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张良出身贵族,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显贵。
祖父张开地,以相国的身份先后辅佐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三代君主。
父亲张平,以相国的身份先后辅佐韩釐王、韩桓惠王两代君主。
张开地与张平合称“五世相韩”。
按照情节的展开,张良也应该担任韩国相国,但是他并没有继承祖父、父亲的高官厚禄。
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所灭,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
看着国家灭亡,家族失去了荣耀,自己失去权位,张良非常痛恨。
张良痛恨的人自然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我们也可以理解,毕竟这属于家仇国恨。
于是张良就此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杀秦王,灭秦国。
他很快就展开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杀秦王。
此时的秦国一统天下,对于张良而言杀秦王的方式只能是刺杀。
为了达成目的,张良散尽家财求取一位牺牲者。说是牺牲者也很简单刺杀的人必死,让别人帮助自己去刺杀,自己只能用钱财买这个刺客的命。
话说秦始皇也是惨,为了统一天下,成为不少人刺杀的目标,当年燕国太子丹为了阻止秦国东侵,派荆轲刺秦,准备很充分,然后荆轲就死在了秦的大殿之上。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张良找到一个叫沧海君的人,这位听名字就知道不是一般人,刺杀这种事当然是不会亲自上的,他给张良推荐了一个力士,这个力士的能力是能挥动一百二十斤铁锤,这铁锤砸身上,结果可想而知。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张良得知秦始皇的巡游车队即将到达阳武县 。于是张良选定刺杀地点是到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古博浪沙。
埋伏不久的张良与力士就看到了始皇帝的车队,皇帝出行排场自然是少不了的,张良原计划是命力士用铁锤砸向由六匹马拉的车架,原因是秦律规定天子六驾,这属于明显的标识。张良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实际操作时,张良发现所有的车架都是由四匹马拉的,张良让力士去攻击最华丽车里的人,然后成功了,车里的人被砸死。
这里要说一下,这个力士很优秀,竟然能这样的完成工作,但是他的结局就没有记载了,基本上是死了。张良则趁乱逃脱了。
不过对于张良来说结果让他很失望,被铁锤砸死的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被刺杀都有经验了,早就制定了防范措施。一是将所有车架都换为四匹马,二是经常换座驾。
张良的这次刺杀行动和当年的荆轲刺秦一样失败,好在张良跑路成功,他的故事得以继续。
在杀秦王失败后,张良的目标改变为灭秦国,复韩国。
在刺杀行动失败后,史书记载了张良得到《太公兵法》(即《太公六韬》)的故事。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故事大概内容就是:
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到一位老翁故意将谢脱落桥下,老翁让张良去取,取回后要求张良给穿上,之后更是不谢而走,之后老翁未见张良动怒,回头对张良说孺子可教矣。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老翁随与张良约定五日后在桥头相见,约定日期到后,张良比老翁到的晚,老翁怒而约定在五日后相见。张良在鸡鸣时分前去又见老翁已到,老翁再定五日后见。这一次,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候。老翁很高兴张良的表现,将《太公兵法》赠与张良。
张良得《太公兵法》日夜研习,终成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史记·留侯世家》:良尝间从容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後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的功绩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高的,但是在他的年代,他的政策却对百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秦始皇的死让张良杀秦王的计划落空,他转而开展第二个目标,灭秦国。
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天下志士纷纷起兵,张良为了实现目标自然不会沉默,他也组织了100多人,势单力孤的他决定投奔景驹,参与这恢弘大业。
景驹,秦末农民战争时的楚王。陈胜被车夫庄贾杀害后,被拥立为楚王。
在去投奔景驹的路上,张良遇到刘邦,张良改变了投奔景驹的想法,因为他认可了刘邦,他认为刘邦将成就大业,多年后的事实也告诉了张良,选择刘邦是正确的。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此时的天下形势是,遍地烽火。其中项梁、项羽领导的队伍已发展壮大到六七万人,势力庞大并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集各路义军首领于薛城共商大事,项梁俨然是反秦义军的盟主。
