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波澜起伏动荡变革下的宋代可谓是承上启下的转折点。作为这一时期历史的缔造者之一,宋代的公主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自秦以下,凡天子之女皆称之“公主”。作为天子之女,公主出生便拥有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尊贵地位。

公主权势地位高涨,尤其到唐中叶时期,公主们开府设邑司,田场家财无数,甚至参与了政治决策。但到迄今最近的明清两代,公主们地位衰落,备受礼教宗法束缚。宋代的公主又不似明清公主的严守礼教,也不如汉唐公主的权倾朝野,放荡不羁。相较前朝后代,宋代公主的地位和权力处在微妙的转变时期。

文章将以近日热播的《清平乐》中仁宗长女徽柔公主(福康公主)为例,浅谈宋代公主尊贵身份的矛盾与地位衰落的原因。她是时代背景下宋代公主的一个缩影,她身上的赋予了荣宠尊贵也承载着矛盾制约。她作为仁宗时期最受宠爱的公主,在北宋诸多公主中可堪得上是地位权势较高的代表,从她可看到宋代公主地位的衰落的影子。

【仁宗长女福康公主,嘉佑二年封“兖国公主“,七年降“沂国公主”。十一月,复“岐国公主”。治平四年进封“楚国大长公主”。熙宁三年薨,追封“秦国大长公主”。徽宗初,加封“周、陈国大长公主”。史书载以““周、陈国大长公主”称呼,文章将以徽柔及所在年份的封号称呼以示区分。】

一、 荣宠与式微:公主尊贵身份的矛盾

公主是皇室宗女,出身天潢贵胄。血缘身份赋予的地位使她们置身于政治漩涡的中心,却又是一个常被忽视的群体。公主尊贵身份下,却无法摆脱封建时期纲常伦理的桎梏,在政治地位上也处处受限。

(一)荣宠之至:性情纯孝,帝隆爱之

仁宗一生有女儿十三人,其中九位早夭。剧中的徽柔公主,仁宗长女,深得仁宗的隆爱,她在宋代历史上是具有代表性的地位较高的公主。从出身到出嫁的二十年间,徽柔(福康公主)可谓是独享仁宗的宠爱。

宋孝宗对内加强集权整顿官吏(家法严束台谏制约)(1)

她在出生的第二年,被封为“福康”公主,虽贵为公主,却性情纯良恭孝。《宋史》记载道“主幼警慧,性纯孝。仁宗尝不豫,主侍左右,徙跣龥天,乞以身代。”仁宗生病久治不愈,年幼的福康公主侍奉在仁宗身旁,散发赤足向上天祈求能够以身代替仁宗的病痛之苦。

嘉佑二年七月,在徽柔(兖国公主)是时仁宗唯一存活至成年且要成婚的子嗣。仁宗也因想要给女儿举行“册封礼”,而受到大臣的反对。即便如此,仁宗依然力排众议,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册封典礼。由此兖国公主成为大宋第一个有册封礼的公主

宋孝宗对内加强集权整顿官吏(家法严束台谏制约)(2)

徽柔(兖国公主)的荣宠还体现在了她的开支月俸上。在受册封礼的第二个月,徽柔(兖国公主)出嫁,仁宗花费了数十万缗钱为她建造公主宅和筹办婚礼,而在宋代宰相的月俸仅三百缗,而公主出嫁后的月俸达千贯,待遇如同皇子。

(二)式微衰落:贵而不骄,权力受束

然而纵是徽柔(福康公主)这样备受娇宠的公主,虽然封号尊贵,但享有的实际权利远不及前代的公主们。公主地位的衰落首先体现在了她的行为受束上,最直观的表现便是对婚姻的自主选择权的丧失及政治权益的受限。

皇帝出于政治需要或者是交际要求,在武将、功臣及亲族的族群中择优秀子弟为公主择驸马,但这一“优秀”实习相对的。作为与皇室联姻的“政治棋子”,驸马也是家族用以巩固利益而做出牺牲的一员。“国朝故事主婿未尝居职”,为了防止公主与驸马弄权而过度涉政,驸马所在的家族不能用于过于显赫的权势,也往往不会被授予参与政事的实际职位,多是封以享受优厚待遇的虚职。因而,公主缔结婚姻的对象不可能是那些真正才情卓越、有经世济国之志的优秀子弟。正如剧中徽柔最初爱慕的曹评,虽两厢情悦,却因来自曹皇后的家族被仁宗忌惮,也因不愿为了致仕之志为尚公主而破灭,最终放弃。

宋孝宗对内加强集权整顿官吏(家法严束台谏制约)(3)

最终福康公主所嫁者,便是属于外戚。庆历七年,仁宗追思章懿太后(李宸妃),将最喜欢的长女下嫁给舅父之子李玮。《宋史》记载道:“帝念章懿太后不及享天下养,故择其兄子李玮使尚主。”仁宗为成全未能给予生母的情谊,将公主嫁给了生母李宸妃兄长的儿子李玮。宋仁宗通过长女婚姻关系与生母亲属“亲上加亲”,达到心理补偿。 而这一切,都是公主无法左右的。

二、宋代公主地位衰落之因

从徽柔(福康公主)的经历可以看出:虽然在宋代(尤其是北宋中早期),公主虽然无职而俸,在物质上享有优厚的待遇,但在教育和思想上受到宗族礼法的规制,在权力上贵而不骄,从自身到夫婿都无法参与到政治中心,故而淡出了政治权力角逐的领域。相比前朝,宋代公主的地位衰落的原因则在于严苛的宗族家法的约束与宋代台谏制度的权衡制约。

