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如若把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恣意壮阔的想象,
画成画会是怎样一番的图景?
“遏云歌响清, 回雪舞腰轻。
只要君流眄,,君倾国自倾。”
李商隐笔下的《歌舞》,
又是怎样的一番飘逸与自在?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当流赤足踏涧石,
水声激激风吹衣。”
画出这般又仙又美画面的,
是90后美女插画师@呼葱觅蒜。
这位生活在北京的白羊座小姐姐,
以画“身高2米,
头身比1:20的没脸小人儿”而闻名。
在微博上,她拥有100多万粉丝,
每天都在催她更新。
@呼葱觅蒜
“呼葱觅蒜”
看上去就是个很特别,很有趣,
似乎还带着些“吃货属性”的名字。
“这个网名的来源其实是
蒲松龄《绰然堂会食赋并序》中
一句关于描述弟子吃相的描述——
‘夫然后息争心、消贪念,
箸高阁、饼干咽,
无可奈何,呼葱觅蒜。’
我觉得这简直写得太有画面感
太生动了!”
很多人喜欢呼葱觅蒜笔下的仙气,
那是一种飘逸清奇,自在风流的感觉
背景或为幽谷竹林,或为红墙庭院
或落英缤纷,或山河淼淼,
自带有中国风的唯美韵味。
“我的画面里很少有直线条,
因为‘飘’起来的曲线才有灵动之感。”
这般的既仙又美的意境,
是呼葱觅蒜插画的一大特征,
古代侠客纵横江湖的恣意不羁,
仙风道骨世外高人的缥缈出世,
一时跃然纸上。
而这,也暗合了呼葱觅蒜最喜欢的古时朝代,
“我很喜欢魏晋的飘逸,
还有盛唐的开放与浓烈。”
“身高2米无脸小人”
可谓是呼葱觅蒜笔下人物的标签,
而这般形象的诞生
其实是个偶然。
“那时还在学校上学,
正在发愁如何勾勒人物面部,
不想导师看到,
觉得无脸其实也很好。”
没有五官,藏起表情,
却用飘逸的造型,
以及唯美的氛围,
应了古风含蓄内敛的格调。
“无脸长身小人”果然一炮而红,
成为了呼葱觅蒜的“招牌”,
甚至还引得不少人争相模仿。
“无脸给了大家更多的想象空间,
同一张画,不同的人看,
能解读出不同的情绪与内容。”
在呼葱觅蒜看来,
这也是“无脸画”的魅力所在。
有些意外,在呼葱觅蒜看来
对她画风影响最大的人,不是画师
而是她小时候看过的那些古装片——
“尤其是徐克拍的武侠片”。
1992年生人的呼葱觅蒜
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
小时候最大的爱好不是逛街逛公园,
而是在家看古装剧。
“那时看了徐克拍的
《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
觉得片子里的人物都好有侠气!”
“东方不败”系列
“东方不败”系列
如今,在呼葱觅蒜的笔下,
那些曾经让她过目不忘的影片,
也成为了她创作的对象。
《新白娘子传奇》《聊斋》《大话西游》
还有最近热播的古装大剧,
都“穿越”到了“无脸画”的古风意境之中。
“大话西游”系列
“大话西游”系列
“大话西游”系列
“倩女幽魂”
“青蛇”
呼葱觅蒜自述是那种“手快”的画师,
“一旦开画当天肯定完成。”
虽是用电脑绘图,
但你却能从她的创作中
看到中国古画常用的“散点透视”技巧,
传统自然的色彩,
以及“人迹于山”的画风——
后者是“明四家”里仇英的代表手法。
“仇英很擅长工笔画,但又很灵活,
一张画分成一个个小格我都能看很久。”
闲暇的时候,
呼葱觅蒜会去博物馆,老建筑,
恭王府是最近她去得很频繁的一个点。
她的灵感来源很广泛,
花开、落叶,一道彩虹,一角飞檐,
都可能成为下一幅作品里的画面。
而对画中人物的衣物配饰的考量,
也是她重点思考的方向。
“不是那种严丝合缝的考据,
但基本的要素如穿衣习惯、
服装纹路等会严格依照史实。”
除开又仙又美的“无脸小人”系列,
呼葱觅蒜还有一些别样风格的创作,
带有些工笔画特征的
《钵山图绘》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文人追求清雅致远的生活情趣,
热衷于将这种愿景用于创作盆景,
“创作这组图片即是受其启发,
本人又对吃兴趣颇高,
就想把花盆变成
锅碗瓢盆勺那些吃饭的家伙
于方寸之中造景,
碗中的山水配上流云
总给人清凉的感觉,
放在一起就是一碗碗山水刨冰,任君挑选”
有人说,
看呼葱觅蒜的画,让人很静,
“似乎步入了那个仙气十足,
安详沉静的古代画卷,
让人心生向往。”
在这位年轻90后插画师看来,
这种与现代快节奏生活截然不同的体验,
或许正是很多人
喜欢“无脸画”的原因所在。
“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宝库,
我所做的只不过是
从中摘取了一小部分,
用我擅长且接地气的方式
表达了出来。”
浮生如梦,浮生绘梦,
在呼葱觅蒜的笔下,
仙气、侠意、古风、
如长卷徐展,
娓娓道来。
文字由“人民日报文创”原创;图片来自@呼葱觅蒜,感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