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宇宙定义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狭义的宇宙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

古代宇宙的神仙(神仙谱宇宙的由来)(1)

宇宙本质,目前大致有三种概念:

唯心者的意识宇宙,唯物者的物质宇宙,和法则宇宙

古代对宇宙的定义,有西汉的《淮南子》云:“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现代科学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发现我们的宇宙已经膨胀了138.2亿年,最新的研究认为宇宙的直径可达到920亿光年,甚至更大。

古代宇宙的神仙(神仙谱宇宙的由来)(2)

宇宙全景图

中国古人曾提出盖天说宣夜说浑天说,汉代学者张衡也曾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无限宇宙概念。浑天说认为天地的形状像一个鸡蛋,天与地的关系就像蛋壳包着蛋黄。张衡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的实际。

《晋书·天文志》盖天说: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

古代宇宙的神仙(神仙谱宇宙的由来)(3)

盖天说

《晋书·天文志》载宣夜说

汉秘书郎郗萌记先师相传云:“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各异也。故辰极常居其所,而北斗不与众星西没也。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迟疾任情,其无所系著可知矣。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

古代宇宙的神仙(神仙谱宇宙的由来)(4)

《张衡浑仪注》中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其两端谓之南北极。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则北极上规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南极天地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强半。天转如 车毂 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

古代宇宙的神仙(神仙谱宇宙的由来)(5)

浑天说

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

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

古犹太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周围绕着一圈星球,再往外去,寥落地分布着其余天体。有一个静止的天球存在,在其内部,星球各居其位,转动不止。

古代宇宙的神仙(神仙谱宇宙的由来)(6)

美国艺术家PabloCarlosBudassi画出整个宇宙

宇宙的生成

关于宇宙的生成,今人多倾向于宇宙大爆炸之说:

宇宙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当今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宇宙学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

古代宇宙的神仙(神仙谱宇宙的由来)(7)

古代宇宙的神仙(神仙谱宇宙的由来)(8)

而在道教神话中,宇宙的开始却是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逐渐形成的,所谓太极阐明的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即下面中总结的《五运阴阳论》

天地未判之时,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极。形象未分,谓之太易;元气始萌,谓之太初;气形之端,谓之太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质形已具,谓之太极。五气渐变,谓之五运。

古代宇宙的神仙(神仙谱宇宙的由来)(9)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一阴一阳,谓之两仪

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灵,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日,在地成火;在天为星,在地成土;在天为雷,在地成金;在天为云,在地成水;在天为风,在地成木。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

古代宇宙的神仙(神仙谱宇宙的由来)(10)

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长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天地列上下之位,日月行天地之中。雷动于地下,风吹于天上;泽上仰天,山下附地。天地反覆,有阴有阳;山泽通气,有生有成;风雷相薄,有升有降;水火相射,有寒有暑,始有八卦之象。

古代宇宙的神仙(神仙谱宇宙的由来)(11)

《太始天元册》文曰:

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太极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而后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比较早使用“太极”概念的,有《庄子》和《易传》,一般在宇宙论 、方法论上用的太极概念。在中国的典籍中,《易》素来是作为穷尽天地奥秘的哲理书,对成卦过程的分析,根本说来,也是对天地开辟的概述。

太极生两仪,便是由太极的分化形成天地的过程,两仪,即是天地,亦可是阴阳。

太极的概念经常与易学一起出现。道家易有自己的独特体系,太极的概念是道家易的宇宙论、修养理论的重要基本概念 。

古代宇宙的神仙(神仙谱宇宙的由来)(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