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师说——一位在教学事业上有追求的语文教师,似乎永远希望一直向前走,似乎总是期盼着高远的目标这些,落实到教学业务上,就是要求自己苦练本领、增强底气所以我们要苦练钻研教材的本领,苦练教学设计的本领,苦练朗读吟诵的本领,苦练语言表达的本领,苦练板书书写的本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面向基础差的学生的教学设计?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面向基础差的学生的教学设计(问道苦练教学设计的本领)

面向基础差的学生的教学设计

余老师说——

一位在教学事业上有追求的语文教师,似乎永远希望一直向前走,似乎总是期盼着高远的目标。这些,落实到教学业务上,就是要求自己苦练本领、增强底气。所以我们要苦练钻研教材的本领,苦练教学设计的本领,苦练朗读吟诵的本领,苦练语言表达的本领,苦练板书书写的本领……

如果我们希望在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方面发展更好一些,需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前沿的教改动态以及名师的教学研究,二是关注“自我训练”这种治学方式的运用。

特别是年轻的语文教师,要趁着年轻多做事,抓紧自己在教学业务能力方面的提升与修练。坚持“自我训练”是成为优秀教师的最佳路径;也可以说,大概只有多年坚持进行“自我训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语文教师,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有优秀教师资质的语文人。

教师“自我训练”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苦练教学设计的本领。

教学设计,通常称之为“教案设计”,这是充满责任心与创造性的智慧而艰苦的劳动,是语文教师苦练教学本领的重要抓手。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能将知识与技能有条理、有重点、有方法地传授给学生而根据特定的教学材料预先制定教学程序的一种过程,它起于教学构思,成于教学方案。

每一次教学设计,都是在进行一次综合的务实的微型专题式的科研活动。

在这种“预先制定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大约需要做好8个方面的事:

1.读教材,了解课文所在单元及其单元的教学重点,了解“教读”或“自读”的课文类型。

2.独立钻研课文:朗读课文,深读课文,赏析课文,解析课文,提炼课文中的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语言教学卡片,以获得对课文的深切理解,形成对自己独到的见解。

3.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勾勒教学思路,划分教学时间。

4.根据自己所安排的教学流程或者教学思路,分析、提练、组合教学内容,初步确定本课教学的内容重点和能力训练重点。

5.依次设计重要教学板块的学生实践活动,考虑所要运用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法。

6.再读与课文有关的论文资料与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资料,以深化、优化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并修正教学方案的设计。

7.完成教案的书写,形成教案的书面形态。

8.修改、补充、完善已经形成的初步方案,完成辅助教学的板书设计或多媒体课件。

从大多数上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来看,即使是一般的、普通的教学设计,也仍然要注意改变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年深日久的旧思路与旧手法,即基本不变的结构模式、可以多年沿用的教学安排、缺乏精致组合的教学内容,以及答问式教学的单调过程等。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学习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追求灵动扎实、富有实效的优美教学设计的义务。譬如:

1.设计新颖的以学生学习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案。

2.表现对课文的精细阅读、精致提炼和别出心裁的处理。

3.简化教学线条,优化教学内容;表现出新的角度,新的思路。

4.在提问设计上表现出极为简洁、一问能抵许多问的教学技巧。

5.关注学生的集体训练,关注学生的动笔训练,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占有大量的时间。

6.在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上表现出细腻的作法与创新的手法。

7.在自己的“一课多案”设计上进行勇敢的尝试。

8.表现出简洁、扎实、灵活、高效的教学特点。

从最近若干年来的中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设计来看,我们多多少少走了一些弯路,追求表面花样、浮于课文表面、淡化知识积累、追求过分迁移、轻慢教师作用的“教学设计”影响广泛;推行若干肤浅的“教学模式”,更是从根本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与课堂教学水平。所以,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除了理念的更新、手法的优化之外,还要求我们正视深入课文文本、加强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等重大问题。

语文教师在“教案设计”上进行“自我训练”,要争取做到规范、细致、准确,需要写出详案,需要突现重点,需要反复修改。

规范、详细的教案设计大致上有三种写法。

第一种写法是常规的写法,也就是一般教学设计形式的写法

即,按一定的书写格式、用完整的结构表述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其中略写的内容有:“教学创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预习要求”等;详写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各个教学板块之中。要特别注意科学地艺术地设计学生的课堂活动,要准备好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基本内容以及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讲析的内容。

此类教案设计的字数,大约每份在2000字以上。

第二种写法是创新的写法,这是要求比较高的写法

这种教案设计,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是教师自己独立写作的课文赏析短文,千字以内。第二部分就是上述常规写法的教学设计。这种教案设计的字数能够达到3000字以上。

这种教案设计,可以用于优质课竞赛、说课比赛等赛事活动,以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可以用于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中,对青年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能力的训练;当然也可以被有志于提高自己水平和能力的语文教师采纳为日常“自我训练”的教案写作形式。其中最有训练意义的是,需要自己写一篇关于所教课文的千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第三种写法是高标准的写法,这种写法主要用于对优秀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基本功的训练,也非常适用于语文教师的自我训练

此种教案设计,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自己独立撰写的千字左右的课文赏析短文。第二部分是从课文中提炼出教育教学资源或课文语言卡片,约二三百字。第三部分是关于本课的教学方案的设计。

此种教学设计的字数,每份也在3000字以上。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生命生命》,下面是用高标准的写法编撰的《生命生命》教学方案(因字数限制简略书写):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课文品读】

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抓住生活中细小的生命现象,抒写了作者的理性的思考,表达了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短美文。

