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语文老师都意识到,多读多写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只是泛泛地提倡,而无切实的措施推进,小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并不是很高,学生阅读的情况参差不齐,悬殊很大喜欢阅读的同学一学期可以阅读几十本课外书,自觉性不高的同学可能只阅读几本书,甚至都只读过几本漫画类的书,对于文字较多的书常常翻几页便没了兴趣,束之高阁了对此,从教育的责任和教育均衡的角度来讲,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思考,如何在语文教学有限的时空里,搭建有效适用的平台,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意识,引导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提升他们阅读交流的能力,从而一步步推动他们走入爱上阅读的人生旅程?笔者结合个人的实践和观察认为,以下几种形式有一定的效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线上线下的阅读推广活动?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线上线下的阅读推广活动(创建平台推广阅读)

线上线下的阅读推广活动

很多语文老师都意识到,多读多写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只是泛泛地提倡,而无切实的措施推进,小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并不是很高,学生阅读的情况参差不齐,悬殊很大。喜欢阅读的同学一学期可以阅读几十本课外书,自觉性不高的同学可能只阅读几本书,甚至都只读过几本漫画类的书,对于文字较多的书常常翻几页便没了兴趣,束之高阁了。对此,从教育的责任和教育均衡的角度来讲,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思考,如何在语文教学有限的时空里,搭建有效适用的平台,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意识,引导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提升他们阅读交流的能力,从而一步步推动他们走入爱上阅读的人生旅程?笔者结合个人的实践和观察认为,以下几种形式有一定的效果。

一、 好书推介会

小学生对于书的益处往往缺少理性的认识。在他们的意识中,某种程度上书远远没有电脑游戏具有吸引力,即使跟同学之间的嬉闹相比,书也不具有多大的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去教导引路。怎么引路呢?通过空洞的说教行不行?事实证明,如果老师只是泛泛地介绍图书,学生感觉也不明显,效果也不大。但是,如果教师利用某节课,非常隆重地举行好书推介会,热情地介绍某一本书或者某个系列的丛书,精彩的课件,精美的图片,精彩的片段赏析,精辟的专家学者包括老师的点评和褒扬,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会立刻被点燃,阅读之门从此打开。

有位老师开设“好书推介会”推介《夏洛的网》,一开始用一段描述性的语言激情导入:“这是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一本诞生于59年前的经典,风行世界五十年,发行千万册。亚马逊网上书店五颗星的终极评价。读它吧,带着传教般的热情与虔诚!因为,它有一种最纯真的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接着出示一组书的封面和充满情趣与悬疑的插图,一下子吊起了学生的胃口。看到学生好奇心愈来愈强烈了,教师再娓娓讲述故事梗概:“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的生活着一群动物。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坏消息打破了谷仓里的平静:威尔伯在圣诞节将会被人杀死,做成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欲绝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小蜘蛛夏洛却说:“我救你。”于是,夏洛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这些赞美威尔伯的文字彻底改变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威尔伯在集市的大赛上赢得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在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学生已然陶醉其中,意犹未尽。教师此时拿出一本书来,告诉大家,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家熟知的《精灵鼠小弟》的作者、美国大作家E·B·怀特。在这本书里,大作家借助夏洛这个充满爱心友善的蜘蛛,用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爱的大网,这网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更激起每一位读者心中无尽的爱与温情。大家要想看,可以找图书角的管理员同学去借阅。据说,全班同学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就把这178页的图书看完了。由此可见,精心准备的“好书推介会”对学生阅读推动的影响力巨大。

当然,“好书推介会”也不一定都得老师来操作,有时学生的介绍更能激起同龄伙伴的阅读热情。比如有位老师组织动物小说推介会,她就让几位有过阅读体验的同学事先准备,指导他们介绍的内容和程序,还帮助他们做好PPT。好书推介会上老师只做活动主持,甚至主持的机会都可以让给学生,自己只做观众,必要时作些点评或者补充。学生看到几位同学介绍的动物小说有那么多的奇趣,自是好奇心倍增,自然会去阅读。好书推介会成了学生步入阅读殿堂的引子和火把,功德无量。