张良随刘邦到薛城去参会。
此时张良跟盟主项梁提议立战国时期韩国宗室后裔韩成为韩王。
《史记·留候世家》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及项梁之立楚后怀王也,燕、齐、赵、魏皆已前王,唯韩无有后,故立韩诸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欲以抚定韩故地。
项梁同意了,立韩成为韩王,张良为韩司徒(丞相)。
项梁同意的原因有二。其一是项梁与韩信有旧交,历史并未有记载二人因何认识,但是二人交情不错。其二是增加反秦势力。此时战国七雄中关东六国中齐楚燕赵魏皆复国,只有韩国未复国。韩国复国利于反秦,同时增加项梁的盟友。
张良辛辛苦苦的奔波,在这一刻终于实现了愿望,复韩国,但是张良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他没有土地。项梁同意立,却没有同意给地,韩国故地只能自己去打,打下来就是韩国土地,打不下来韩国就是个空壳子。
项梁的这个同意也就是点头的动作,不用出任何力气。
张良离开刘邦的队伍,带兵一千多人西略韩地,夺得几座城邑没多久秦军又夺了回去,韩军在颍川一带往来游击作战。
张良的韩国若隐若现的存在着,根本原因还是没人。幸好张良结识的人比较有作用。
刘邦攻秦的路上,取道颍川、南阳,打算从武关进入关中,张良与刘邦合军,在刘邦的帮助下,攻取十多个韩国旧城,韩国有了立锥之地。
《史记·留候世家》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辗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
刘邦知道西进关中攻下秦国需要张良的帮助,于是要求张良随军灭秦,张良同意了,离开了韩。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张良的出发点应该是,灭秦实现夙愿,报刘邦复国之恩。
此时的刘邦是急于灭秦的,因为项梁战死后,楚怀王命刘邦、项羽分兵伐秦,并约定谁先入关进咸阳,谁便可以立而为王。
二人竞赛,刘邦自然想要胜出,当上关中王。
在入关灭秦的道路上,刘邦采用张良妙计先项羽进入关中进咸阳。
宛城之战。刘邦久攻宛城不下,心急的刘邦决定绕过宛城继续西进。张良阻止刘邦并分析形势,绕过宛城刘邦军陷入了前后被夹击的境地,危险太大。刘邦采取了张良的建议,之后刘邦兵围宛城,招抚太守取下宛城。
峣关之战。峣关可以说是咸阳的最后一道关隘易守难攻,刘邦胜利在望急于攻下峣关,但最后一道关隘,秦军自然屯重兵防守。刘邦问计张良,张良让刘邦作两手准备,一是派先遣部队,在四周山间上增设大量军队的旗号,虚张声势,作为疑兵,恐吓秦军。二是派郦食其多带珍宝财物去劝诱秦将。事情果然如张良分析,峣关守将果然献关投降。刘邦又依张良之计乘秦兵懈怠投降之机大败秦军。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终于到达了咸阳城边的霸上,先于项羽进入关中,此时的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在张良的帮助下,刘邦灭了秦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倒下了,刘邦抢在了项羽前进入了咸阳,此时刘邦做着美梦,他梦见自己成为了关中王,在秦皇宫里吃喝玩乐。
刘邦醒来时也确实是在秦皇宫内吃喝玩乐。天下未定,骤然见繁华的刘邦沉醉于美女酒宴之中,樊哙劝谏刘邦应以天下为重,刘邦不听。张良向刘邦分析利害,大军刚入秦地,您就沉溺在享乐中,这就是所谓助桀为虐了。
刘邦听了张良的话清醒了,或许樊哙的话与张良的话没什么区别,但是张良在刘邦心里更有地位,张良的能力让刘邦虚心纳谏。同样一句话,将军和士兵说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清醒的刘邦立即封存秦朝宫宝、府库、财物,退还霸上。同时采纳张良建议,召集诸县父老豪杰,与之约法三章: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刘邦就此得到了关中百姓的心,但是刘邦并没有得到关中,因为在竞赛中失利的项羽到了函谷关。项羽非常不满刘邦早于自己进入关中,灭秦的大功应该是自己而非刘邦。
可是现实是刘邦先入关中,但是项羽也不算太在乎,因为他兵强马壮,刘邦的兵马在项羽眼里不足一提,事实也是这样告诉他的,项羽很快攻下函谷关,刘邦的军队被轻松击败。
项羽大军进驻新丰、鸿门(咸阳东北),要与刘邦决一死战。此时情形很明显,刘邦危在旦夕。
好在刘邦有张良,张良的故交项伯出场了。项伯,项羽的叔父。
项伯是张良的好朋友,早年杀人,跟随张良在下邳躲避,项伯此时的想法是解救张良,于是在项羽进攻刘邦的前夜,项伯策马到刘邦军营私见张良,告诉张良跑路。
张良作为知恩图报之人,第一时间将信息告诉刘邦。刘邦急见项伯,对项伯强调了两点。
一是表达对项羽的忠心,阐明自己进入咸阳秋毫无犯,吏民都造册入籍,府库财产严加封存,专等项羽来接收。
二是求项伯替自己向项羽说情。
项伯信了刘邦,他给出的建议是第二天一早刘邦到项羽军营谢罪。
刘邦此时肯定是不想去,毕竟去了属于羊入虎口,危险性太大,张良帮助刘邦分析形势,告诉刘邦去了有一线生机。
刘邦第二天领着张良、樊哙和百余名兵卒来到鸿门拜见项羽,目的自然是求放过。
