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1)

广东省位于岭南简称“粤”

最具有地区旅游文化特色

省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粤北的山地自然景观分外秀丽

粤西则有着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

而粤东一向以独特的客家文化闻名

民风古雅,古文化遗存丰富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2)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3)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广东省七座历史著名文化名城:

广州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4)

广州:南国之都

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祥地,更是近现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

广州:名称由来

秦朝灭亡的时候,南海郡尉赵佗一举发力,拿下了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当时,岭南地区、越南都属南越国地盘。国都就在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现在广州市中山四路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就是当时的南越王宫。

汉武帝收复南越国后,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9个郡。三国时期,东吴为便于治理,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也就是今天两广的大部分地区。

广州羊城:传说由来

五羊传说是一个关于古代广州城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是广州市别名五羊城、羊城、穗城、市内若干地名与许多本土品牌名称的来源。唐诗中已经开始使用五羊称呼广州城,而传说故事则可以追溯到晋代的记载,有数个略有差异的版本,明代以后基本定型。现今“五羊”、“羊城”已经成为了广州市的代称。一般认为五羊传说表现了中原汉族先民开拓岭南的历史。2007年,五羊传说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广州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计可施,只好日夜祈求天神降福,他们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五位仙人。仙人们骑着毛色各异、口衔稻穗的五只仙羊,飘然降临此地。他们把谷穗赠给人们,祝愿这里“永无荒饥”。

说完就腾空而去,五只仙羊则变成石头留在人间。从此以后,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这个神奇的传说,广州被称作“羊城”、“穗城”。今天,广州越秀公园内有五羊雕像,是广州最具象征意义的城徽。

广州景点

广州自古人文荟萃,历史文化名人灿若星斗,从开基立业的赵佗、杨孚等先贤,到后世为世人所称道的崔与之、湛若水、屈大均、陈尹恭、邓世昌、张维屏、陈澧 、詹天佑、朱执信等人,皆已名垂青史。目前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三元里平英团遗址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公社旧址 、光孝寺、洪秀全故居、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黄埔军校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陈家祠堂、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怀圣寺光塔、广州沙面建筑群 、广州圣心大教堂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 、莲花山古采石场、中山纪念堂(含中山纪念碑)、余荫山房、南汉二陵、六榕寺塔、广裕祠、粤海关旧址、广东咨议局旧址等共29处,占全省近3成之多。

代表景点:南越王博物馆、五羊雕塑、六榕寺、陈家祠、黄埔军校。

潮州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5)

潮州:潮汕文化

潮州历史悠久,山水秀丽,文物众多,人文荟萃,文化独特,与台湾、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是著名侨乡;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别具风味的潮州菜、开拓进取的潮州人、天人合一的潮汕民居,构成了这座弥漫着海味的岭海名邦。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潮州位列其中。

潮州:名称由来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全国撤郡设州。第二年,义安郡改名潮州。因该州南部濒临大海,潮水在此涨落往复,故以此命名。

隋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州复郡,潮州曾一度改为潮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第二次称潮州,在唐朝的时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说,东到泉州,北到江西,南到大海,西到惠州。

潮汕景点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6)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7)

潮州向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凤城”之美誉,她集历史厚重与现代时尚于一体,是我国东南重镇。目前潮州市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的文化古址有古城古民居建筑群、湘子桥、许驸马府、开元寺、笔架山潮州窑遗址、韩文公祠、从熙公祠、己略黄公祠、道韵楼等九处,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且清一色为古文化遗址,另有大批亟待抢救的文物古迹尚处民间半保护状态。潮汕文化传承了相对最为完整和古老的中原文化,为保留古汉文化做出了不朽贡献。

代表景点:广济桥、韩文公祠、牌坊街、开元寺。

肇庆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8)

肇庆-岭南文化的发源地

肇庆,古称端州,自秦起至今已有2200多年,古端州是宋徽宗赵佶的封地,“肇庆”城名为其登基后亲笔所赐,意为“开始带来吉庆”。它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广府文化和白话(粤语)的发祥地,至今仍可在境内找到相对纯粹的“越语”(标话),这里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较早的地区之一,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肇庆:名称由来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该地由端州升格改名为兴庆府。政和七年(1117年),广东转运使燕瑛从北方父老口中得知,八十多年前西夏王元昊将首府兴州改名为兴庆府(即今宁夏银川市)。燕瑛认为大宋朝沿用西夏首府旧名,显属不妥,便提议改名肇庆,寓意“开始带来吉庆”,这一建议得到宋徽宗的认同。

