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的例子在司马迁的笔下比比皆是,俗语说知子莫若母,赵括之母本来可以阻止赵括悲剧的发生,一切还要从赵括的父亲赵奢说起。

比较好的司马迁传记(司马迁笔下的女性形象)(1)

公元前二百七十年,秦赵阏与之战,赵将赵奢大破秦军,赵王封赵奢为马服君。此战,赵国的名将廉颇和乐乘都不敢为帅,出战秦军,因此赵奢一战成名。赵奢的儿子赵括,喜好读兵书,又擅长骑马射箭,总愿意夸夸其谈,认为天下用兵的人都不如自己。赵括与父亲赵奢辩论兵法、战略,赵奢总是说不过他。但赵奢却评论赵括是纸上谈兵,不可为将,为将则赵军必败。但是赵括的名声却扬名于外,被称为“马服子”。

比较好的司马迁传记(司马迁笔下的女性形象)(2)

公元前二百六十一年,秦赵长平大战,双方共动用了百万军力,这是一场关乎双方国运的生死之战。从四月到七月,双方激战,赵军不利,赵将廉颇采用了坚守不战、坚壁清野的策略,企图拖垮秦军。因秦军远道而来,持久不利,秦相范睢展开了外交攻势,派出大量间谍到邯郸去制造谣言,说秦军最怕“马服子”赵括为将,同时用重金去贿赂赵王身边的宠臣,说廉颇老迈难堪大任。赵王中计,调回廉颇,任命赵括为全军主帅。

比较好的司马迁传记(司马迁笔下的女性形象)(3)

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赵括代替廉颇为帅,意味着赵军要改变坚壁清野的策略,而和秦军打对攻,而在野战、骑兵的对抗中,赵军并不占据上风。

比较好的司马迁传记(司马迁笔下的女性形象)(4)

蔺相如的良言相劝,赵王的一意孤行。蔺相如敏锐的发现了这一问题,便上书说:“赵括徒有虚名,只会读兵书,而不懂得临阵变化,打仗按照书本,就好比弹琴,用胶把柱子粘牢,就只能弹奏出一个声音,哪能弹奏出乐曲呢?”言下之意是:赵括年轻气盛,只知道进攻、蛮干,必然会失败,但是赵王并不采纳蔺相如的意见,还是用赵括为将取代老将廉颇。

比较好的司马迁传记(司马迁笔下的女性形象)(5)

知子莫若父。这时赵括的母亲出来上奏,她对赵王说:“赵括没有大将的才能,不能任用他。”赵王好奇的问:“为什么这么说呢?”赵括的母亲说:“我这个儿子从小就喜欢研读兵书,喜欢谈论打仗,他的父亲赵奢说不过他。”但我的丈夫说:“我这个儿子只会夸夸其谈,根本就不会打仗!”我很好奇,就问他的父亲:“你怎么知道儿子不会打仗呢?”赵奢说:“打仗十分艰苦凶险,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官兵生死,国家存亡,必须认真对待,谨慎行事。我这个儿子把战争看成是游戏,所以他根本没有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如果哪一天赵国要用他为将,兵败亡国的灾难就要在所难免了。”这是赵奢对自己儿子的评价和认识。

比较好的司马迁传记(司马迁笔下的女性形象)(6)

知子莫若母。赵括母又从自己观察的角度,说出了自己的分析:“赵奢为将时,部属中被奉为师长的有十几个,关系十分亲密的有几百个,大王奖励的财物,他全部都分给士兵。从接到出兵命令的一天,就再也没有进过家门,日日夜夜都和士兵们在一起,操心的全是军国大事。现在赵括被任命为将军,立刻就趾高气昂起来了,一下子就高抬起头颅,接见下属的时候,自己坐在上位,下属都不敢抬头看他。大王赏赐给他的财物,他全部都带回家,一门心思买房子、买地、放高利贷,父子两人同为将军,风格却截然不同,大王认为他们父子二人谁更能干一些呢?”

比较好的司马迁传记(司马迁笔下的女性形象)(7)

生活态度和治军之能。赵括的母亲从儿子的作风派头自己对于金钱的态度上,就判断出了儿子没有将才,不与部属士卒同心同德,这样的怎么能够打胜仗呢?可赵王听不进去,他认为生活态度和用兵打仗是两回事,便说:“老太太不要多言了,我就是要用赵括为将!”赵母知道上意已决,便说:“大王,我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决定权在您,如果您还是坚持用赵括为将的话,如果赵括不称职,希望不要株连到我和族人。”赵王说:“好吧,我答应你。”不久之后,长平之战结束,赵括被射杀,赵军全军覆没,因为有了事先的约定,赵括之母和赵家逃过了一场灭顶之灾。

一个人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