二、 读书交流会

一本书读完了,心中会有许多感受,快乐的,忧伤的,都会有;还会有很多收获,比如学到书里面的有趣的故事情节,某个游戏,一些好词佳句等等;还会有不少启发,引起自己思考的东西。这些都是读书的直接收获,是读书最功利的产品,还有一些间接的隐性的收获,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等。从直接收获看,这些“产品”却是脆弱的,稍纵即逝,比如一些感悟,一些精彩的片段描写,一些生动的情节,等等。如果能有一个合适的机会让这些“产品”从头脑中提炼出来,再展览出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这些所得则可能更加显性化,交流之后则会更深刻地印记在头脑中,形成恒久的印象。同时,阅读作为一项脑力劳动,其中有快乐,也有辛劳。如果阅读了就只是翻过去了,便常常有些遗憾,快乐没跟人分享,付出的辛劳似乎也没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赞扬,便会产生一种淡淡的失落感。这些都是儿童阅读的正常的心理反应。作为教师,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针对他们的心里需要组织适当的读书交流会,让他们把阅读中的所得展现出来,既满足他们展示自己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经验,又借此树立阅读榜样,鼓励更多的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的读书交流会则不但具有了交流和褒扬的功效,更具有了推波助澜营造读书氛围的价值。经过这样一次次的隆重而快乐的读书交流之后,相信班级里原本不太爱读书的人都会受到感染,课间业余也忍不住找本书来看,心中便会潜意识地期待,自己有一天也会被老师请到台上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而这,不正是老师所期待的吗?

三、 图书漂流

学生爱看书,看得越多,旧书就越多。虽然成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是对深入阅读来说的,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重复阅读常常是不太乐意做的。他们大都以兴趣阅读为主,主要阅读的是故事情节和有趣的画面这些,所以,一本书读过了,他们常常是不愿意回头重复看。但这些书对于没看过的同学来讲,仍具有吸引力。所以,作为教师,适当地组织一些图书交换活动,既能废物利用,让旧图书焕发新的生命,又能帮助家长减轻一些经济负担,省下钱来买更多有价值的书或资料。所以,不少老师都采用了“图书漂流”的形式,专门组织同学在活动课或者其他合适的时间,将自己看过的图书与同学交换,这样一来,一个同学一本书经过图书交换,常常能看到十几本甚至几十本书,充分发挥了图书的使用价值。

当然,对于图书漂流活动的组织也很有讲究。如果一位教师只把它当作一个换书活动,它便就只发挥了换书的功能。如果老师精心策划,细致指导,这样一个活动则能变成一个富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有位老师听说学校安排本周将举行图书漂流活动,他这样策划:先让每位同学提前准备好旧图书,然后征集宣传本班图书的广告词,挑选出最有诱惑力的广告语写在小黑板上,其余给负责导购的同学,到时在自己班的柜台前作广播宣传,还请每位同学写几句介绍自己图书内容的话,要求能打动说服换购者。各项准备好了,活动那天,大家捧着自己的旧图书设摊吆喝,招徕顾客,果然各显神通,很快就吸引了不少同学,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都换到了自己心仪的图书。大家满载而归,开始了新图书的阅读。这样的一个图书漂流活动就集中了广告词的书写、图书介绍、宣传招贴画、讨价还价的语言交际等多项语文能力训练,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将读书与运用语文有机结合起来了。

四、 读书日记

小学生阅读当然以快乐阅读为主,尽量不要负载更多的写的要求。但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同学,事实上只是读,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于阅读理解和表达的需要了。适当的写反倒促进他们更加深入地阅读,收获更多深入的感悟了。有一次,我教的五(1)班有位学生拿来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给我看,让我猛吃一惊的是这本笔记本里全是读后感,从三年级的一两句话到四年级的一段话,再到五年级的一篇篇读后记,详细记录了她阅读的每一本书的时间、内容、感受等。仔细看那文字,分明看到她从牙牙学语到妙语连珠的成长蜕变过程。我很惊讶,更是赞许很多。我将这本读书笔记给同学们展示,很多同学都很佩服,有些同学说,“我也写过读书笔记,但是没这么多,也没坚持。”有的同学说,“每一本书看过之后都有不少感受,写下来能帮助自己梳理思路,挺好的。”有的同学说,“以前写下的这些读书感受,现在回头读,很有意思。”同学们的这些反映说明,在中高年级适当引导学生在读书之后写写感受心得,是很有好处的,既能让自己的朦胧模糊的阅读心得更加清晰化,又能帮助自己整理阅读所得,反刍式地回味阅读,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

当然,关于读书笔记的要求应该尽量放低要求,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读书的故事,也可以摘录精彩片段语句,还可以写一两句话点评,当然可以写读后感这些正式的成文的东西。不过,从实践来看,写读书故事式的日记体似乎更容易操作,学生也愿意写,也有趣味性。比如某天某日看了一本什么书,书中讲述了几个什么故事,哪个故事很搞笑,居然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什么样的事。诸如其类,学生写得轻松,读起来有趣味,不至于都像读后感那些正式的文体,让孩子写起来辛苦,读起来无味。

