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大街,很短,门牌号也不多,从1号到22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十几年前的广州街头沥滘?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十几年前的广州街头沥滘
清溪大街,很短,门牌号也不多,从1号到22号。
街头1号,连接牛乳房巷;街尾22号,连接北牧大街。
不过几分钟,就可以走完整条清溪大街。
但这几分钟的街巷,却有着几百年的乾坤风华,既保存着历史的风韵,也收藏着岁月的痕迹,更上演着今天的生活故事。
清溪大街的名字,与一条名叫清溪的溪流有关。
据车陂村民苏文冾说,这条清溪,来自车陂横涌。车陂横涌从大塘中街分出一支,沿双社大街(旧称三孖巷)进入清溪大街,在清溪大街22号附近再分支,一支向西,经隆兴公风水塘后面流入一片蓄水滩涂(即红米野生地);另一支向东,流入车陂涌龙溪桥附近。如今在隆兴公风水塘后面还隐约可见清溪当年的遗迹。
现在的天隆装饰材料市场,即是当年的红稻米所在滩涂地(红米野生地)。苏文冾说,当年这片滩涂地的红米,生长得颇为神奇,个头比一般的稻谷高很多,稻杆也很粗壮,就算水流大时浸没过红米稻杆,也一点不用担心,待水流退后,红米依然勃勃生机。
短短的巷子里,有住家,有经济合作社。
清溪大街6号,便挂着“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车陂第6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牌子,牌子旁有“车陂六社宣传栏”,宣传栏里都是一些事关民生的通知和决议。入合作社,便看见墙上贴有醒目的“天河区经济联社、经济社层民主决策权限表”。东圃镇、车陂六社、经济合作社,这些字眼,其实却也可从中看到了车陂村从农耕文明转向城市文明的一些变迁与缩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016年以前,清溪大街还完整属于西岸社区,2016年后建立了新的西华社区,清溪大街则成了社区间的分界线,清溪大街以南是西岸社区,以北是西华社区。清溪大街大街由此也添了一种新的历史印记。
当然,整条街上,最有历史印记也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倡文别墅。
倡文别墅位于清溪大街9号,这是一栋高大的青砖黑瓦古屋。一看到“倡文别墅”这四个字,我的眼睛就被吸引住了。虽然,墙上的石刻已经剥落,雕花的屋檐也看不到了,但在这么一条不怎么宽敞的巷子,竟然隐匿着一座高大的“别墅”,想来,这里面曾经有过的岁月和故事,一定也是耐人琢磨的吧。
倡文别墅的主人,姓苏。《车陂村志》对倡文别墅有这样一番记载:“倡文别墅是苏隆兴七代孙苏文桂于清朝乾隆年间兴建。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建成时为两进两厅,大门前两侧墙上石刻麒麟狮子。倡文别墅原是苏文桂私人住宅,后归其子孙管理和使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一度为车陂老更馆(老更办公地方)。别墅经过三次重修,第三次重修是在民国25年(1936年)。重修后墙上狮子、麒麟栩栩如生。但经风雨侵蚀,墙上石刻日渐剥落。后院已损毁,前厅及大门基本完好。”
2017年7月,天河区人民政府公布了天河区第一批传统风貌建筑名单,其中就有车陂街的倡文别墅。如今倡文别墅门口,挂着的这块“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牌子,便生动地见证着倡文别墅的深厚历史风貌。
也曾问过一些车陂人,有说,倡文别墅曾经做过私塾,也有说倡文别墅曾经是旧时文人雅聚的地方,书生们吟诗作赋,颇为风雅。不过,这么风雅的场景,如今也真的只能想象了。
而村民苏文冾的介绍,更是生动地应证了倡文别墅的私塾风尚。据苏文冾说,从前倡文别墅所在地叫丁木塘,这是取以前敦睦堂的谐音。而敦睦堂即专指倡文别墅,其原为隆兴苏氏子弟的书塾,后隆兴苏氏后代将该祖产变卖给整个车陂村的苏氏,故作为车陂苏氏子弟书塾,亦作为车陂各族苏氏的共同议事厅;民国时期,倡文别墅还用作车陂村的老更所(即治保会队址)。
苏文冾提到“倡文别墅还用作车陂村的老更所(即治保会队址)”,而《车陂村志》关于倡文别墅的介绍也有这么一句话“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一度为车陂老更馆(老更办公地方)”。这都明确地应证了——倡文别墅曾有一段作为车陂老更队人员办公的历史。
何为老更队?《车陂村志》对此也有简单的文字介绍:“新中国成立前,由‘老更队’负责维持本村治安。民国初期,老更队改称民团。日军侵华时期,又称联防队。抗战胜利后改称自卫队。”
村志里还解读了老更队的职责,以及在村中的重要作用。老更队设领导一人(俗称“老更头”),由保长和各姓长老推荐。老更队由十多人组成,负责保卫全村治安和村民财产以及田间农作物。如发现抢劫或盗窃案,则赴现场处理和展开缉拿行动。如果破不了案,抓不到人,老更就要赔偿失物价值的50%给失主。抓到盗贼,即要罚贼赔偿本年度内村中所有失窃案中未破获的全部损失。根据村规,如盗贼本人无法赔偿,就要由其亲属(由亲至疏)赔偿。
老更队经费来源于哪里呢?村志上解释说,按照全村耕地的农田数量分摊,由田主和耕者共同负担,成为“老更谷”。一般一年每亩5公斤谷左右。老更的枪支器械由各姓氏公偿基金购买。新中国成立后,老更队被撤销。
老更队,老更头,老更谷,这三个关键词,很鲜明地记录着车陂的一段关于安防的独特历史。
想不到吧,倡文别墅这一座院子,还与一个村的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历史与岁月的痕迹,的确也够耐人品咂的!
曾经风光无限的倡文别墅,如今已经有些寂寥。
整栋倡文别墅,只有前厅还开着,已出租给一位廖先生作为弹棉胎店经营。
我曾和廖先生闲聊,他说他是清远佛冈人,在倡文别墅弹棉花已经有20多年了,附近的居民都时有来帮衬,生意还过得去,日子也还过得去,所以20多年就这么坚持做下来了。
分别在车陂西华社区和西岸社区工作的娇娇和华哥,也曾告诉我说,他们都曾到倡文别墅弹过棉花被子,被子用起来也挺舒服的。
倡文别墅,从私塾,从旧时文人的雅聚,变成如今的弹棉胎店,前者风雅,充溢着诗情画意,后者平实素朴,更多的是如何过好身边日子的生活故事。从前,风雅的诗意,是美人生;如今,素朴的生活,同样也是另一种美人生。
正因为有了这一份素朴的追求,短短的清溪大街,寂寥的倡文别墅,穿越百年后,变得更接地气,呈现着生活的另一方恬淡之美。
【图文记者 潘小娴】
【编辑 橙子鱼】
来源:微社区e家通文化车陂(xxsbejtcb)
栏目介绍
e家君推出一个新栏目:《车陂街巷志》。文化就像胶片中的光影,哪一小片光影都有存在之美,让我们一起来发现街巷里有可能被忽略的车陂之美。
01
作家简介
潘小娴,作家,已出版《魅,自山中》、《云山花事经眼录》春夏秋冬四部、《美人香里说宋词》、《最美的游戏》、《建筑家陈伯齐》、《会飞的蒲公英》等作品。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