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在遗传、发育、疾病、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方面提出了具体预防要求。《行动计划》明确,今年年底,全省县(市、区)将全面实行免费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建立一支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的康复医疗专业队伍,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人数达到6人、康复治疗师人数达到10人;到2025年,全省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

国家婚前检查和孕前检查一样吗(今年底全省县市)(1)

今年底全省县(市、区)全面实行免费婚前、孕前健康检查

《行动计划》明确要求,面向儿童、青少年、新婚夫妇、孕产妇、婴幼儿家长、老年人、高危职业从业者等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主动提供残疾预防和出生缺陷防治科普知识,普及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致残预防的科学知识、方法。到2025年,重点人群残疾预防知识普及率要超过80%。

针对遗传性、先天性残疾,《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行动,加强婚前、孕前保健。根据计划,2022年底,全省县(市、区)将全面实行免费婚前、孕前健康检查,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紧邻婚姻登记处的“一站式”婚育健康医学检查场所。加强对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的检查并提出医学意见,加强婚姻登记场所婚姻家庭健康咨询室建设,加大健康婚育指导力度。到2025年,婚前医学检查率超过70%;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超过80%;产前筛查率超过8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超过90%。

同时,加强儿童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全面开展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G6PD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和新生儿听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逐步扩大致残性疾病筛查病种范围,推进早筛、早诊、早治。规范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做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大力推进0—6岁儿童致残性疾病筛查,建立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机制,不断提升儿童致残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能力和效果。到2025年,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不小于98%;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不小于9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不小于90%。

持续开展脑卒中等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

在疾病致残防控方面,《行动计划》针对慢性病致残,提出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倡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科学运动,减少每日食用油、盐、糖摄入量。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做好并发症筛查和干预。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持续开展脑卒中等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

《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广东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不小于65%,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超过3000。

针对职业病致残,《行动计划》提出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工作,推动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治机制。深入开展职业性噪声聋、尘肺病和化学中毒多发高发的重点行业工伤预防专项行动,有效降低重点企业职业病发生率。到2025年,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不低于90%。

到2025年,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100%

事故伤害致残防控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并加强儿童伤害和老年人跌倒致残防控。特别是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强化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加强老年友好环境建设,鼓励家居环境适老化改造,推进养老机构无障碍建设,改造易致跌倒的危险环境。

《行动计划》要求,2022年,建立一支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的康复医疗专业队伍,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人数达到6人、康复治疗师人数达到10人。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人数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人数达到12人;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康复门诊,社区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不断拓展康复医疗服务领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方式。

同时,《行动计划》要求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组织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持续推动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残疾人服务设施等加快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高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水平。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绿色社区创建开展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因地制宜建设无障碍设施,提升出行安全性。到2025年,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100%。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