显示,发生猝死有75%是发生在医院外,其中40%死于发病后15分钟,因此我觉得现场急救知识是非常有必要学习,掌握急救知识可能帮助患者赢得抢救成功时间。

心源性猝死死因(34岁研究生突发心源性猝死)(9)

疾病突发事件有时候总是难免的,如果不幸遇到恶劣的突发事,我们人人都会一些急救常识及时帮助患者赢得抢救的宝贵时间,可以降低死亡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