肇庆景点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9)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10)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11)

肇庆有多姿多彩、风味独特的地域文化。肇庆境内星湖、西江小三峡、德庆盘龙峡、封开大斑石、怀集燕岩、广宁竹海、四会贞山、鼎湖砚洲各具特色,星湖(含七星岩、鼎湖山两大景区)极负盛名。形成于唐代的的七星岩摩岩石刻被誉为“千年诗廊”,其与宋城墙、梅庵、德庆学宫、悦城龙母祖庙同为境内五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代表景点:梅庵、德庆学宫、肇庆古城墙、七星岩摩崖石刻、德庆悦城龙母祖庙等。

佛山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12)

佛山:武术之乡

佛山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是广东省第三大城市。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咏春宗师梁赞、叶问,影视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

佛山:名称由来

佛山古称季华乡。唐贞观二年(628年),乡人在塔坡岗上掘地,得三尊铜佛,就在岗上将倒塌的寺庙进行重建,供奉三尊铜佛,该地名改名为佛山。

佛山景点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13)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14)

佛山是广东别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岭南气息浓郁,为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兴盛之地,崇文尚武彰显佛山精神,素有粤剧之乡、南国陶都、武术之乡,形成了秋色、“行通济”等佛山独特的民间风尚习俗。除了能看到祖庙这样灯火鼎盛的胜地外,还可以看到弘扬武术精神,让人意气焕发的黄飞鸿纪念馆。

代表景点:佛山祖庙、清晖园、西樵山、黄飞鸿纪念馆。

海康(雷州)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15)

海康(雷州):石狗雷神之乡

雷州历史悠久,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据史载,公元前355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雷州是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进而逐渐形成独特的雷州文化。雷州文化,岭南地区最古老、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与“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被确定为广东的“四大文化”。

海康(雷州):名称由来

据《万历雷州府志》及其以后的雷州方志的释意也大同小异:“傍海而祈之康,取安澜义也”,“安澜”就是海波不兴,沿海太平的意思。对“海康”之名的这一解释,应该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在这之前,曾有“乐康”、“齐康”、“隋康”之县名或郡名。“康”字有安乐、安宁、富足的意思。“齐”、“隋”为朝代名,“齐康”、“隋康”之名的寓意很明显。

海康(雷州)景点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16)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17)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18)

雷州有闻名遐迩的雷阳八景,饮誉海外的雷州陶瓷、珍珠,别具一格的雷歌雷剧,奇异独特的雷州方言,还有让人充满敬畏感的雷祖雷神跟摊舞、石狗。雷州文化成了炎黄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代表景点:雷祖祠、雷州市博物馆、雷州西湖、雷州三元塔、雷州天宁寺等。

中山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19)

中山:香山新城

中山是富庶之地,自古便于顺德并称岭南两大水乡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山连续多年保持广东省第5的经济总量,并与顺德、南海、东莞一起被称为广东四小虎。

中山:名称由来

中山古称“香山”,据唐朝《太平寰宇志》记载,其境内的五桂山多产奇异花卉,香溢数十里,故名香山。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孙中山的故乡香山县易名为中山县。

中山景点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20)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21)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22)

中山是伟人故里、人文之城。中山旧称香山,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同时也是著名的侨乡,这里处处都是孙中山的印记。中山市最多的就要数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景观,位于中山东南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以翠亨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也有孙文老街、小榄镇等建筑古色古香,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含量。

代表景点:中山故居、中山詹园、岭南水乡。

惠州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23)

惠州:岭东雄郡

惠州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而“半城山色半城湖”是这里的特色,无论是为人所称道的惠东巽寮海景,还是山高树茂的博罗罗浮山,这里的山与水,都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惠州:名称由来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这里为祯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1020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

惠州景点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24)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25)

岭南文化概览(探寻广东岭南文化)(26)

惠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自古是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多品牌文化交融的格局。其中,寓惠东坡为代表的名人文化占据惠州文化的重要地位,并自成一脉,成为惠州的核心文化之一。

代表景点:罗浮山、巽寮湾、平海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