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讲中,我们细说了快门的构造与作用(上篇原文链接:快门的构造和作用),了解了快门在使用中需要根据拍摄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合理的设置快门速度,而今天,成都王老师摄影培训学校要重点分享的是快门的变化,以及摄影中常说道的安全快门。

慢速快门和快速快门哪个清晰(细说快门二)(1)

快门的变化快门的变化是成倍变化。当快门调高一档,快门速度就会提高一档,曝光时间变成原来的1/2,也就是一半;当快门调慢一档,快门速度就会放慢一档,曝光时间变成原来的2倍。举个例子:当快门速度为1秒时,此时快门提高一档,快门速度就变为原来的一半,也就是1/2秒,若再提高一档,快门速度就变为原来的一半的一半,也就是1/4秒,再提高一档就是1/8秒。同理,当快门速度还是为1秒时,此时快门放慢一档,快门速度就变为原来的两倍,也就是2秒,若再放慢一档,快门速度就变为原来的两倍的两倍,也就是4秒,再放慢一档就是8秒。所以,快门的变化可总结为:当快门调高N档,快门速度就会提高档,曝光时间变成原来的1/2ⁿ;当快门调慢N档,快门速度就会放慢N档,曝光时间变成原来的2ⁿ倍。此时的N为任意的正整数,比如1、2、4、5这些正整数。 安全快门接着,要讲一下安全快门。有时候,在拍摄中,有可能会出现照片拍糊的情况,出现这个原因是因为没有注意一个安全快门的设置。那么,什么是安全快门呢?安全快门的定义是: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时间的设定不能大于拍摄时所使焦距的倒数。记住:是在手持相机拍摄时,需要考虑安全快门,当相机架了三脚架或处于一个很稳定的环境时,安全快门失效。那么该怎样设置安全快门速度?此时,需要知道在拍摄时相机镜头所使用的焦距。对于变焦镜头而言,拍摄时所使用的焦距为镜头变焦环所指的那数值;对于定焦镜头,由于焦距固定,所以,定焦镜头显示的是哪个焦距,那么,拍摄时所使用的的焦距就是那个定焦镜头的固定焦距。当拍摄时的焦距固定后,那么安全快门设置就是这个焦距的倒数。举个例子:如果此时拍摄时所使用的焦距为50mm,那么安全快门速度就是50mm这个焦距的倒数,也即是1/50秒,那么,在拍摄中,就要保证快门速度要在1/50秒以上,若所使用的焦距为100mm,那么安全快门速度就是1/100秒。所以,安全快门是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速度设置的下限,要求快门设置需要不低于安全快门速度。当拍摄所使用的焦距越长,那么安全快门就越高。对于安全快门的设置,还需要注意:相较于全画幅相机,半画幅相机、诸如奥林巴斯等M43画幅相机以及索尼黑卡等1英寸的大底相机的安全快门相对要高。因为,针对这些相机,由于等效焦距的存在,那么需要乘以等效系数后才是实际焦距,此时的安全快门为这个实际焦距的倒数。也就是说,像佳能的半画幅的相机,等效焦距系数为1.6,如果镜头的焦距显示还是为50mm,但是由于等效焦距的存在,实际的焦距为50mm×1.6=80mm,所以安全快门实际上是1/80秒;对于奥林巴斯等M43画幅的相机,等效焦距系数为2,如果镜头的焦距显示还是为50mm时,此时,实际的焦距为50mm×2=100mm,所以安全快门实际上是1/100秒;而索尼黑卡等大底相机的等效焦距系数为2.7,如果镜头的焦距显示还是为50mm时,此时,实际的焦距为50mm×2.7=135mm,所以安全快门实际上是1/135秒,但是由于相机的快门速度并不是无极调整的,是存在有极变化的,所以安全快门实际上是1/160秒。如果镜头有防抖功能,那么安全快门设置可以比焦距倒数的理论值要适当低一些。比如:当镜头有3档防抖功能,若所使用的焦距为200mm时,那么根据快门成倍变化规律,理论上1/200秒的安全快门就可以适当降低三档,变为1/200秒×2³=1/25秒。然而,镜头的防抖功能也不是万能的,比如在使用8mm的焦距拍摄时,配合3档防抖,理论的安全快门为1/8秒×2³=1秒,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成功率并不是太高,除非再配合有5轴防抖的相机机身。因此,安全快门的设置还跟相机在实际操作中的实际情况相关。总之,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相机稳定,否则,再厉害的防抖,也无法拯救可拍的手抖。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