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头屯河公园人多吗(乌鲁木齐三角地)(1)

本报记者布仁克西克

86岁的李富泉居住在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南路的友好小区。在乌鲁木齐出生、长大、老去的这位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人的后裔,对故乡杨柳青除了乡音外就是当年父辈们从杨柳青到新疆的历史,尤其是他们一家人曾生活过的乌鲁木齐“三角地”(现今人民广场一带)更是让他难以忘怀。

父辈从杨柳青到新疆

从天津到新疆,隔着几千公里。但这两个地儿,自古以来有着必然的联系。

李富泉说,19世纪末,左宗棠收复新疆,跟着左宗棠“赶大营”来新疆的杨柳青人很多。1917年前后天津连年闹饥荒,他祖父拖家带口便来到新疆讨生活。当时他祖父挑着担子,前面坐着他父亲,后面装着货物,一家人一路走一路卖货,足足走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到达迪化(现今乌鲁木齐)。当时,已到迪化的津帮老乡们为祖父祖母准备好了面、清油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的生活安定下来。

当年“赶大营”的杨柳青人,挑着货郎担子来到新疆,并成为后来有名的“天津八大家”,从此杨柳青人的名声在外。来到新疆的杨柳青人分布在天山南北,他们的货郎担里有毛巾,肥皂、布袜、针线、茶、烟、糖、辣椒、常用药等物品,就是这些不被人注意的“针头线脑”连接了天津与新疆的一条血脉。当时在乌鲁木齐大十字街以东,出现了一些简易房屋,就是“赶大营”的杨柳青人所建。他们在经商过程中,互相扶持,相互照应,出售贩卖当地的各种土特产和从湖南、四川、山西商人手中贩来的存货。就这样,津帮逐渐壮大起来,草泥建成的简易房屋也逐渐改成仿效京津铺面的商号。

李富泉说,父亲原先是种地的,到迪化后学着做点小生意,挑个担子去卖水果。后来,父亲开起了名为“茂林宏”的杂货铺,逐渐店面扩到一百多平方米,面积是现在我住的这套房子的两倍,他们家的五香花生当时很畅销,有很多的老主顾。

曾生活过的“三角地”

在与记者聊天中,李富泉总会提到“三角地”,那里有他童年美好的记忆,有“茂林宏”杂货铺、花鼓戏楼、天山会堂戏院、荷花池……

李富泉说:“记得小时候人民广场、大十字附近,住的都是杨柳青人。现在的新疆天山医院、天山百货大楼的位置,那个时候被称为"三角地",就是这么小的一个地方,当时就有好几个铺,还有花鼓戏楼、天山会堂戏院。新疆天山医院往东的巷子叫海关巷,当时自治区海关在此地。海关二层办公楼的后面就是我们家,海关巷是半截巷,只有五六户人家居住,现在的新疆天山医院的位置就是我们家的杂货铺,对面是天山会堂戏院(现在的天山百货大楼)。”

李富泉父亲一手经营的“茂林宏”杂货铺,卖纸张、茶叶、糖、瓜子、水果、肥皂等杂货,尤其看戏时人们喜欢来买瓜子和五香花生。天山会堂戏院是二层楼,李富泉小时候还跟着父亲到那里看过戏。对年少的李富泉来说,已不记得当时演的都是什么戏,但他清晰地记得,戏院内有兜售香烟、瓜子、花生的小贩,就是我们在电视剧上看到的那种把木盒子挂在脖子上卖香烟、花生的小贩。最吸引人的是,夏天看戏时,有师傅把几个热毛巾挽成一个大疙瘩,然后从戏院的这一角扔向另一角,还不会散落在地上。每次李富泉都会眨巴着眼睛看师傅扔毛巾,就很好奇。后来,这里演戏的次数少了,每当到戏院玩耍时,李富泉总会看到一位老人坐在戏院内静静地看着戏台,听人们说他以前是戏院的化妆师。

李富泉曾生活的“三角地”是很热闹的地方。以前人民广场那片有两条街、两条巷子。富政街上有好几家裁缝铺,百姓称为衣服街。另一个是铜铺街。人民广场中心位置原来是荷花池巷子,有一个大荷花池。现在的人民广场公交车站位置是留仕巷,当时有好几家招待所。这两条街、两条巷子里都是天津人的商铺,那里保留着许多天津人的风俗。

从天山会堂戏院往东走100米,就是花鼓戏楼,是当时来自湖南、湖北的商人搭建的,这里唱京剧多一些,看戏的人也很多。每当下午时分,人们从四面八方聚在这里看戏,也是“茂林宏”杂货铺生意最好的时刻,看戏的人和演员们都慕名来买五香花生和瓜子,还有水果。

当时在乌鲁木齐生活的津帮虽然远居边陲,但非常注重自身形象,店员衣着整齐统一,同时崇尚和气生财,待客十分礼貌,捆扎货物很讲究技巧。津帮店铺还十分注意店堂与门脸的布置点缀。李富泉记得,他们家的“茂林宏”杂货铺的门是朝着现在的人民广场那个方向开的。他和哥哥弟弟们经常口袋里装满瓜子和花生跑到荷花池边玩耍。

李富泉的父亲非常讲究货物包装,他用桑皮纸将花生、瓜子等干货包起来,李富泉兄弟几个都跟着父亲学过包装手艺,干货就有几种包法,系绳子也有好几种方法。“茂林宏”杂货铺除了卖新鲜水果,还卖反季节水果。因为他们家有一个很大的菜窖,每年过年时爱吃水果的人都到他们家来买水果,年轻演员们是经常来买水果吃。

李富泉说,当时有挑着担子卖牛羊肉的维吾尔族商贩,还有人赊账买肉吃。还有两家杨柳青人开的烤肉店,还是他们跟着当地的维吾尔族群众学会的,味道还真跟维吾尔族烤肉贩做的不太一样。

当时除了大十字,“三角地”就是迪化最繁华的地方。吃苦耐劳的杨柳青人,使这里成为迪化人气最旺的地方,如今这一带仍是商铺林立的兴旺之地。

现在的“三角地”

虽然李富泉现在住在友好路一带,但他经常去人民广场转转,跟那里锻炼散步的人们讲一讲“三角地”的故事,遗憾的是知道“三角地”的人并不多。

李富泉经常坐在人民广场里的凳子上晒太阳发呆,仿佛眼前出现了童年时跟哥哥弟弟们到荷花池玩捉迷藏,坐在台阶上吃父亲用纸包装好的五香花生的情景。他看着驶过的BRT公交车、卖小孩玩具的商店、天山百货大楼、新疆天山医院,就会想起街边的郭记点心铺、谢家的饭馆、姚家菜铺、李家裁缝铺、“茂林宏”杂货铺,还有场场爆满的天山会堂戏院。演戏时,门口就有卖香烟的、卖炒花生的、卖糖葫芦的小商贩,路过的人们逗留在戏院门楼的木牌前,念着牌上写着的戏名,讨论几句。小商贩们的叫卖声、演员们唱京剧的歌声、小孩的吵闹声回荡在耳边。

有时他坐在凳子上打个盹,醒来看到的是穿着轮滑鞋玩耍的孩子们、喂鸽子的大人和小孩,还有跳广场舞的老人们。

在乌鲁木齐生活了八十几年的李富泉,身上有着杨柳青人和乌鲁木齐人共同的性格特征。他的口音既有新疆口音也有天津乡音。他回过几次老家,老家的亲戚们说,他的口音是杨柳青的,但用的词却是新疆的。

乌鲁木齐人民广场旧照。(资料图片)

,