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刊号​

远古时代,先民有迎送太阳,祭日的礼拜仪式。“瞰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回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惰兮忘归”。在秭归县东门头出土了距今四千七百多年的中国最早“太阳神”石雕像,雕刻出一位头顶上刻着二十三条光芒太阳、身躯修长、两手下垂、双足分立的人。此人代表着主管太阳的神。

人类对太阳的探索(我们为何对太阳有敬畏之心)(1)

湖北各地尚存有太阳崇拜遗迹。咸宁市咸安区大屋雷村村民有“早不朝东,晚不朝西,午不朝南”祭拜太阳习俗。不准朝向太阳大喊大叫,不准对着太阳撒尿,不准在太阳底下晒妇女的秽物,不准朝太阳底下泼洗脚水,还存有《太阳经》一部。鄂西北十堰、神农架等地区尚存有太阳崇拜的仪式。每天早晨,或一早一晚,或一日三遍迎日祭祀,冬冒严寒,夏冒酷暑,从不间断。伍家沟附近岗河村的赵颂兰,在九十一岁时,还坚持天天迎拜太阳,同时默念:“太阳神,太阳神,保我眼睛放光明。”她说,此俗传自先辈;又说,自古相传:“太阳神是最大的神,没有它什么都看不见,也没吃的穿的。”所以便特别尊敬它”。有的人在早晨起床后一边摸自己的眼睛,一边祈祷:“太阳公公,太阳公公,摸摸我的眼,摸摸我的头,赐我光明。”一边轻揉自己的眼睛一边祈祷:“太阳婆婆,太阳婆婆,摸摸我的眼,摸摸我的脸,赐我明亮。”公安县的太阳祭祀有佛教因素,如祭祀时祈祷“太阳神,太阳神,太阳冬月十九生,六月初一登殿门。凡民若有尽心者,家家念佛点青灯,保举全家得安宁”。

以太阳命名的地名在湖北各地均有呈现。通山县厦铺镇有一座山取名太阳山,当地方言为“ yang shan '(音大仰山)。相传明朝帝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隐居于此。这里“幽”、“秀”、“奇”、“险”,有秀竹、平湖、原始森林和高山湿地等景观,尤其是雄伟的瀑布群,构成了太阳山的“魂”。

与随州市交界的京山县三阳镇是一个以太阳山、太阳寺、太阳石而得名的地方,对太阳的崇拜寄托在山、石间,香火延续的太阳寺诠释了荆楚人对太阳的崇拜。

以山寓意太阳,用太阳命名最美丽的山峰,彰显荆楚人的太阳情怀。宜昌市夷陵区的太阳山,相传与晋朝郭璞有关。郭璞流寓夷陵时,在下坪铺街头看见有一座山峰突起,便问当地人“此山为何名?”当地一位老者答曰:“此山“日落山顶黄,鸡鸣见太阳’,为夷陵山川之奇观也!”郭璞赞日:“美哉,太阳!”太阳山由此而得名。太阳山属于红色山岩,山下有河叫黄柏河,山润隐约有楼、台、亭、阁。在小溪塔有祭奠太阳神的太阳山庙,位于小溪塔北郊下坪村,始建于元代。太阳山庙神殿里,供奉的神鹿和神鹰守护着太阳神炎帝神像。

湖北有的地方在每年正月初三敬日神。道教以日为阳精,称太阳是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或称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描绘成男人的图像。有的在农历十一月十九一一太阳生日祭祀,“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道士、和尚、巫师等在清晨日出时开始做“太阳生”,祭祀太阳。大冶市城西的普济寺,每年十一月十九的要做法事,称这一天为太阳生,要祭天,即祭太阳°。

胡崇峻、尹笋君等在神农架发现了一位民间道士保存的清同治年间木刻版本(太阳经》《太阴经》《太阳太阴经》等经文。经文遗留远古时期人们信仰太阳的痕迹。

“拜月”俗信。荆楚地区不仅崇拜太阳,也崇拜月亮。民间认为月亮是位女伸,称为“太阴元君”。有的地方将炎帝称为太阳神,太阴元君女娲称为月亮神。

宜昌市城区尔雅街遗留有祭祀月亮神的明月台。咸宁市桂花镇人信嫦娥才是月神,八月十五上香烛,供瓜果,守月华,敬月亮神,遗存有《太阴经》一部。中秋拜月是荆楚人流传已久的重要习俗,寓意合家团圆,祝出门在外的亲人平平安安。

荆楚地区以月为地名的不胜枚举。如,武汉市有月湖及已无踪迹的却月城。月湖地处汉阳龟山以西,汉水以南,因东汉末年黄祖筑却月城而得名,时称却月湖,后称月湖。月湖周围有梅子山、龟山、古琴台、长江、汉水等,湖山相间,湖江相依,千顷碧波,风景秀丽。

大冶市每逢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到来之前祭月。乡村有为祭月做准备的一些民俗活动:经济稍好的人家,一般要请纸艺人用篾和纸等制一个供月楼,楼高1~2米,四周用多种彩色花纸糊贴好,画有各种吉祥图案。还要到糕饼铺去定做一个绘有嫦娥奔月或吴刚伐桂之图案的大月饼,要用精粉制作,颜色要求洁白。还须备好香纸爆烛,到祭月时用。

中秋月圆之夜,全家人沐浴一新,摆好供月楼,呈上月饼,点燃香纸爆烛,举行祭月仪式,在家长的带领下,对着供月楼,面向西边,合掌祈祷,祈求月神保佑家人长寿、祝福家人团圆,岁岁平安。女的拜月,男的不拜。就是家境困难的人家,做不起供月楼,也要把月饼拿出来,在月光下,烧香燃烛供奉一番。然后,全家人坐在月光下,喝茶吃月饼,谈天聊地,老人免不了又要讲一讲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谓之赏月。

请加关注@秦楚刊号​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