在班级里布置一项作业,推行一项政策,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动来推进。但是,考虑到读书日记本身的难度较高,过于强硬的推行一不留神就会执行走样,使之变成学生的负担,变成痛苦的经历。所以,在推行时便要掌握分寸,应该以倡导的形式来宣传和布置,以表彰先进的方式来推进和引领。这样能保证学有余力勤奋好学的孩子能更多发展,走得更远更快,而对于学习能力弱学习兴趣淡的同学,则降低要求,允许其根据自己实际而取舍。毕竟这个世界上发展的机会路径很多,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发展自己更好,所以,对于他们,哪怕一篇不写,只是作一些娱乐性的阅读也可以。

五、 手抄报展览

手抄报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简便易行的实践性作业形式。如果将读书与手抄报联系起来,出版一些读书手抄报,则无疑为学生的读书交流打开了另一扇窗,开辟了另一番天地。比如有位老师考虑自己班级女生较多,性格普遍比较内向文静,过于激情的方式不适合推进他们阅读,于是就安排了她们做喜欢的手抄报任务,让她们定期负责出版《书香》手抄报,出版后全班传阅。稿件由她们向各位同学征集,图书照片有彩色的最好,没有的就用照相机拍下封面,打印出黑白的也行。征集来的稿件进行排版,抄写,装饰,等等,都由几个编委负责。每当手抄报出版的那一天,老师都会在班级里郑重其事地宣告,并选读其中精彩的一两篇短文,以表示支持和赞许。有些男同学不服气,或者认为里面的文章偏向于女孩子的阅读,也出版了属于男同学的手抄报,里面果然增加了不少男孩子喜欢的元素,诸如武器、篮球、幽默、UFO、百科知识等等,这样就形成了竞争,使得班级的读书交流的氛围更加浓厚。

读书交流还有很多更活泼生动的形式,比如黑板报、剪贴报、班级读书人物每日记(指记载对每天热爱读书的人的观察,同学按学号顺序轮流记录)、故事角、读书故事广播,等等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平台上展现自我,表达心情,营造书香四溢快乐分享的氛围。

六、 评优考级

阅读有快乐,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仍是寂寞孤独的事情,仍需要意志顽强和毅力坚持。小学生毕竟是一个更加感性化的群体,当阅读活动与一些荣誉紧密联系起来,往往更容易调动起阅读的热情,也使他们从阅读中收获到成就感和荣耀感。所以,教师除了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加以推进之外,还要制定适当的评奖活动来鼓励和引领同学们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有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兴趣持续时间不长的特点,采用周评月评学期评相结合的方式,每周举行读书类的活动,顺便就评出每周的“读书之星”来。连续两次以上获得每周“读书之星”的同学将获得月“读书之星”,一学期被评5次以上周“读书之星”的同学可以申报学期“书香少年”称号。每次颁发奖状时都做得隆重正式,让获奖的同学感受到荣耀,也让更多的同学受到引领和感染,比如中间穿插对这位读书小明星的事迹介绍,有个人的读书感言,有其他同学对他读书情况的评价,等等。

除了评选“书香少年”、“读书之星”这样的活动,还可以通过阅读考级的形式推进阅读。比如,有的老师根据学生阅读需要,设立一到十级的星级评价,每一个星级都有相应的阅读书目和评价细则。活动开始时则推荐一些必读数目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这些书,时间到了(如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将进行一次阅读检测,检测形式可以笔试,所出的试题都是关于这几本书中的人物故事,注重情节回顾和人物评价,适当避免一些注重记忆的文学常识类的内容。还可以通过读书报告会,以口头形式汇报自己的读书所得,现场回答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顺利过关的同学则获得相应的阅读级别的证书,比如一星级二星级,直至十星级都可以。通过这样考级升级的形式,给学生搭建阅读上升的台阶,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更深广的阅读星空。

总之,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渠道。多读多写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但是,囿于现时的应试氛围还很浓重,教师教学的应试意识还很强烈,急功近利的教学使得多读多写这一优良的语文教学传统并不能在日常教学中被很好地贯彻和落实,这是很遗憾的事。但是,作为有良知的语文教师应该承认,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益的事情,同时,应该认识到,语文作为素养熏陶痕迹浓重的学科,学生真正阅读多了,其语文素养自然会获得提升,其语文成绩也会逐步得到提升的。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和关键时期。在这关键时期能否培养出基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兴趣,决定着这个孩子未来的发展基础和未来走向。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在语文实践中进行。小学生读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也必须在读书实践中培养,语文教师必须通过搭建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平台,让学生分享读书中的感悟和心得,才能让每一位同学切实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功,也才会感染和召唤更多的同学加入到阅读队伍中来。当然,阅读推进的形式还很多,路径也有许多选择,这需要语文教师结合班级学情和学校实际,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创建出更多更有效适用的交流平台,让学生的阅读之路走得更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