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固穷”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君子能够安贫乐道,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能保守节操。这个成语是来源于《论语.卫灵公》中的一段故事: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这段话里的“陈”通“阵”。阵是后来起的俗体字,一般经典上还是用“陈”。“俎豆”,是祭祀等典礼上所用的器具,代表礼仪。

君子固穷的语录(什么是君子固穷)(1)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后,希望能够推行他的仁道,可是卫灵公却向孔子提问关于排兵布阵、军队作战的事情。孔子并未正面答复,而是说只学过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军旅之事他未曾学过。既然不能合作,第二天孔子就带领弟子们离开卫国了。

其实孔子并不是不懂军旅之事,而是他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军旅为末,礼仪为本,本还没有建立,就不应该谈末尾的事。所以“明日遂行”,也足见圣人做事非常爽快,合则留,不合则去。

君子固穷的语录(什么是君子固穷)(2)

孔子一行人来到了陈国和蔡国的边境时,楚国派专人来聘请孔子,孔子就打算前去楚国应聘。陈蔡两国的大夫一商议,担心孔子去了楚国以后,被楚王重用,对他们两国不利,于是双方就派人把孔子等人围困在荒野之中,动弹不得,几天后,孔子他们的粮食就断绝了,随从的弟子们,一个个都饿病了,很多站都站不起来了。孔子这时候却依然在弹琴、唱歌。

这时候子路就着急了,他也不是因为挨饿着急,而是因为老师推行的大道行不通着急,尤其现在被困,老师还能跟没事人一样的弹琴唱歌,他这火儿就来了,于是便怒气冲冲地去找他的老师孔子了。

君子固穷的语录(什么是君子固穷)(3)

子路见到孔子后,就劈头盖脸的问道:老师!难道像我们这些学习仁义道德的君子,遇到困窘时,也有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孔子不紧不慢的答复道:君子虽然也有遇到困窘的时候,但他还能够固守正道,保持节操,不会乱了心性,胡作非为。但如果换了小人,那就不一样了。小人遇到困窘的时候,不会顾及任何道德底线,只要让他饿不死,什么事他都能做得出来。

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足以看出孔子的道德修养,虽然面临绝境,依然那么镇定自若,保持君子的风范,值得我们终身学习。这就是成语“君子固穷”的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