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目开公众号每年都给大家推荐的最新小升初择校排序建议都在变化,但是没办法,政策变化,教学变化,内容变化,不更正行吗?刻舟求剑之下,您孩子参考从前的数据和资料注定就要吃药。而今年的择校策略先剧透如下:

一线公办好班>一线民办好班>三线公办好班>二线公办好班>一线民办平行班>二线民办平行班>一线公办平行班>二线公办平行班>三线公办平行班>三线民办平行班

(这里需要声明,教育部严禁义务教育环节分班,但是总有人按照江湖套路分,那我们今天所说的好班和平行班,都是江湖上的说法。希望所有学校都不要分班。)

而择区的建议:

“要去四校的学霸去静安,徐汇和杨浦,市重点为目标的学霸去黄浦,普娃去黄浦和虹口,学渣去静安。”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这次调整幅度很大。很多交流群外的家长一直都有疑问,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已经说过无处次,这里不再强调。希望有质疑的家长,请选择一个静心的环境,把一叶目开公众号近两年来的700多篇历史帖都仔细读一遍,你一定会有答案。

择区建议修订的原因是经过今年中考的变化和某些小升初暗搓搓的操作和一些不能说的东西出现,而导致升学环境的改变。

以上择校策略,在去年小升初后,结合今年中考政策和实际情况,一方根据详细的数据,根据目前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变化,根据各学校作业和试卷,以及老师教学的模式和用心度,一叶团队进行修订。

至于为什么这样,我们以后会慢慢说,今天篇幅太过于有限。一叶吃喝玩乐交流群内家长我想你们都懂,可以自行交流。

没有公众号的学校有哪些(一叶目开公众号原创)(1)

答案给了,但很多家长依旧打破砂锅问到底,想知道原因和一二三线学校定位的标准。原因不能细说,总之就是一句话,“有了公平,才有未来!”我们不要看名气,要看就看哪个学校关系户少,哪个学校更公平。

要知道明年大家都面临了真正的第一届新中考政策,自招,名额分配和裸考。其中如果说一定公平的那只有裸考环节。系统数据库下排分,猫腻几乎为零。但那裸考环节进占市重点招生名额的30%。无论自招还是平行志愿都比之前少了,够不够大家分?

所以,今天一叶先生纠正一下大家:家长的择校优先条件并非是学校抓得紧不紧,老师负责不负责,而是是否校内有足够的实质性公平度支持。

拥有前50的实力,却变成了录取序列的100名,就是不公平!

公平不是放在嘴里,不是在别的家长传言中。公平只有落实到实处,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不到差异,那才是真正的公平。听起来有点像共产主义,虽然目标遥远,但的确是每个家长心中的乌托邦。

没有公众号的学校有哪些(一叶目开公众号原创)(2)

那么,一二三线应该怎么分呢?

1. 一线学校

至少在每个区预录取(自招)公示中排名前三的学校。传闻中条子都想去的,就是一线学校。有传闻中掐尖的,就是一线学校。借读生多的,就是一线学校。

2. 二线学校

预录取成绩仅次于一线学校,但不会成为被统筹学校的,民办则有个附加条件:不会招不满的。这些都属于二线学校。

3. 三线学校

被成为统筹学校的公办和招生招不满的民办学校,皆是三线。

有些东西,不可明说,一说就破,只能靠自己悟。

如今还有个重点,就是公办和民办可能会瞬间切换。购买学位和公办可能就在一线之间。纯民办也有可能会发生变化。总之未来一两年,可能变化要比大家思维更快。

没有公众号的学校有哪些(一叶目开公众号原创)(3)

根据一叶团队收集来的各方传闻,2023小升初实质已经开始拉开序幕。近期某公办已经开始暗搓搓地招生工作,推荐生源是由某机构的高端班组成。有人会说,现在不是没高端班了吗?呵呵,这个就不好多说了。但也不是每个高端班成员都有神秘考机会。大概比例在30%,而且并非以成绩决定。确切地说,是产业链的需求决定,也是由某老师个人行为所致。拎得清的学生获得机会,老师获得利益,学校获得生源,校长获得好处,皆大欢喜。

还有一公办初中,已经和本区两所最强一线公办小学达成生源直通意向,把本来那些热衷于去一哥一姐的生源直接阻断,以实先未来四年中考雄霸魔都的伟业。

(以上都是传闻,没有证实过,还请大家就当故事,听过算数)

有人说,还有人傻到一哥一姐不去?你们如果知道背景和目前现状,就不会质疑了。圈内人都知道,以后谁是一哥,谁是一姐还不好说了。

从以上操作来看,未来几年民办生源相比前几年的确会大打折扣。但并不影响大家把一线民办作为首选。尤其是学渣和普娃,去民办肯定中考分数会比去公办起码高个十几二十分吧。

另外,学霸数量的减少,而师资教育水准不低,模式不变,不仅不会影响你们未来四年的成绩提高程度,反而减少同校和同区竞争对手。

至于三公,咱们三公群都开了。如果家中没有让人敬畏的人物,还请放弃吧。即使有学校给推荐函,也不过就是一日游。

一方由于脖子和颈椎不适,所以全文语音输入,难免有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谅解。看懂就可以了。别整了太认真,活了轻松些,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