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象中,最早爬的一座山是2006年的嵩山,当时陪父亲去少林寺看望在少林武术南院练武的表哥。接着就因为读书,在老家老实了好几年,但是也爬了老家的白云山(983米)和铜山(635米)。虽然中途来深圳也爬过几次凤凰山(海拔376米),但都是基本操作,没有挑战性。2017年3月第一次登顶山东泰山(海拔1545米),登顶重庆大金鹰(海拔733米),2017年4月登顶一次陕西的华山海拔(海拔最高南峰2154.9米),2018年6月第二次登山东泰山。在深圳的这几年登的山也开始多了起来,梧桐山(海拔943.7米),凤凰山(376米),铁仔山(204米),羊台山(587.1米),大小南山(336米),莲花山(106米),马峦山(碧岭瀑布道298米),塘朗山(434米),东部华侨城“观音坐莲”山(486米),梅沙尖(753米)。当然,以上的登山不计次数。

登山是另一种解压心情的方式(本就是一场你我的)(1)

登山是另一种解压心情的方式(本就是一场你我的)(2)

登山是另一种解压心情的方式(本就是一场你我的)(3)

而且登山成了一件是令人很上瘾的事情。比如笔者我就越来越对登山上瘾,甚至见到好一点,高一点的山就想去爬,当然珠峰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人,必须得有自知之明。

有些人纯粹喜爱登山,然而我的登山爱好却不那么“纯粹”。登山,在我的意识里和当下正做的事情很类似——不管是学术方面,还是思考方面。也是得益于想要“看得更高”,思考地更加多维有深度。登山的确可以起到这样一个作用。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了。登山的路现在越来越多样化,有的人喜欢开车上山,有的人喜爱坐缆车,有的人喜爱纯粹的爬山,这和我们到达顶峰的“途径”一样——有的人天生就有捷径,有的人有“一半的捷径”,而有的人则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攀登属于自己的“顶峰”。

登山是另一种解压心情的方式(本就是一场你我的)(4)

登山是另一种解压心情的方式(本就是一场你我的)(5)

登山是另一种解压心情的方式(本就是一场你我的)(6)

登山是另一种解压心情的方式(本就是一场你我的)(7)

登山的境界,佛说有三层: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

登山是对自己的毅力和心智的一种考验和磨炼,有的人中途就下去了,有的人刚开始就下去了,这样的人且得磨炼和经历。登山的目的性也是很多的,有的是为了山顶的那一片“景象”;有的是为了在山路上“结伴同行”;有的是为了欣赏路上的风景;有的是为了积累;有的是为了释放。人生当然可以不是一个登山的过程,很多人走平路就已经很困难了。人生是个多选题,登山也罢,下海也行,在平路上稳稳地走下去,也是一种成就。只不过克服人本身的“惰性和惯性”,敢于挑战,确实看起来更有意思——当然不一定更具挑战性。

有的人喜欢把目标定得高,然后终其一生去实现,即使至死也可能未实现,但是在“向善向上”的路上把自己的“潜能和天赋”开发出了很多。得其大者兼其小,如果我们把大的方向确定好,并付出努力,不管结果如何,那我们的结果肯定要比把目标定得低的“收获多一些”。

登山也是如此,我们给自己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己的潜能一点点地开发,即使最终结果是“只爬到了半山腰”,那我们的视野和经历也比山脚下更宽广吧。

登山,意味着一个人需要短暂的“高度集中”地去做和之相关的准备,做准备也是个“前进的过程”。登山的过程也是检验我们一些能力——比如自己的准备和防范意识以及危机预判的能力,甚至是真正的“应急能力”。

登山到山顶,我们不仅会有沿途的收获,也会在山顶明白一个真正的人生道理——登到山顶后会见到更多山,不管是生活还是人生,真正有意义的点就是认清生活的本质——不断地攀登,而且也不再急于想要去看更高更远,也就是实现某种“目标”,生活或者人生的本质意思就是不断地“登攀”。这是个进步的事情,人类都是在不断地“往高处登攀”——唯一的区别是正海拔还是负海拔。如果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享受当下的成果并停滞不前,那人类的历史不可能延续几千年,几万年。

登山让我们接触到了大自然,远离自己被困扰的那些“社会疾苦或者人间烦恼”。登山让我们明白这世间有意义的事情原来还有更多,当然也帮助我们认识到“登山过程中”人的能力,背景等各方面的差异。如果把登山抽象成一个社会中的工作环境或者学术氛围,每个人都是在攀登,有的人休息多故而爬得慢,当然这实际上还是个人的能力(体质和毅力)差异太大,有的人则一会就爬上山去(确实很强)。有的人爬个山叽叽歪歪话多得不得了,有的人沉默不语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欣赏着自己眼前的景象。

同样的一段山路,每个人看到的景色绝对是不会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背景差异太大,欣赏角度以及目的都不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更多的差异,也要开始学会“把很多事情”看得淡一些,生活的本真是在自己的登山节奏和登山路上,欣赏着自己喜欢的风景,当然如果遇到适合自己的“伴”,那绝对是锦上添花

登山教会了我们太多的东西,大多数却只把看做是一种户外运动,吃吃喝喝的走完一路。当然,这是它的娱乐休闲功能——最基本的,最浅显的。

人生之路,需要不断地登攀,需要翻过这座山,到达下一座山。正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登攀”,所以就不要一直对自己“太过苛刻”,登上的意义不是为了登顶,而是为了享受过程——这才是登山的意义,也是人生的意义。既然大家无时无刻在登攀,为什么就不能允许暂时停下来也看看别人的“登攀”,找出差距不是目的,但是却更能理解差异的存在。那我们就不用那么“对自己下手那么狠”了。

当然,登山的时候,平时多么嚣张骄傲的人,也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仅是在其他不同领域,而且即使是同一领域也是一样。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句话,登山的时候,你才会明白——即使你嘴硬不承认。

有空,还是多去爬爬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