项羽举行了宴会,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宴会中项羽在杀不杀刘邦之间摇摆不定,气的项羽谋臣范增说出了“竖子不足与谋”。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史记·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间,张良劝刘邦先走,由他留下应付项羽。
刘邦人生中最危险的时刻就此过去,而这是由张良保驾护航的。
鸿门宴后,项羽自立西楚霸王,仗着兵多将广“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
刘邦当然没有被封为关中王,而是被项羽打发到偏僻的巴蜀,封为汉王。
张良送刘邦前往封地到褒中时,建议刘邦汉军过后,烧毁入关中的栈道。一可以向项羽表示无东顾之意,二可以防止项羽袭击。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张良为什么没有跟随刘邦,原因很简单,张良的梦想是相韩,张良计划留下辅佐被封为韩王的韩成。韩成才是张良实际的领导。
但是张良相韩的计划很快破灭,因为项羽虽然封韩成为韩王,却以“成无军功”、“良从汉王”为由不让韩王成归国,带往彭城。
项羽不愿意让韩成回归封国的原因很简单,韩国的封地很重要,项羽打算据为己有,张良于是也随着韩成呆在彭城。不久后项羽杀韩成。
《史记·项羽本纪》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
韩成的死对张良而言是个打击,这让张良复韩的希望破灭了。
灭秦,刘邦帮助他实现了。
复韩,项羽致使他破灭了。
张良决定到跟随刘邦打天下, 在某一天张良溜出了彭城,躲过楚军的追捕到达了刘邦处,刘邦封张良为信侯。
张良逃到汉军时,天下的情况是刘邦已经占据关中之地,在张良被留在彭城时,刘邦采取韩信的暗度陈仓之策取下关中,项羽却无暇他顾刘邦,因为项羽将目光看向了齐地。
齐地田荣因不满项羽未分封自己为王起兵反楚,项羽前往平乱,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项羽自己的都城彭城空虚。
刘邦抓住这个机会,率兵伐楚,直捣楚都彭城。进入彭城后刘邦很高兴,就像当初进咸阳一样,大肆收集财宝、美女,整日置酒宴会。
刘邦在彭城的场景亦如当年在咸阳,结局也差不多,项羽听闻自己老家被偷袭了,立刻从齐地前线率兵三万奔向刘邦,此时的刘邦早已没了锐气,数十万汉军一战而败,几乎全军覆没,刘邦仓皇逃跑至下邑,自己的老婆吕雉等一众家属为楚军所俘。
这一战说不上激烈,完全是单方面的碾压,刘邦可以说是畏项羽如虎了。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到达下邑的刘邦心灰意冷,打算回自己封地养老,不再与项羽为敌,这一刻张良再次献策,为刘邦排忧解难。
张良的计策与三个人有关。
九江王英布
英布,偃姓,英氏,名布,九江郡六县人,秦末汉初名将。初随项梁起义,迎娶吴芮之女,拥立楚怀王继位,封为当阳君。项梁阵亡后,成为项羽帐下将领之一,屡破秦军,封为九江王。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张良告诉刘邦,英布虽为项羽手下将领,但因之前刘邦项羽彭城之战时,英布按兵不动惹怒项羽,项羽多次派使者斥责,英布是可以拉拢的对象。
彭 越
彭越,字仲,砀郡昌邑人。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名将。秦朝末年在魏地举兵起义,后来率兵归顺刘邦,拜魏相国,封建成侯,协助刘邦赢得楚汉之争,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张良告诉刘邦,项羽广封诸侯却未封彭越,彭越不满项羽久矣,彭越是可以拉拢的对象。
韩 信
韩信,泗水郡淮阴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此时的韩信是刘邦军中的军队一把手。张良告诉刘邦,韩信可以独当一面。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下邑之谋,这个谋划的核心观点就是利用好英布、彭越、韩信,项羽必败。
刘邦对张良深信不疑。
于是刘邦派舌辩之士前往九江,策反九江王英布;遣使联络彭越;同时,再委派韩信率兵北击燕、赵等地,迂回包抄楚军。
因此,楚汉战争出现了拐点,刘邦从防御变为主动,而项羽变得腹背受敌。
经过长时间布局,天下形势变为项羽与刘邦对峙于荥阳一带,彭越、英布骚扰项羽,韩信征服齐地,韩信已经可以进攻项羽的背后了。
如果彭越、英布和韩信听从刘邦的命令,那么基本上可以断定项羽的灭亡,但是这三人势力壮大后都不听从刘邦的调遣,毕竟自己说了算才是大好男儿,更何况现在三人手握重兵可以待价而沽。
彭越、英布和韩信的日子过的不错,没有太大的外部压力,偶尔派小股部队骚扰楚军,或截粮或放风。总而言之名义上支持刘邦,实际出力却不多。
但是刘邦的日子却是艰苦异常,楚军兵围刘邦于荥阳,双方久战不决。楚军竭力截断汉军的粮食补给和军援通道。汉军粮草匮乏,渐渐难撑危机。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突然有一天刘邦接到了韩信的一封书信,刘邦看完气的直跳脚,信的内容是韩信要当假齐王。
假齐王,就是代理齐王。韩信的用意很明显要求刘邦给自己正名,让自己成为被刘邦承认的诸侯王。
刘邦此时的情境是被项羽围困,却收到一封威胁信,刘邦大骂韩信忘恩负义,不来解自己之困。
按照史籍记载,刘邦骂人的时候现场至少有4人,其中包括刘邦、张良、陈平和韩信的使者。如果刘邦把心中怒气发泄完,使者将刘邦态度转给韩信的话,那么韩信将有可能从刘邦名义上手下的将领变为敌人。
这时候凸显了张良、陈平的作用,张良使眼色,陈平踩了刘邦一脚。刘邦立即懂了二人用意,转而骂道“大丈夫既定诸侯,就要做个真王,何必要做假王!”
