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可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只有准确理解字词本意,才能更好地继承由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优秀文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下面两则成语中个别字词的本意吧!

“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是一个我们生活中常听常说的成语,提到这个成语有的同学可能会立马想起唐代诗人孟郊中进士后写的《登科后》一诗,其中最有名的诗句便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诗的意思是:我考中进士后很高兴,马儿也跑得飞快,一天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都看完了。

“走马观花”这个成语虽然用得不少,很多人却用得并不那么准确。“走马”是骑着马跑的意思,在这里,这个“走马”的“走”可不是今天慢走的意思。“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形容的是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在今天的惯用表达里也可以表示大略地观察一下。

其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汉语中的“走”并非今天“行走”的意思,而是在说“跑”。古汉语中有“奔走”一词,但并没有“奔跑”的说法,“奔”和“走”其实是同样的意思,“奔走”合在一起,就和“谈论”“听闻”等词语一样,是通过重叠用语来强化同一个概念,“奔走”就是“更卖力地跑”。如“奔走相告”这样的成语,理解为“快跑或慢走地相互告诉”就错了,它的意思其实是:“奔跑着互相转告,以便把令人兴奋或震惊的消息尽快传递给别人。”

“惨绿”少年

“惨绿少年”这个成语,很多人应该不知道它是用来形容风度翩翩的男子!惨,一般作凄惨的意思。既然凄惨,何来翩翩风度之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词的出处。唐人张固所著《幽闲鼓吹》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潘孟阳是礼部侍郎潘炎之子,他的母亲是宰相刘晏的女儿,极有见识。潘孟阳刚刚升为户部侍郎,俗话说知子莫若母,潘母非常害怕,对儿子说:“凭你的这一点微末本事,竟然当上了户部侍郎,我担心不久就会有祸事了。”潘孟阳再三解释,潘母于是说:“那就把你的同僚都叫来给我看看。”潘孟阳就把最熟悉的同僚都叫到家里做客,潘母躲在帘子后面打量。宴会结束之后,潘母喜滋滋地告诉儿子:“这些人都是你的同类,我就不担心了。不过坐在最后面的那位惨绿少年是谁啊?”潘孟阳答道:“是在任补阙(注:官名)的杜黄裳。”潘母说:“此人跟你们都不一样,以后一定会是有大作为的卿相。”

此处的“惨绿少年”,是形容杜黄裳风度翩翩,有卿相之才。为什么用“惨绿”来形容呢?原来,这里的“惨”不是凄惨之意,而是通“黲(cǎn),本义为浅青黑色,北宋著名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近岁京师士人朝服乘马,以黲衣蒙之,谓之‘凉衫’。”“黲衣”即浅黑色的衣服。“黲”引申而指浅色,所谓“惨绿”即“黲绿”,即浅绿色。杜黄裳身着浅绿色的衣服,是因为他当时担任补阙一职,按照唐代官服制度,补阙属于从七品,应着浅绿色官服。潘母看人的眼光极准,杜黄裳这位“惨绿少年”后来果然做了唐宪宗的宰相,由“惨绿”一跃而为大红官服。

这就是“惨绿少年”一词的出处,原指地位低微、只能穿七品官服的杜黄裳这位少年。但这位少年虽“惨绿”却大有前途,因此“惨绿少年”引申用来形容风度翩翩的男子。同学们今后看到这个成语,千万不要把“惨绿”理解为“生活凄惨”或“青涩无知”哦。

十大易理解错的成语(说文解字这些成语)(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