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唐朝诗人的孤篇绝唱(唐代四位崔姓诗人)(1)

于诗歌而言,唐朝真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因为在这一阶段,中国的诗歌创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

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等,都是彼时杰出的诗人,他们的存在,让大唐诗坛的星光分外璀璨。

除了这些神仙级别的人物,还有一些籍籍无名的小众诗人,他们的作品虽然不多,却凭过硬的实力留下了自己曾经来过的足迹。

在唐朝的历史上,有这样四位崔姓诗人,他们仅凭一首诗,就让世人记住了千年,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四首诗,看它们是如何成就四位诗人的。

— 01 —

五位唐朝诗人的孤篇绝唱(唐代四位崔姓诗人)(2)

赠去婢

唐·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话好像是特别为崔郊准备的,当两情相悦变成形同陌路,万念俱灰了的他写下了这首诗,没想到却成就了一个诗坛佳话。

据说,这是一个真实故事,《云溪友议》载,穷秀才崔郊与其姑母容貌秀丽的婢女相互爱慕,岂料后来婢女却姑母被卖给显贵于頔(dí)。

一个是豪门显贵,一个是寒微小民,身份的悬殊差距令崔涂无可奈何,本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一次偶然的邂逅让二人的故事又有了一个新的版本。

转机就在崔郊写给心上人的这首诗上,爱成人之美的于頔看到此诗后大为感动,不但将婢女还给了崔郊,还赠送二人许多银两和礼物……

不管故事的开局有多么虐心,结局总归是人心所向皆大欢喜,也算是一段人间佳话,没有辜负彼此,人生圆满,就很好。唐朝元和间这个普通的秀才,原本默默无名,如果不是《全唐诗》收录了他这首诗,后世读者还真不一定知道有他这个人的存在。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而崔郊也因为这首哀怨深沉的小诗声名远播,让人们记住了他这个人和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 02 —

五位唐朝诗人的孤篇绝唱(唐代四位崔姓诗人)(3)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以为是流年里的匆匆过客,却不料彼时的惊鸿一瞥,早已在心中埋下了相思的种子,从此潜滋暗长,再也挥之不去。

那年春天,落第的崔护去长安郊外散心,日高人渴,他敲开了一户人家讨水,为他送水的是一位年华正好的女子。

彼时,惠风和畅,春日暖阳,嫣红的桃花正开得热闹,端水的姑娘立在桃花树下,笑意盈盈,那青春的面庞和桃花一样灿烂。

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可当时光转过四季,次年的春天崔护再次来到这个让他心心念念的地方时,一切都不复当初模样了。

小院依旧,桃花依旧,开门的却不是昔年的女子,刹那间,满院的桃红柳绿都黯然失色,于是,小院的门上就留下了这首临风怅惘的《 题都城南庄》。

转身就是天涯,错过就是一辈子,此后经年,崔护写了很多诗,可没有一首能超过此诗。

— 03 —

五位唐朝诗人的孤篇绝唱(唐代四位崔姓诗人)(4)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说起唐代诗人崔涂,你可能马上会想到这两句诗,不错,它的确是被传诵的名句,出自崔涂的五律《春夕旅怀》。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春夕旅怀》其实并不是崔涂的成名作,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壮客巴蜀,老游龙山。崔涂是唐僖宗光启年间进士,晚唐乱世,社会动荡,崔涂的仕途并不顺遂,因其常年旅居在外,古诗也多写羁旅之愁。

又是一年除夕夜,为避乱流落在巴蜀的崔涂难以与家人团聚,羁旅漂泊,举目无亲,除夕夜只能与童仆客居旅店,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愈发地感到孤独寂寞。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他乡的凄凉,心绪的复杂,岂是一个“乱”字概括得尽呢?真是令人心碎的十个字。

崔涂这首五律意境苍凉,情感真挚,朴素平实,颔联堪称佳句,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不愧是其代表作。

— 04 —

五位唐朝诗人的孤篇绝唱(唐代四位崔姓诗人)(5)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五位唐朝诗人的孤篇绝唱(唐代四位崔姓诗人)(6)

这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作,境界开阔,气魄宏大,写景抒情,一气呵成,情感真挚,既富有诗情画意,有兼含凄婉苍凉,读来令人叹为观止。

崔颢的这首诗历来赞誉极高,南宋严羽赞其为唐人七言律诗之首,清人孙洙将其作为《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的首篇。

甚至,当我们的大诗人李白,看到崔颢的题诗,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笔,发出无可奈何的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凭这一首诗名扬天下,但是,史上对他的记载并不多,甚至连生卒年月都有待考证,旧版的《辞源》里称他“有文无行”,意思就是他这个人品行不过关,这可能和他早期“多写闺情,流于浮艳。”有关。

“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殷幡在其编辑的《河岳英灵集》中,还是给予了崔颢以积极的评价和肯定。

不管怎样,他还是用这首《黄鹤楼》为自己扳回了一局,从而使自己在大唐星光璀璨的诗坛上,拥有了一席之位,没有泯然众人矣。

来源:每日一首古诗词(mrysgs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