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这是孔子撰写《春秋》时采取的一种写作方法,以此为当时的君主权臣长辈遮掩一些不太光彩的事,也包括对上述人等名字的回避。其中种种避讳,通过《左传》《谷梁传》等书的揭示,都早就明示古今了。有兴趣的可以对照春秋三传去看看。

春秋笔法的影响(关于春秋笔法)(1)

但是有一点需要强调,孔子虽然为之讳,却不为之隐,而是采用婉转的方式据实记录下来。他的遣词造句非常讲究,以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笔下史实及相关人物的褒贬。历史上称之为“春秋笔法”。也就是说,孔子的为尊者讳等,并不是为了掩盖事实,而是不忍心对那些特殊人物过于直白的批评,于是在记录史实的时候,使用了一些含蓄的技巧记录下来。

到了今天,好像风气变了,好多人把为尊者讳弄成了为尊者隐,这已经偏离了儒家本来的意思,却还被一些人称作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边以追求真理、维护传承自居,一边顽固执拗的以此为说辞,替一些特殊阶层的丑陋现象遮遮掩掩,不许揭发,落得一片指责之声,实在有点不妥。

春秋笔法的影响(关于春秋笔法)(2)

(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