这篇文章,有极好的章法形式。

全文呈“总——分——总”结构,“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非常轻巧的一笔,总领全文。

第二、三、四段“分”写,表现出“段”的美妙的结构与手法,那就是:叠加反复,叙议结合。

“叠加”指的是多则材料的选取与表述,“反复”指的是每则材料中都有议论与抒情。

这三个段,追求“多角度的简洁材料”“叠加”的效果,从动物、植物、自己三个角度、三个方面描述常见的生命现象,同时在每一段的结构形式上都注重“先叙后议、叙议结合”的层次清晰的表达,抒发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叠加反复,叙议结合”,是一种小巧、生动、严整的表达形式。“叠加反复”增加美感,增加力度,增加角度,增加强度。“叙议结合”则便于抒情,便于议论,便于深化文章的内涵。

第五段,是“总”,全文的收束,是关于珍惜生命的大段议论,可以说,第二、三、四段的抒写,就是为了引出第五段真诚而深刻的议论。全文表现出一种由远及近,由浅显到深刻、由写一般事物、一般感受到热烈抒情、深刻议论的逻辑思路。

全文好像是在说故事,讲道理;又好像是联想生发,就事论理;还好像是抓住一刹那的感受,有感而发。全文熔事、情、理于一炉,复迭咏叹,直陈肺腑,直抒己见,点化主题。美好之处,令人目不暇接。

像这样的文章形式,可用于记事抒情、咏物抒情、写人抒情,它能够表现出立意明确、情味深长的特点。

这是一种将短话写长的构思方法,是一种将文面写美的构思方法,是一种将情意写深的构思方法,一种将主旨写亮的构思方法。

【教学资源】

1.生字。

骚扰(sāo)(rǎo) 动弹(tán) 茁(zhuó)壮

听诊(zhěn) 震撼(hàn) 糟蹋(tà) 

2.雅词。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鼓动:煽动。

挣扎:用力支撑。

跃动:跳动。

鲜明: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

欲望: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茁壮:(年轻人、孩子、动植物)强壮;健壮。

震撼:震动,摇撼。

糟蹋:浪费或损坏。

流失: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

3. 近义词。

鼓动——跃动震惊——震撼

4.议论抒情佳句。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3)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4)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5. 第二、三、四段有极好的层次,一可以用来进行课文分析训练,二可以用来进行写作指导训练,三可以用来进行观察与分析的思维训练。

6.第二、三、四段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它们可以概括为:飞娥求生,砖缝瓜苗,倾听心跳;还概括为:讴歌飞娥求生的顽强,惊叹砖缝瓜苗的不屈,感悟生命的自我责任……

7.第二、三、四段都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段式学用”的写作实践。

8. 这篇美文是文章写作的优美范本,也是阅读分析、读背积累的优质材料。

【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课文朗读训练,语言学用训练,阅读分析训练。

时间安排:1课时。

预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几遍。

主要教学环节:

1.进入课文。

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初步感受。

如:这是一篇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的文章。

同学们发言:

这是一篇写“感受生命”的文章;

这是一篇写“赞美生命”的文章;

这是一篇写“珍惜生命”的文章;

…… 

师生对话,教师小结:

作者从寻常小事中感悟出了深刻道理。

《生命生命》:

感悟生命现象,礼赞生命力量,珍爱自己生命。

2.学习词语,运用词语。

(1)请同学们认读、识记。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震惊:令人震动而惊异。

茁壮:肥大壮实;成长壮大。

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使猛烈震动。

糟蹋:不珍惜;随便丢弃或毁坏。

(2)请同学们用词写句。

每位同学都运用“震惊”“震撼”这两个词写一句话,这句话要能够很简洁地表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各自写话,教师组织课中交流。

3.朗读课文,传达情感。

插入作者介绍:

杏林子,本名刘侠,台湾著名作家。由于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经受了50余年的病痛煎熬。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著有四十多本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指导学生朗读:

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作者感到了弱小生命的力量。让我们读出作者对飞蛾强烈求生欲的震惊。

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了小苗,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让我们读出作者对瓜苗顽强生命力的赞颂。

静听自己心脏的跳动,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让我们读出作者静听自己心跳时的深深震撼。

朗读训练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品读每一个事例的时候,都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默读、揣摩,然后再进行朗读指导。

朗读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4.积累新知,尝试分析。

教师讲析,学生听记。什么是叙议结合:

叙,就是记叙,主要指的是记事、写人的文字;

议,就是议论,就是对人、事、景、物表达观点和态度的文字。

叙议结合,是文章或者文段写作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先叙后议。“叙”的目的往往就是为了引出“议”,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表达看法,突现主题。

请同学们分析课文的第二、三、四段,理解什么是“叙议结合”。

同学们独立分析,课中交流。

教师指出:

叙议结合,是一种表达生活感受、深化文章意味的极好方法。

教师进行课堂活动小结,这节课,我们:

从整体上理解了文意;

运用词语概说了课文;

朗读传情、背读课文;

积累知识并尝试分析。

作业布置:

压在石块下面的小草,不管上面的石块怎么重,石块跟石块的中间怎么窄,总要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

请同学们把上面这段话中的省略号变成议论的文字。

上面这份教案的写法,是难度最大的教案写法之一。如果一位教师,有心运用这种写法进行自我训练,苦练教学设计的本领,设计10个、20个、30个这样的教案,那么教学的本领与研究能力一定会大大地增强,这就是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道理。

笔者训练自己教案设计的能力,还有一种更难的方法,那就是“一课多案”,即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出两种、三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详案。这,又是一种别有意趣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