(一)家法严苛约束

宋代对于宗室成员的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宗室成员的宗法约束,这是对宋代公主地位造成约束影响的直接原因。《宋会要辑稿》记载“宗室旧来在宫有出入之限,有不许外交之禁,宫门有稽查之义令。”身为公主,出入宫禁有所限制,更不能随便与外人结交。也有《宗室戚里不得谒见宾客法》要求宗室成员“非朝谒宗祠”不得随意会见。

宋孝宗对内加强集权整顿官吏(家法严束台谏制约)(4)

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纷争,建国后宋太祖崇尚节俭,严格约束皇室子弟。北宋早期的君主在礼节制度等诸多方面对皇室子弟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如宋太宗认为唐代公主开府设置邑司“鄙而不取”,故而宋代公主无邑司,所建住所称为“宅”而非“府”,其所配置的宅属官员数量也极其有限。而公主宅所配置的宅属官员数量也无法由公主自身定夺。史载,嘉佑五年,徽柔(兖国公主)因公主宅内臣数量过多而受到弹劾,最终仁宗下诏“省员更制”并贬谪公主宅十名官吏。

(二)台谏制度权衡

在诸多影响宋代公主地位的因素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宋代的“台谏制度”。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宋代将政治权力几多分散,相互制衡。宋代设立枢密院、三司及参知政事分散相权,又设台谏共同弹劾百官。谏官对宗室的活动进行监督和弹奏,稍有过失,便会遭受论劾。

宋孝宗对内加强集权整顿官吏(家法严束台谏制约)(5)

作为仁宗最为宠爱的公主,徽柔(福康公主)并不是言官眼中皇室宗女的典范。正如前文所述,无论是她的册封礼、婚礼还是她婚后的月俸用度、行为举止都曾因逾礼而被台谏官所弹劾。

嘉佑二年七月,徽柔(兖国公主)行册封礼,台谏官以宋朝开国以来,都没有对公主进行册封礼的先例等违礼为由进行反对。即便在宋神宗时期,徽柔(陈、周国大长公主)已经逝世,神宗议论财政问题时,依然有言官以其婚礼花费为例责其花费。

徽柔(兖国公主)这场以仁宗意志为主的政治婚姻,并不尽如人意,娇贵的公主为此做出诸多“骄横之行”而引发台谏官的弹劾不断。据《宋史》及《涑水记闻》记载:公主不喜驸马相貌不佳而“常以拥奴视之”,两人矛盾不断。嘉佑五年(公主婚后的第三年),因公主只喜欢与身边内臣梁怀吉闲饮,引起驸马生母杨氏不满而偷窥公主,“公主怒,殴伤杨氏”。公主与驸马生母杨氏的激烈冲突最终导致公主夜入诉禁。这便是剧中“徽柔雨夜扣宫门”一幕的历史依据所在。

宋孝宗对内加强集权整顿官吏(家法严束台谏制约)(6)

无论是剧中还是史上,娇贵的公主此般遭受了如何的委屈,这一不当的行为旋即遭到司马光、胡宿、唐介等的上书弹劾。“然则公主夜归,未辨真伪,辄便通奏”“公主起居觐省既非其时”……皆以公主违背宫门之禁而请求惩罚公主与宫门守卫。这件事最终由驸马上自劾,仁宗下诏“省员更制”并罢黜都监梁怀吉一辈十余人而结束。

宋孝宗对内加强集权整顿官吏(家法严束台谏制约)(7)

此后公主则以各种轻生的恣意之行逼迫仁宗召还被贬谪的内侍。嘉佑六年仁宗无奈心软,却遭到了知谏院司马光的谏言。以公主年幼缺乏管教而失礼谏言仁宗应当选择年长贤淑之人教导公主,而非召还罪本当诛的内臣。嘉佑七年,司马光再度上谏,以献穆大长公主为天下妇德的典范,认为仁宗应驱逐梁怀吉等内侍。最终仁宗迫于台谏官员反复谏言及群臣议论的压力,做出处理。但这一处理并没有得到台谏官的认可,以驸马李玮不闻有过、仁宗溺爱公主等由,再三上奏,言辞激烈。最终一并责罚了公主,降其封号为“沂国公主”。

宋孝宗对内加强集权整顿官吏(家法严束台谏制约)(8)

抛开电视赋予的主观情感色彩,在徽柔(兖国公主)的婚姻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中,无不有台谏官对于其行为的弹劾。在接连不断的谏言之下,皇室不得不做出相应的退让。由此可观宋代台谏制度的权衡下,台谏力量对于宋代公主,乃至皇室宗族的约束。

正是在宋代台谏制度的制约下,皇室宗亲的行为受到了相应的监管,公主也因此不能因为其尊贵的身份而妄为。无论是婚姻之礼,还是政治之行,都在台谏官的严格监督之下而无法僭越,从而导致了宋代公主地位的衰落。

三、小结

公主身份尊贵,一生衣食用度,无不极天下之养,受万民供奉。在无尽的荣宠背后却隐藏着地位的衰落和缺乏自主权的无奈。

宋代为提防唐代周武之势,而对妇德、礼法更加重视,对女子的教育与思想控制更加严格。无论是公主还是普通女子,参与闺阁之外事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些亦是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对公主(女性)地位衰落的影响。而宋代文人治国而兴新的士人阶层,削弱了传统门阀贵族的势力,也助长了宋代台谏制度,进而加速了宋代公主地位的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