危机解除,之后张良出使韩信。张良出使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拿着印绶去齐地封韩信为王。二是征调韩信的军队击楚。
效果很明显,韩信卖力,彭越骚扰。项羽渐渐围困刘邦力不从心,腹背受敌的项羽同意与刘邦议和。
项羽将刘邦的妻子吕雉和家眷送回,楚汉约定划鸿沟为界,东归楚,西归汉。
此时楚汉的攻守形势已经彻底发生改变。
项羽将刘邦的妻子吕雉和家眷送回,楚汉约定划鸿沟为界,东归楚,西归汉。
刘邦、项羽二人很守信,准备撤军回都城。项羽计划如约东归,但是刘邦却没有如约。因为张良阻止了他,张良的意见是放过项羽便如放虎归山,应该趁项羽退去追击剿灭。
刘邦作为一世枭雄,立即同意。下令汉军追击,并要求韩信、彭越出兵合围。但是当汉军追击楚军至固陵交战惨败之时,韩信、彭越的部队依旧没有到来。
刘邦急问张良为何韩信、彭越不来,张良明确的告诉刘邦,二人没得到实际疆界划分。如果要求二人参与合围,必须许诺土地。
刘邦正在面对楚军处于劣势,一心要解燃眉之急,便把陈地以东至沿海的地盘划封齐王韩信;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盘划封给梁王彭越。
刘邦坚持两个月后,韩、彭果然派兵来援。
可以说,张良为刘邦的生存出了众多妙计,真正做到了刘邦的评价决胜千里之外。
韩、彭、刘邦三方的部队合围项羽,前线总指挥当然要交到兵线韩信手中。韩信十面埋伏兵围项羽于垓下,四面楚歌瓦解楚军士气,最终一代豪杰项羽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楚汉战争历时四年结束,刘邦建立了统一的西汉王朝,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这其中无数英雄展示英姿,其中韩信、萧何与张良并称“汉初三杰”,是最终汉夺得天下的最大功臣。
楚汉相争结束后,刘邦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对待异姓王等有功之臣采取了打击行动。
张良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采取了明哲保身之策。
张良的人生跌宕起伏,他是贵族子弟但却亡命江湖,他是韩国遗民但却推翻了强秦,他是孑然一身但却功封留侯。
张良晚年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相比韩信、萧何是多么的智慧。
西汉立国后,张良虽退隐,但仍旧为汉王朝出力解决了几个问题。
问题一:都城定在哪里?
刘邦想定在洛阳,群臣也是这么想的。唯独娄敬劝刘邦依据地势之险建都关中。刘邦问张良的看法,张良同意娄敬的主张,强调洛阳腹地小,方圆不过数百里;田地贫瘠,易四面受敌,非用武治国之都。关中则左有崤函之险,右有陇蜀丛山之溢,土地肥美,沃野千里适合建都。
最终,刘邦决定定都关中,迁都长安。
问题二:继承人选谁?
刘邦认为太子刘盈性格软弱、不像自己,有意以赵王刘如意替代刘盈。朝臣争相劝阻,但是都不能改变刘邦的心意,吕雉担心自己儿子的皇位,急求张良相助。张良出谋让吕雉拜访“商山四皓”,请商山四皓(四位隐居贤士)表明支持刘盈,吕雉依计而行。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最终,刘邦表示太子羽翼已成,不可更换。
张良为汉朝的建立、稳定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公元前189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
关于张良,谋圣评价足矣。
最后,以王安石的诗作《张良》作为结尾。
《张良》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如果你喜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里面有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