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阿水

2016-01-25 17:33 来自 有戏

字号

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仑纽瓦的新作《边境杀手》(Sicario)相对他的旧作《囚徒》和《焦土之城》等评价并不算高。大概是因为大家期待看到一部既深刻又精彩的类型大片,结果《边境杀手》不幸缺了“更大”的东西,导致最后的对决并未掀起高潮,终究缺了一口气。但是如果仅就过程而言,整部影片紧凑扎实,摄影大师罗杰·迪金斯的镜头低调凛冽,留给你放松喘息的时刻非常少,因此没有“大义”和“高潮”也就没有大碍了。

艾米莉·布朗特这位“女武神”在片中甚少动手,豆瓣评论里有人表示“看她从头到尾一副抑郁症晚期的脸,也许哪天心情不好会想开枪打死她”,关于她从头抑郁到尾实在是真的。在这部关于美墨边境缉毒战争的影片中,布朗特是女主角,却不是战争的主角。甚至,这场战争有没有她不会有任何区别。她没有左右事件进程,而是起了微妙的作用,像一滴落入墨汁中的清水,很快被吞没。

边境杀手可投屏(两个小时的屏息凝神)(1)

然而把这个角色设定为女性特工却也是妙笔。布朗特饰演的凯特不仅作为没有正义方的战争中相对正义和一定规则的象征,也成为群狼逐鹿中一支女性的、怀旧的、温情而人性的力量。导演维仑纽瓦以布兰特的视角为推进的线索,请观众跟随她饰演的FBI女特工凯特共同进入这场如履薄冰又迷雾重重的边境战争,显然有着更强烈的代入感。

作为FBI一个解救人质小组的头,凯特探员加入缉毒组几乎可以说是被连蒙带骗。马特(乔什·布洛林饰)带领的缉毒特别行动组之所以征召其加入,无非是想利用她的FBI身份,因为CIA没有在边境作战的权利。如此简单的原因,却直到影片过半才告诉她,逻辑上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招募她的理由已经足够站得住脚:你们现在所做的收效甚微,必须打击犯罪源头才可能遏制惨剧。

惨剧在影片开头就给了观众一个下马威:凯特和她的同事闯入一幢大毒枭名下的房子,在墙壁的夹缝里发现几十具腐烂的尸体以及和尸体绑在一起的炸弹。女主角在爆炸中侥幸生还,明白留在此地只能收拾烂摊子,遂决定加入特别行动组。

加入后,行动组的三位主角组成经典阵容:马特是狐狸,脚踩人字拖,目标明确,乐得坐观其成;本尼西奥·德尔·托罗饰演的顾问亚利桑德罗是狼(即sicario,西班牙语中的“杀手”)可以为任何人工作,只要能杀掉大毒枭为妻女报仇;凯特是羊,随着任务过程中被一次次地挑战底线,她迷失在危局中,在做狼还是做羊的选择中剧烈挣扎。

一狼一羊一狐狸的角色设定过程和缉毒战争的推进双线并进。当人物已没有悬念,就轮到战争了。

边境杀手可投屏(两个小时的屏息凝神)(2)

《边境杀手》的剧本并不算出色,无论是人物设定还是正邪混淆以暴制暴的设置都不算新鲜。影片出色的地方在于它拍好了一个乏味的故事,让人最大程度地忽略剧本的不足。

行动组三次跨越边境的行动是影片的精华。作为制造紧张感高手的维仑纽瓦和擅用流动风景说话的迪金斯,这三次行动成为他们高超专业技巧的展示台。

边境杀手可投屏(两个小时的屏息凝神)(3)

初次进入墨西哥,车队缓缓进驶入华雷斯城。无尽的平房,鲜艳的涂鸦,墨西哥的燥热和烈日下的不安在流动的镜头下呼之欲出。航拍镜头跨越两国边境,用以制造视觉上的大兵压境感。

短暂的停留后美墨两国警察联合押送犯人返美。透过凯特的视线,押送车队形成铁索长而不断,秩序肃然。她紧张不安地坐在车内怀疑每辆过往车辆,然而她的怀疑屡次落空。当观众的紧张度达到上限时,车队驶入边检站。边境枪战发生得突然而利落,转眼尸体零落,车队顺利入美国境。

边境杀手可投屏(两个小时的屏息凝神)(4)

探得美墨边境密道的位置后,特别行动组再次出发。这一次他们不仅要尽量制造声响引发贩毒集团的混乱,最终插入其心脏的匕首——神秘的顾问亚利桑德罗亦将出鞘。

影片有意把这一次的秘密潜入墨西哥拍成地狱之旅。边境狂野的血色夕阳里,队员们的剪影逐渐没入黑暗,天空中的直升机犹如上帝视角俯视移动的队伍,注视他们直到消失在隧道中。

如果隧道内漆黑到需要队员们佩戴夜视镜和热像仪,那么画面就不应亮到显得这些设备为多余。基于这种考虑,迪金斯决定直接呈现夜视镜和热感应镜看出去的画面。他偶尔发现当靴子足够热,走过的脚印就能够呈现在热感应镜中。于是就出现了断后的凯特和搭档在隧道中先见一串脚印,然后路过一具具发出惨淡白光的尸体的镜头。热像仪呈现鬼魅般的视觉效果,隧道成为地狱之路。

三次跨越边境的战役由无序的震惊,有序的残暴,至正邪混淆只剩原始的角力,成为影片最值得看的部分。

边境杀手可投屏(两个小时的屏息凝神)(5)

至于杀手亚利桑德罗直入虎穴质问大毒枭的桥段幼稚可笑可以忽略不计,末尾“群狼出动,羊你速速归去”的点题也有努力拔高却不得的尴尬感。但是影片毕竟贡献了两个小时的屏息凝神,三位主角虽然大多数时间都戴着面具,但角色是气场对了,一样会起化学反应。

关键词 >> 边境杀手

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